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84|回复: 0

【2009-2-21】徐健:让扎刻技艺发扬光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永清扎刻也许是这次展览上历史最短的技艺了,但是展台上却一点不缺人气,人们对一件件造型奇巧、做工精湛的扎刻艺术品爱不释手,更对这些艺术品的原料竟然是普通的高粱秆惊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河北永清县南大王庄的徐艳丰,看到本村老汉高善福用高粱秸秆扎成蝈蝈笼子,从中激发了灵感,从此在他的手里诞生了一门新的民间技艺,就是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秸秆扎刻。   徐艳丰的扎刻作品全部采用农村最普通、最常见的高粱秆做材料,但是经过他的匠心巧手,腐朽便化为神奇了。40多年来,徐艳丰用秸秆扎刻了大小作品70余件,件件巧夺天工。其代表作《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高117厘米,底边宽66.4厘米,共5层结构。这座耗用了数万根高粱秸秆扎刻而成的飞云楼,仅凭画册上刊登的山西万荣县飞云楼图片构建而成,不但造型精美,而且所有接口不用钉子、胶水、铁丝或线绳之类的辅助固定,均采用传统木工卯榫结构咬合在一起,楼的门窗都能开合,令人拍案叫绝。另外,他的扎刻作品《天安门》更是作为国礼赠与日本长野县收藏。   徐健是徐艳丰的儿子,今年24岁。他从七八岁时就与姐姐徐晶晶一起和父亲学习扎刻。他是个好强的小伙子,尤其是2003年父亲患尿毒症之后,他更是和姐姐一起,一心一意地在家里跟父亲学艺。他悟性很强,买来多本有关古代建筑的书,一边跟父亲学一边跟书上学。2005年,他扎刻出永清旅游景点之一“辽代白塔”,2006年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扎刻出“故宫角楼”,现在这件作品在香港展出。他另外两件作品《新华门》和《嘉峪关》都被人收藏了。   徐健告诉记者,现在他家每年靠秸秆扎刻能收入两万元,收入虽然不多,但是他想的更多的是把父亲创造的扎刻技艺传承下去,并在自己的手里发扬光大。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4-29 09:03 , Processed in 0.22930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