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1

[骄傲] 徐光宪:光风霁月遍桃李 宪宪学科多大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赞誉声隆业绩亨,徐行报国立功名。

光风霁月遍桃李,宪宪学科多大成。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中国化学史上做出巨大贡献,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记者前去看望这位科学家和教育家并预祝教师节快乐。院士住在北京市蓝旗营的院士楼。客厅很宽敞,东墙两个书柜分别放着徐光宪和夫人高小霞(也是中科院院士,1998年过世)的论文集。两个书柜之间的墙上悬挂着高小霞的大幅彩照,可见先生的思念之情。

西墙正中挂着“清明上河图”局部画作,和老友黄苗子书赠的集句联:“海上生明月,人间重晚晴。”旁边的立轴是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的书法作品:“吾日三省吾身:为四化大局谋而不忠乎?与国内外同行们交流学术而乏创新乎?奖掖后进不落实乎?”

房中的沙发,宽大舒适。除了用电脑写作、查资料在书房进行外,先生读书、看报、构思大多在沙发上。北面的小书柜里放着先生多年来参加会议、参观访问、学术报告、接待来访的资料。柜顶上的镜框是先生80岁生日时,中科院送来的织锦“寿”字,旁边是参观航空、航天的纪念品和院士获得的“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奖牌。

记者知道,先生创建的稀土萃取理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工业。“我国虽然已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但我们还要确保科技队伍后继有人,在其他科学领域还有许多课题要探索,我们要多学习、多研究。”先生浙江口音浓重,语气郑重,似乎鞭策着自己,也希冀着后人。

记者得知,先生修订再版的《量子化学》,去年已出上册,今年底将出齐中、下册。先生目前正着手其他著作的修订,还在进行着新的图书分类法的探究。

· 人物档案

徐光宪,1920年生,浙江绍兴市上虞人。194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士,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从事量子化学、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萃取化学和稀土化学的教学和科研长达60年,发表论文500余篇,专著和教科书10本,其中《物质结构》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是化学领域唯一获得特等奖的教材。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励。2005年又获得何梁何利成就奖,是全国两位获奖人之一。

几十年来,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近百人,现在北大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学生中就有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

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1998年当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1990年当选为第22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89-1995年当选为第四届亚洲化学联合会会长。

发表于 2009-8-3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生明月,人间重晚晴 好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6 15:42 , Processed in 0.17031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