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585|回复: 2

[徐志摩] 成仿吾为半句诗与徐志摩“翻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923年5月6日的《努力》周报上,刊出了徐志摩的几节“杂记”。其中一节,题为《坏诗,假诗,形似诗》。其中对“诗”不易下定义表达了感慨,但他认为,虽然真诗真美不容易发现,可假诗不美的东西却易于为人指出:“人有真好人,真坏人,假人,没中用人;诗也有真诗、坏诗、形似诗。真好人是人格和谐了自然流露的品性,真好诗是情绪和谐了(经过冲突以后)自然流露的产物……假诗也是剽窃他人的情绪与思想来装缀他自己心灵的穷乏与丑态。”在这样比附联系后,徐志摩眼睛扫到了中国新诗:“新文学里最刺目的是一种‘形容癖’,例如说心,不是心湖就是心琴,不是浪涛汹涌,就是韵调凄惨,说下雨就是天在哭泣,比夕阳总是说血……”   接着,徐志摩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我记得有一首新诗,题目好象是重访他数月前的故居,那位诗人摩按他从前的卧榻书桌,看看窗外的云光水色,不觉大大的动了伤感,他就禁不住泪浪滔滔。固然作诗的人,多少不免感情作用......现在我们这位诗人回到他三月前的故寓,他就使感情强烈,就使眼泪‘富裕’,也何至于像海浪一样的滔滔而来!”这样写似乎还不够,徐志摩进一步探讨:“我们固然不能断定他当时究竟出了眼泪没有,但我们敢说他即使流泪也决不至于成浪而且滔滔———除非他的泪腺的组织是特异的。”这最后一句就很有调侃意味了。   徐志摩这里引的,是当时已在新诗创作上暴得大名,出版有被称为真正新诗集《女神》的郭沫若的大作。就在徐志摩文章发表不到一个月后,6月3日,创造社主办的《创造周报》第4号上,发表出成仿吾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信中措辞非常严厉:“前几天沫若接到了一位朋友的信,说你在《努力》上骂他,我最初很不相信,及买来一看,才知道真有这样的事。你前回嘱我向沫若致意,我正想回复你,说我们既然志同道合,以后当互相砥砺,永远为友,你最近的信,还问他能不能往北京。你一方面虚与我们周旋,暗暗里却向我们射冷箭,志摩兄!我不想人之虚伪,一至于此!”   就在此前不久,徐志摩曾先后致函两封给成仿吾,内里多有对郭沫若的赞颂之辞。此时,为了将徐志摩前后的话成比较,成仿吾将这两封信也揭载了出来。第一封信写于当年3月,涉及郭沫若的是这么几句:“贵社(创造社)诸贤向往已久,在海外每厌新著浅陋,及见沫若诗,始惊华族潜灵,斐然竟露。”第二封信同样谈及郭沫若:“沫若先生回归,至喜,不知有来京意否?”1923年3月,郭沫若从日本九州帝国医科大学毕业,4月初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回到上海。徐志摩说的,正是这件事。信的另一段,还有:“《辛夷集》很精,我颇想作一小评。”这《辛夷集》,是郭沫若主编的“辛夷小丛书”第一种。其中收有郭沫若自己的诗、散文及译文八篇。显然,徐志摩对这个集子还是欣赏的。   既然刚刚写信称颂欣赏,可为何又对郭沫若诗句大加渲染,讥讽挖苦呢?这一点,显然激怒了创造社的“黑旋风”成仿吾:“我由你的文章,知道你的用意,全在攻击沫若的那句诗,全在污辱沫若的人格。我想你要攻击他人,你要拿有十分的证据,你不得凭自己的浅见说他人的诗是假诗,更不得以一句诗来说人是假人。”成仿吾将徐志摩前后表现一联贯,结论就出来了:“你自己才是假人。而且你既攻击我们是假人,却还能称赞我们到那般田地,要你才配当‘假人’的称号。我所最恨的是假人,我对于假人从来不客气,所以我这回也不客气把你的虚伪在这里暴露了,使天下后世人知道谁是虚伪,谁是假人。我在这里诚恳地劝你以后少做些虚伪。成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信的最后一句,仍不做回转:“别来一无长进,只是越穷越硬,差堪告慰。”   成仿吾当时的脾气,于此可见一斑。因为这不是为自己,是为自己同仁(创造社)主将,刚刚树起新潮诗人大旗的郭沫若。说起狠话来也没有为自己争名利的担心。   这样的反应,徐志摩当然不能不特别重视。成仿吾那封信发表不过三四天,徐志摩也迅速以信加标题形式,写出一篇长文,来回应成仿吾。信的标题,用了一句俗话《天下本无事》:   我在《努力》第五一期上做了一篇杂记题目是《假诗、坏诗、形似诗》,却不道又引起了一场官司,仿吾他们不必说,声势汹汹的预备和我整个儿翻脸……   从徐志摩的其他文字看,他常常努力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但似乎总是两头不讨好。这封信中,他首先说:“结果我也写了一封长信,一则答成仿吾君,趁便我也发表联带想起的意见,请大家来研究研究,仇隙是否宜解不宜结;如其要解,是否彼此应得平心静气的。我最看不起吵架的文字......”在徐志摩看来,成仿吾不经自己允许,发表个人私信,是“乘着一股嫉伪如仇的义愤......再也不顾常情与友谊”的举动。认为事情本可以“平心静气”,可惜“人们都是太认真了......”徐志摩同时检讨了自己,承认自己是“理想者”:“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总是与现实的事理即不相冲突也很难符合的。”可他同时认为,作为批评家,成仿吾不应当将自己对那半句诗的评议,做出离奇的搭题,说成是“污辱沫若的人格”。   徐志摩努力辩解,认为成仿吾没有“看懂”自己杂记的意思。为了证实自己,徐志摩说:“比如每次有人问我新诗里谁最要得,我未有不首推郭沫若的……”因此,他希望郭沫若不要有如成仿吾的急脾气,认为自己是有意与他“抬杠”。假如不幸而有这样的看法,“我只有深深的道歉。”因为“我绝对的不曾那样的存心”。   但是,徐志摩似乎在国外留学太久,作派颇有些洋气。在他看来,批评家,针对的是作品,而并非作者,所以,“最后我还要声明一句,我说的话句句都认账的。我恭维沫若的话,是我说的。我批评‘泪浪滔滔’这一类诗的疏忽,是我说的……但我恭维沫若的人,并不防止我批评沫若的诗;我只当沫若和旁人一样,是人,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说‘泪浪滔滔’这类句法不是可做榜样的,并不妨害我承认沫若在新文学里最有建树的一个人。”   近十年之后,郭沫若写回忆文章,对此事仍耿耿于怀:“还有是‘诗哲’徐志摩在《努力》周报上骂了我的‘泪浪滔滔’”。成仿吾在当时挺身而出,以犀利语言与徐志摩“翻脸”,也真就不足为怪了。   徐志摩的文字,确有人、诗混合,叫人难以分辨的地方。但从这句诗描述的夸张程度看,也确实应当予以指出,使人引以为鉴。郭沫若自己显然也意识到此毛病,今天出版的《沫若文集》里,这半句诗被改得比较收敛:“我眼中的泪浪!”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4-12 12:30 编辑 ]
发表于 2009-2-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沫若有文才,生活尽潇洒!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 00:04 , Processed in 0.27954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