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0

【2009-2-16】徐正超:站在赵本山和小沈阳背后的男人(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他是春晚小品《不差钱》的作者,赵本山的“御用编剧”;33岁的他,担任本山传媒副总裁兼创作总监;他是央视八套春节热播剧《关东大先生》的剧本改编、执行导演。  

 

 题记:   

 

“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跟睡觉是一模一样的,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嗷。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嗷。”

 

2009年春晚一句经典的台词让亿万观众记住了这个首次亮相央视的新面孔——小沈阳。一如方文山的歌词唱红了周杰伦,很多观众也都认为是赵本山的名气带火了小沈阳,岂不知在小沈阳乃至赵本山的背后还站着一个70后的男人,春晚小品《策划》《火炬手》《不差钱》的作者——徐正超。   

 

《不差钱》的灵感源于生活   

 

三晋都市报:首先祝贺你的作品 《不差钱》在央视春晚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本山大叔在颁奖时透露,这个小品是在离春晚开演只有12天时才定下来的,你在之前还有哪几个预备的作品?时间这样仓促,你在创作时有着怎样的压力?   

 

徐正超:《不差钱》之前还有三个小品——《张冠李戴》《雷人》,基本上是瞄着本山老师和范伟老师写的,但后来因为没联系到范老师,只好搁浅;另外一个是《送蛋糕》(后来在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时改名为 《生日快乐》),是本山老师带徒弟表演的。春晚终审时,有关领导提出再加进几个“包袱”,但本山老师不想两个台用一个作品,就和我研究再创作一个。当时,时间的确紧迫,整整讨论了两个通宵,最后,我讲述的一个在生活中发现的小事,大家都很兴奋——就是点菜之前给服务员小费,告诉他什么可以有、什么没有的情节,之后,又考虑到要找到一个适合小沈阳的表演套路,我想到了苏格兰的格裙子,觉得这样可以给他一个贴近他表演状态的充分理由,本山老师也很赞同,而为了让小沈阳和毛毛能施展得更酣畅,本山老师提出了用上星光大道这个模式。把“给小费”和“上星光大道”一结合,路子和框架就都出来了。  

 

 三晋都市报:《不差钱》这个小品中,有“哈嗷”等这样的个性语言,这是表演者小沈阳的个人发挥,还是你的生活积累呢?有网友认为《不差钱》“格调不高”。你对此有着怎样的看法?  

 

 徐正超:“哈嗷”是小沈阳的个人发挥,那就是他的表演状态。至于“格调不高”的提法,我不知道这是哪个观众提出来的,他得先告诉我什么是“高格调”的,我才能具体回答这个问题。   

 

新闻经历是创作源泉   

 

三晋都市报:听说你有报社从业的经验,做过记者和编辑,首先是很有亲切感。能谈谈你的新闻职业的生涯吗?对这个职业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评价?  

 

 徐正超:我是2000年在沈阳的《时代商报》做记者的,后来又担任过编辑、编辑部副主任、重点报道部主任等职务,我觉得从事新闻工作让我变得更客观和冷静,面对人、事,我会在脑子里多出几个“W”,这是新闻人的职业习惯,这是思考,对我很有益。另外,新闻工作是接触时代最前沿的行业,也能更普遍更真实地接触到现实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那段工作经历是我的源泉。  

 

 三晋都市报:日前,你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闯荡》已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这本书被喻为东北版的《奋斗》,有评价说,这是你小品创作之后的一次华丽转身。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你对自己的书有怎样的预期呢?  徐正超:这个所谓的“华丽转身”是个很商业的词语,是包装用的,我个人没觉得有什么华丽的,就是几年前写了个小说,当时抱着特别单纯的心态,只想娱乐自己,没想着发表,但现在出版了。  

 

 简单来讲,该书讲述了东北小城青年刘言,渴望充满激情的生活,为圆梦,他辞掉了在家乡体面的工作,告别了女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身闯荡。一切远不如他的设想,他以为自己可以做个电台主持人,却只能在医疗广告节目上卖嘴皮子;他认为自己能做个记者,却只能胡编一些明星八卦;他想当一个自由作家,却发现生活捉襟见肘;他要守护爱情,可爱情却背道而驰。他挣扎着、奋斗着、坚持着……   

 

我一直认为,戏剧是写给别人看的,小说是写给自己看的。这篇小说写得很松弛也很松散,没考虑太多结构和情节的问题,主要是表达了很多那个时期我个人的内心感受。我想读者对它一定是褒贬不一的,因为它区别于通常的一些畅销书或快餐故事书,想看特凶狠、很陡峭故事的,我觉得就没必要买了,但,内心有挣扎的,想找共鸣的,倒是可以抽空读读。   

 

非常较真和自信的赵本山  

 

 三晋都市报:你能透露被赵本山慧眼识珠的过程吗?是哪个小品,让你们正式走到了一起?他对你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徐正超:我从2004年开始写舞台剧和小品。2004年11月,辽宁电视台筹备春节晚会,组织写剧本,那一年我写了《极品男人》等两个小品剧本,赵老师就是从这时开始对我有印象的。2006年5月,我正式进入本山传媒,为赵老师创作大型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2007年春节就在央视推出了小品《策划》,那句“公鸡中的战斗机”,后来成了全国人民的口头禅。   

 

对于艺术创作,赵老师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他的艺术标准和表演理论体系,他有一个审美标准,他有意无意地传达给我的就是这个标准,我这几年在他身边,在这方面可以说受益匪浅。  

 

 三晋都市报:作为本山传媒副总裁兼创作总监,你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徐正超:简单说,就是创作,写剧本,导演。具体嘛,就是为赵老师主演的大型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担任编剧,该剧每周六晚在辽宁卫视亮相。我在公司是不领工资的,赵老师直接给我们发

 

稿费。就是按照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的集数发稿费。稿费数目我就不说了,跟着赵老师干活绝对不会亏。   三晋都市报:和赵本山合作了三四年的时间,相处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本山大叔在日常生活中是个咋样的人,你能评价一下你的老板吗?   

 

徐正超:他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敏感、在艺术上又非常较真和自信的人。生活中,他很随和,特别幽默,偶尔还搞一点恶作剧,和身边的人开玩笑。他心很软,怕人哭,不管谁犯了错,在他面前一哭,他就有些扛不住了。   俗雅的问题没必要纠缠   

 

三晋都市报:有个问题,小沈阳一夜走红后,网络上开始讨论低俗文化为何能够适应和迎合市场,或者说市场认同所谓的低俗文化,而相对被称为高雅文化的东西,却是曲高和寡,这种对比和残酷的事实,在你看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徐正超:可能这个时代的人太渴望简单纯粹的娱乐了吧,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很大,繁忙之余,想休息,想彻底地放松,没心思跟你思考,更没心思让你教育,所以越是直接、明快的东西,越容易被接受。   俗雅的问题争论了很多年了,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其实压根就没有个标准或概念,我觉得来回纠缠这些没必要,最重要的还是做,是行动。讨论这个是茶余饭后的事情,没谁真较真儿。   

 

三晋都市报:不知道你对山西了解多少,我们山西也有不少的小剧种,比如,左权民歌、河曲民歌、二人台、祁太秧歌等,但很多地方小戏,都淹没在民间,挖掘和整理工作一直在做,但成绩参差不齐。说到底,得不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市场经济下,民间文化的路该怎么走,你有自己的心得吗?或者说,你怎么看待以东北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演艺群体的崛起?  

 

 徐正超:不是特别了解山西,但很希望有时间到山西采风,了解山西更多的风土人情。  

 

 我个人认为民间文化就该生存在民间,在田间地头,在老百姓的身边,一谈起拯救或保护什么的,很多人就容易把它规格化起来,搞个什么活动就完了,其实那只是形式上的,不是根本,这个事情是一个很长远的规划和行为,得有很多人,甚至几代人发自内心地去为它做。实际上,二人转生存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与时俱进,它能迅速地将自己的表演形式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另外它有个明星体制——赵本山老师和他的弟子们,他们也是通过拍电视剧等方式对这个剧种进行推广的。  

 

 后记:   

 

出生在辽宁葫芦岛的徐正超,说话办事干脆利索,有着东北人的直爽和豪情。言谈之间,多次提到本山大叔对他人生和艺术观念的影响。采访结束时,徐正超说,今年他将出任《乡村爱情3》的执行导演,同时也参与该剧的策划、剧本等工作。他表示:“接下来,我可能还会继续在纯文学上做更多努力,当导演、写小品。”“生命不息,为赵本山编剧不止。”   

 

 

徐正超简介:

  

1976年生人,曾做专栏作家、记者、编辑,现为辽宁省文化厅专职编剧、本山传媒副总裁兼创作总监。小品《策划》《火炬手》获2007年、2008年央视春晚一等奖。并为郭冬临、潘长江、黄晓娟、李琦等演员创作多部喜剧作品。担任电视剧《关东大先生》剧本改编、执行导演。主创电视栏目《刘老根大舞台》及情景喜剧《今日升堂》。创作舞台话剧作品《我把骨髓先给你》由辽宁人艺排演,获得14项大奖。首届东三省喜剧大赛创作金奖、第二届辽宁曲艺牡丹奖创作金奖获得者。(来源:三晋都市报)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2-25 11:11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4 23:26 , Processed in 0.26196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