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76|回复: 0

[人物]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谈粮食增产:保8亿斤如何实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湖北在行动——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谈粮食增产:保8亿斤如何实现?

[第一食品网 2009-5-13 13:59:00]


  编者按:农业特别是粮食始终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尤其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和粮食输出大省,湖北如何变“危”为“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5月7日上午,本报独家专访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畅谈我省“增产11亿斤保8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分析金融危机下我省如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并介绍当前农业生产形势。

我省有稳定的粮食生产基础

  徐能海介绍,近几年,我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45.4亿斤,比上年增产8.4亿斤,比2003年增产61亿斤,五年平均每年增产粮食12.2亿斤,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粮食优质化水平大幅提高。全省优质稻2250万亩,水稻、小麦优质比例达到70%以上,粮食品质显著提高,我省自主选育的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大米两次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十大金奖,湖北大米已经进入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的1000多个超市网点和批发市场,在广东省销量第一。

  优质稻等粮食板块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已建成优质稻板块14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板块800万亩,平原马铃薯板块建设起点高、发展快,对粮食产业升级起了带动作用。

  产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日加工大米30吨以上)企业年加工大米300多万吨,居全国第2位。国宝、福娃、洪森、梅园、禾丰、奎舟、中汇等一大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宝、福娃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跻身全国前列。

实现“增产11亿斤保8亿斤”目标有把握

  今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粮食增产8亿斤”的目标。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制定了“增产11亿斤保8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并已分解到市县,进一步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确保完成粮食增产任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徐能海说,我省发展粮食生产有利条件较多,概括起来为“五有”:

  一是有政策。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各种补贴、项目扶持、奖励政策,湖北都是重点。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湖北也被纳入实施省份。2008年国家支持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资金达50多亿元。

  二是有市场。按现在达到全国粮食人均占有水平,我省需要增产粮食10亿斤。按粮食消费和人口增长预测,全省粮食需求总量2015为477亿斤,2020年为500亿斤,分别比2008年增加32亿斤和55亿斤。

  三是有效益。近几年,粮食生产的效益不低,而且比较稳。2008年,我省粮食增产优质提价增收69.1亿元,加上国家直补农民的“四补贴”政策性增收18.558亿元,全省依靠发展粮食生产增收87.658亿元。2009年,国家又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价提1分钱,我省农民人均增收约10元。

  四是有潜力。近几年,我省粮食增产都是恢复性增长,粮食种植面积比历史产量最高的1997年少1400多万亩,总产少81.6亿斤;中稻、小麦、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的单产分别比历史最高水平少7.6公斤、14公斤和19.8公斤。因此,无论从面积、单产、总产看,我省粮食生产恢复性增加的潜力仍然很大。

  五是有条件。我省粮食生产的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粮食增产技术措施较多,品种、栽培、机械化基础较好

最大限度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徐能海解答,我省粮食生产,确定了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研究制定了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粮食增产潜力。

  重点是实施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尽快形成现实生产能力,对已建成项目加强管理和维护,切实发挥项目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以中央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为契机,谋划和对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实现到2020年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民亩平种粮收入比上年增加100元以上。

  主要是依靠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增加投入,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力争2009年全省粮食单产比上年提高10斤。

  依靠扩大粮食复种面积增加总产。充分利用我省充足的温、光、水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粮食复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恢复发展双季稻生产。力争2009年全省双季稻面积比上年扩大50万亩。

  依靠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增加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发挥优势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挖掘粮食新的增长点,扩大增产潜力大的作物种植面积。按照《湖北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马铃薯工程”,2009年马铃薯面积比上年扩大80万亩。

六大举措狠抓粮食生产

  据了解,我省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全面发展粮食产业:

  1、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此作为今后几年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行动,强化各级抓粮食生产的责任意识,示范带动面上的粮食生产工作。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2009年,全省创建300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作业和统一技术指导等“五个统一”。下大力气创建一批高水平、高标准的省长指挥田、厅长指挥田、县长指挥田,示范带动区域平衡增产。

  2、加大粮食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继续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种植模式等技术的同时,大力推广水稻“多用半斤种、亩增一千穴、增产50斤”的“增密增产”措施;大力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和氮肥后移技术;大力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和晚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耕作为机械化作业。

  3、加快优质粮食板块建设。继续抓好优质水稻、专用小麦、脱毒马铃薯等粮食板块建设,启动专用玉米板块建设,进一步扩大板块规模,提高板块质量,提升板块效益。重点抓好40个市县的优质稻板块建设,抓好优质稻规模种植、轻简高效技术、优化种植模式、无公害生产、订单优价收购和核心样板的落实,力争全省板块基地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150万亩。

  4、切实抓好抗灾减灾。一是加强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提前制定抗灾减灾预案,做好抗灾救灾物资准备。二是加强灾变规律研究,大力发展品种避灾、设施避灾、技术避灾,努力实现由被动抗灾救灾向主动防灾避灾转变。三是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机防工作,力争水稻病虫害机防面积达到65%以上。四是组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巩固高毒农药禁用成果,杜绝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使用,防范农药残留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

  5、强化农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保耕地数量。进一步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管。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种树造林和从事非农项目建设,杜绝耕地抛荒。二是提耕地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是开展标准农田地力综合培肥改良示范区建设和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通过鼓励扩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实行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

  6、大力提高粮食转化加工和流通能力。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进资产重组,搞好资源整合,促进粮食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形成一批粮食加工产值过5亿元和10亿元的加工企业,实现粮食加工增值。完善和加强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流通环境,并在市场硬件上增加投入,拓宽流通渠道,吸引有经营能力的经纪人、经营者进入粮食收购市场,活跃粮食流通,拉动内需。狠抓粮食品牌开发,推进品牌整合,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粮食产业。

春耕生产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力度大、措施有力,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在田作物长势较好,春耕备耕物资准备充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夏收作物长势好于上年。去年秋播期间,气温适宜,墒情好,夏季粮油抓得早、播得足,一播全苗,苗齐苗壮,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小麦虽然遭受历史少见的冬春连旱,2月下旬以来,雨水充足,气候适宜,苗情转化升级较快,总体长势平衡,个体发育明显强于上年。后期只要不出现大的灾害性气候,田间管理跟上,夏季农业丰收的可能性比较大。

  农村掀起购机热。今年农机补贴政策比往年提早3个月公布,补贴范围扩大,补贴资金增加,宣传力度加大,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具需求量增加,部分品牌机具出现农民排队等货的想象。目前已完成补贴量的60%,预计今年的农机销售额将超过30亿元,比去年增加3成。

  但是,农业生产也存在突出问题,比如,油菜籽市场持续低迷。据省农业厅定点调查,3月下旬油菜籽价格1.7元/斤,同比下降22%,依照现行油脂市场行情,预测今年新季菜籽每斤市场收购价1.8元,较上年到户平均收购价每斤少0.7元左右,每亩油菜收入将减少120元左右。考虑单产提高和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等因素,如果今年农民种油菜不赚钱,势必又影响下季秋播油菜生产的发展,对油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可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全局统筹 已谋久远

  针对下一步工作,徐能海提出四项重点要求:

  一是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组织好测土配方施肥、优粮工程、沼气工程、质检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项目建设,确保专款专用,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三夏”工作,确保夏收丰收到手,夏种种足种好,夏管措施到位。加强测报,落实防控责任,组织植保机防队,及时统防统治。

  三是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行动,通过“单改双”、扩种马铃薯、玉米等措施,力争全省粮食面积超过6000万亩,增加150万亩。积极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拓宽种植业增收渠道。

  四是强化农业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春季主推品种公告制度,组织农资执法打假,强化投入品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扩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数量。从春季开始,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生产过程记录,试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开展农产品农残速测,确保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来源:《湖北农业》  作者: -   编辑:林西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23:23 , Processed in 0.16158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