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78|回复: 6

[征文] 徐氏源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响应徐睿、天奎等宗亲的建议,准备编辑徐氏网络文学

------------------------徐氏源脉

发表于 2009-9-2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学习。
发表于 2009-9-2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09-10-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文 徐姓源脉

xú(根据百度)fficeffice" />

  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一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

  远古的徐人(徐戎)是东夷部族的重要分支。而徐文化先于江南吴文化产生,因此,早在西周时代,徐文化就成为江淮地区的先进文化。

  根据徐图腾,左边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一只鸟。这很容易理解,五帝之一的白帝少昊(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东夷人的首领。东夷人的重要特征就是对飞鸟的崇拜,发展到后来,就是凤凰。右边的,也不是多余的意思,要分开看:上方是祭祀的器具;下方是水,即淮河。所以,徐就是东夷部族中掌握祭祀的族群。

  在东夷集团中,商部族的徐人是王族。(殷的含义是夷,商的含义中有高台的意思。而高高在上的只能是王族了。)大概是掌管文化、宗教的缘故,周朝时,徐部族以徐偃王讲仁义最为出名。后来东夷衰落,徐文化的中心从鲁南转移到淮南,淮夷的地位也就提高了。舒(群舒)即是徐人的外围,舒即徐。

  后来,有一部分徐人向南迁播。早期向南的,就是楚。(古代的楚、徐本是同音字。)后期向南的,就是吴。(吴与虞互通,与同音。)所以,可以理解为,徐人南迁开发新地域,上山的,荆棘遍地,即是以鸟木为生;下海的,通江达海,就是,即长江入口(江阴以东的宽口,古代是大海),以鱼(渔)为生。

[编辑本段]

寻根溯源

  徐姓起源有三:

  一、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国说。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另据《元和姓纂 》所载,伯益(白帝少昊的后人)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今山东郯城一带),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二、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在伯禽建立鲁国的初期,东方局势仍然不稳。虽然周公东征践奄、迁蒲姑,攻灭了东夷最大的两个国家,但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夷人、戎人,怀着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新建立的周朝政权怀有敌意,特别是把周朝在东方建立的诸侯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把它搞垮。有一年,鲁国南部的淮夷、徐戎两个少数民族集团,同时发生叛乱。他们把攻击的矛头直指新建的鲁国。鲁国军队在伯禽的率领下,以及在全体将士努力奋战及齐军的支援下,击退了淮夷徐戎的来犯,平定了少数民族的叛乱,保卫了鲁国的安全。伯禽分封到鲁国后,牢记周公的教育和嘱托,出色地完成了担负周室藩屏的任务,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作出卓越的贡献,努力发展生产,教育人民遵守礼仪规范,寻访天下贤士,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随之带去的有殷民六族,控制了旧奄国土地及人民,国号、氏号为鲁,目的是为了生以养周公,死以周公主,用来褒奖周公的。

  三、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烩后代,因不耻于秦烩所为,均改为徐姓。??

[编辑本段]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 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

繁衍播迁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后扩至凤阳,以 古代徐国为源地,世 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 。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后人尊为东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 ,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 。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 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有徐姓人 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我国的大江南北。? 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编辑本段]

郡望堂号

  徐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

  1、东海郡,治所 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

  2、琅邪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市琅邪台西北);

  3、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台前县中部和西部、濮阳县南部);

  4、高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5、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

  堂号圣交麦饭敦睦世德存桂垂裕追远 礼耕忄享王怀德雍肃南陵崇本修吉文敬永恩鸿 叙伦等。?

[编辑本段]

宗族特征

  

  1、徐姓文人雅士众多。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圣交堂又名麦饭堂是讲宋朝名士徐大受与圣人朱熹一见如故,贫穷的徐大受用葱花汤和麦饭来招待朱熹,二人却很 高兴,历史上传为佳话。

  2、字行辈份分支甚广,兹举一例,如浙江山阴清溪徐姓字行为:洪维祖德,朱虎为俦,佐舜赞禹,尽献嘉谋,泽延东海,望重南州,忠考济美,义烈杨休, 奕叶衤乃来,永保徽猷。

[编辑本段]

名人精粹

  1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偃王:若木之后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3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

  4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汉水利家,于武帝元光年间主持漕渠开凿工程,修成全长300余里的水渠,使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省去一半,沿渠万余顷农田得到灌溉。

  6徐淑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7徐擀(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8徐稚:东汉桓帝时隐士。因不满宦官专权,终不为官,被称为南州高土

  9徐樨汉朝人。江西南昌名士,台湾的徐氏家族,多以徐樨为太上始祖。

  10徐荣汉中郎将。初随董卓,长沙太守孙坚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及坚移屯梁东,又为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后曹公军进至荥阳汴水,遇荣,与战,公兵败。后卓诛,荣侍汉。永汉三年,卓余党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司徒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荣、胡轸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11徐盛:汉朝末期一直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武将,儿子为徐楷。避乱于吴依靠孙权,为别部司马,领兵从讨,数有功,迁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破刘备,进迁安东将军封羌湖侯。

  12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13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14徐奕:字季才,东莞人。东汉末官员,任命于曹操。为人忠直。

  15徐遵明: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南北朝时期"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6徐圆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分兵略地,有众二万余人。后附李密。密败,降王世充。充败,降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牺牲后,他与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再起。旋据地自称鲁王。六年,与黑闼先后败死。徐唐莒(—878)唐末人。王仙芝起义军将领。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后,他随王重隐攻克洪州(今江西南昌)。重隐死,代为主将。后与唐宦官杨复光军作战,被俘遇害。

  17徐征(700-765)字慈恩,号瀫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从弟,系唐朝状元徐晦祖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与唐代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主簿、晋江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臣所害,卒于福建晋江寓所湾海兴胜里长源堡徐宅(后称徐厝),不显而终。

  18徐晦760-838),字大章,号兴胜。福建晋江三十二都徐仓(又名徐公店、仕村、仕春),也作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三人。徐晦考试及授官均得杨凭举荐。状元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和直言极谏科,官授栎阳尉。后杨凭获罪,由京兆尹贬为临贺尉,亲友怕受牵连。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归居晋江湾海徐状元巷,其后泉郡徐仓徐晦以老致仕,因感砚台之恩,徐晦耋年寻得砚之地——山东沂南徐公店。后徐潘(徐晦长子承父命,遂举家迁往得砚之地),后泉郡徐仓长房聚众成村(今徐公店)。徐晦次子徐湖经延寿迁居连江徐仓;三子徐江留居泉郡。徐晦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三月卒。追赠兵部尚书。

  19徐惠:唐代湖州长城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生于太宗贞观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岁。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父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乃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为太宗所闻,乃纳为才人。贞观末,上书极谏征伐、土木之烦太宗颇善其言。太宗卒,因悲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志。明年亦卒,赠贤妃。惠妃的著作,有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其著作在《全唐诗》及《名媛诗归》中尚存。

  20徐浩:唐代书法家,精于楷书,圆劲厚重,自成一家。

  21徐寅:唐代诗人,有《探龙钓矶》二集,诗四卷。

  22徐确:字居易,唐状元、秘书省正字徐寅六世从孙,延寿徐氏十一世祖,莆阳壶山之麓东陇人。徐氏五世祖崇,下开延寿柱史派,徙居东陇,传至确之曾祖昌嗣,字子世,以明经除秘书郎,陈洪进辟掌书记。宋初,首劝洪进纳土,洪进欲害之,遂走京师。及江南平,洪进始悟其忠,乃命其弟昌图(字子图)与陈仁璧奉表上版籍,宋侍讲林瑀为昌嗣兄弟五人立五桂坊于东陇。昌嗣传子惟岳,字有泰,官通直郎。惟岳传子粲,字文英,性至孝,博通经学,旁及子史,荐授承事郎,检身励行,教子有方,子确,未冠入太学,乡试解元。

  23徐世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

  24徐敬业:唐朝将领。是唐初名将李世绩(原姓徐,赐姓李)之孙。他是唐睿宗时反武则天起事的领导者。

  25徐安真中唐时重臣。安禄山叛乱时与朝中其它五位重臣隐居今湖南省汨罗与平江交界处。湖南徐姓从此兴望。

  26徐熙:五代南唐画家,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

  27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28徐梦莘南宋史学家。有感于靖康之耻,遂发愤研究宋金和战关系。1194(高宗绍熙五年),著成《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起自1117(北宋徽宗政和七年)止于1126(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引用官私著述二百余种。

  30徐琰:元曲作家及名宦。

  31徐寿辉: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位拥兵百余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最终导致元朝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32徐达: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代名将,勇猛有谋略,为朱明王朝的建立 立下奇功。

  33徐祯卿:明代文学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34徐霖(14621538) 明代戏曲作家。徐霖性格倜傥、豪爽,工于书法,又兼善绘画。填曲富有才情,且颇精于格律,他与散曲作家陈铎在当时并有"曲坛祭酒"的称号,并与谢承举一起被称为"江东三才子"。徐霖散曲大多未能传存,《南宫词纪》录其〔山坡羊〕《闲情》两首,可略见其风格。徐霖曾作传奇戏曲8,今仅存《绣襦记》。

  35徐贲:明初画家。徐贲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称明初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传世作品有《秋林草亭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北郭集》6卷。

  36徐爱:明朝哲学家、政府官员,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

  37徐阶:明代嘉靖年间名臣,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三十一年,徐阶入阁,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内阁大学士任职,可以说徐阶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斗倒了权势熏天的严嵩。徐阶的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而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了权谋术中的经典案例。

  38徐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作家,后 人据其日记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9徐中行:明代文学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40徐光启:上海县徐家汇人,明代科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 阁大学士,尤以农学、天文学最见长,编著有《农政全书》等。

  41徐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歌奇恣,文 亦纵横,自称书法第一,而长于行草,有《徐文长全集》遗世。

  42徐鸿儒: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巨野县城里徐街人。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闻香教"(白莲教的支派)组织农民,秘密活动20余年。1622年,率众在巨野西部、郸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用红中为标志,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先后攻占郸城、邹县、膝县,掠运河僧船,袭击曲阜。明王朝惊恐万状,命山东总兵杨肇基等领兵镇压。义军分散作战,被各个击破。徐鸿儒被迫率万余人转战到郸城南飞集一带,陷入重围,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

  43徐孚远:明末诗人。组织过文社畿社。曾起兵抗清,后来追随郑成功到台湾。著有《钓璜堂集》、《几社会义集》等等。

  44徐复祚:明代戏曲家,晚号三家村老。

  45徐枋:明末清初文学家和隐士。撰写了《二十一史文汇》、《通鉴记事汇聚》等著作;另有《居易堂集》。

  46徐灿:清代词坛才女,字湘苹,江苏吴县人,是明朝光禄丞徐子懋的次女,海宁人陈之遴的继室,有《拙政园诗余》留世。

  47徐常遇:清初顺治时琴家,广陵琴派的先行者。以虞山派为主体,兼收金陵、吴、蜀各派。其子徐祜、徐祎继承其琴学,曾轰动京师,人称江南二徐

  48徐元文:他的先祖居住在苏州常熟(分属江苏),九世祖(一说八世祖)徐良始迁居到昆山(今属江苏)。他的曾祖父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任官至太仆寺少卿。祖父和父亲都是贡生,母亲是昆山顾家的女儿。徐元文与他的哥哥徐乾学、弟弟徐秉义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徐元文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

  49徐士林:(16841741)字式孺,号雨峰。文登徐家村人。清朝江苏巡抚,卒祀京都贤良伺。出身寒微,秉性质直,勤政爱民,被乾隆皇帝誉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

  50徐璈(1779—1841),字六骧,号樗亭。清代名士、学者。

  51天德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领袖。

  52徐耀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1851年率嘉定民众起义抗暴。

  53徐寿:中国近代化学与机械专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54徐继畲:中国清朝学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最重要的著作是一本介绍了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瀛寰志略》。

  55徐有壬1829年道光九年进士,清朝江苏巡抚,与王韬友好;徐于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时苏州失陷前,为战败绿营兵叛逆弑于苏州官邸内,布政使薛焕接任江苏巡抚、署(代理)两江总督。

  56徐广缙:中国清朝官员,于184823日-184874日期间,奉旨接替耆英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57徐宗干:中国清朝官员。他于1848年(道光2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在任内广建书院,兴办义学,颇有治绩。1853年任满回大陆后,继续服务清朝朝政。1862年升任福建巡抚后,延续治理台湾军政并平定戴潮春民变。徐宗干于巡抚期间曾将台湾政务论述授与丁曰健,其文纳于《治台必告录》。另有《斯末信斋文集》、《斯末信斋文稿》。

  58徐骧:清末甲午战争后台湾抗日义军将领,中国民族英雄。

  59徐念慈:(18751908)著名翻译家。江苏常熟人。二十岁左右便通英、日文,擅长数学和写作。他热心于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不仅翻译了科幻小说《黑行星》,并创作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被视为中国近代创作科幻小说的先行者。徐念慈追求进步,其创作的白话小说《情天债》,反映了民主革命思想。

  60徐松: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清代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史地研究,成 绩卓著,有《西域水道记》等地理著作,为清代研究西北历史地理的先驱者之一。

  61徐建寅清末科学家。其父为徐寿。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62徐保:清道光年间人士,鸦片战争时期,浙东人民抗英力量黑水党的领导者。

  63徐桐:尚书徐泽醇之子。道光进士。清末守旧派官僚。著有《治平宝鉴》。

  64徐凌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与近代戏剧评论作家、掌故家。1954年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病逝于北京。其兄长徐一士也为著名掌故学家,戊戌变法重要人物。

  65徐邦道清末将领,在甲午战争中涌现出的名将

  66徐庆璋:清末名士和官员,在甲午战争中曾募款救灾,救活灾民无数。

  67徐用仪:清末大臣,在甲午战争时以主和闻名。

  68徐寿朋:清末大臣,熟悉外交事务,参加签订辛丑条约。

  69徐国泰:民主革命烈士, 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70徐培添:民主革命烈士, 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71徐仁铸:清末革新派大臣,参加过戊戌变法。

  72徐进炲: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害,为七十二烈士、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

  73徐勤:养生出身,康有为大弟子,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家之一.

  74徐致靖:清末维新派。光绪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百日维新期间,擢为礼部侍郎,戊戌变法后,被革职监禁。

  75徐延旭:清末维新派。上疏清光绪帝明定国是,以一定心,而维时局。主张破除资格并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

  76徐希颜:清末北洋舰队将领,在甲午海战时阵亡。

  77徐绍桢:清末及民国将领。清末曾任统领、总兵、江北提督等职。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卫戍总督、参政院参政、广州卫戍总司令、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大本营参谋长、广东省省长、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

  78徐振鹏:清末及民国初年海军将领,曾参加甲午海战。

  79徐静仁: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爱国民族企业家,大生企业集团创始人。

  80徐润:广东中山人,字润立,号雨之,别号愚齐。中国清末买办 ,工商业活动家

  81徐锡麟:民主革命者及烈士,1907(光绪三十三年)76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本年7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因有人叛变,徐锡麟被捕。当晚,徐锡麟被杀。

  82徐世昌:天津人,光绪进士。辛亥革命后,密助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一九 一八至一九二二年曾任民国大总统。

  83徐树铮: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北洋皖系军阀、政客,为段祺瑞之股肱 ,后被冯玉祥部枪杀于河北廊坊火车站。

  84徐宗汉: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在南洋、广州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伴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黄兴赴武昌,深入战地救护受伤士兵。九一八事变后,赴美国等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

  85徐雉:五四时期诗人。所作诗,大都发表于《小说月报》。著有新诗集《雉的心》及小说集《卖淫妇》等。

  86徐玮:五四运动学生领袖,革命烈士。"我并不觉得死有何痛苦,前我而去者已去,后我而来者会来。生活于此时代,便负有此时代的使命,人生之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生命时值之修短是不成问题的,用不着留恋和悲伤。"这是徐玮烈士给他的好友周赞明的遗书中的一段话。这朴实的语言,表明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的革命人生观。

  87徐朋人:湖北黄安(今红安)人,革命烈士,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88徐其虚:湖北麻城人,革命烈士,豫东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89徐百川:安徽合肥人,革命烈士,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90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尤擅画马。

  91徐会之:国民党左派将领,黄埔军校一期生,1924年曾秘密加入中共,1948年底任总统府中将参军,194912月在重庆迎接解放。195011月经香港赴台湾。195111月被台湾当局杀害。

  9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自由,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93徐有庠:中国台湾徐氏远东集团的创始人。早年是上海知名商人,曾任上海远东织造厂、大同棉业公司、中国惠民油厂的总经理及香港裕民有限公司董事长。1949年,国民党战败,溃逃台湾。徐有庠将上海工厂设备拆运台,在台北县板桥设立远东针织厂,经营针织品。1953年改为远东针织公司。

  94徐迟:现代散文学家。1931年开始写诗﹐50年代的前七年﹐他两次到朝鲜战场﹐4次去鞍钢﹐6次到长江大桥工地。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作品。

  95徐怀中:原名怀忠。作家。河北邯郸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曾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著有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翅膀的天使》等。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3年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96徐永昌:中华民国国民党将领,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长,194592日代表中国,到东京湾上与美、英、苏等9国代表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书。签字后,经过深思,他说: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一下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民国37年(1948年)任国防部长,并于次年率陆军大学师生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至台湾后,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其后获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衔。

  97徐靖远原名九范,山东省寿光市人,中共党员,是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曾任八路军抗日救国军纵队司令19428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郑州黄河渡口。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98徐特立:中国杰出的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着名人士的老师。

  99徐向前:山西五台人,十大元帅之一,他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

  革命的胜利和军队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徐特立: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赴日本考察教育 ,留法勤工俭学。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央委员。

  100徐海东:开国大将。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4年秋,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是中共八届、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01徐四民:缅甸华侨,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镜报》月刊创办人。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第一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回归前任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及筹委会委员及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

  102徐复观:新儒学当代代表人物。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政从学。其为学不喜形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

  103徐化成:森林生态学家。奠定了中国林木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林木种子区划工作; 开拓了森林干扰生态学的研究; 并率先进行了景观生态学研究, 出版了《景观生态学》; 提出和论证了中国生态林业的理论框架和内涵。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森林生态学》通用教材。

  104徐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军衔。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05徐梵澄:谱名诗荃,哲学家、印度史学家、翻译家。

  106徐才厚:男,汉族,19436月生,辽宁瓦房店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

  107徐匡迪:中国钢铁冶金专家,浙江桐乡崇德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上海市市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工业联合会会长。

  108徐立之:分子遗传学家。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于20029月起出任香港大学校长。

  109徐冠华:北京林业学院毕业,遥感应用学专家,中科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10徐开垒:当代著名海派散文家。曾用笔名余羽、徐翊、立羽等。

  111徐业鸿:即净空法师,当代中国台湾佛教界高僧,五十年来,奔波于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地,利用网络等高科技设备,不遗余力地讲经说法,弘扬净土法门,将佛法传播到世界各地,引导著众多的僧俗佛弟子。

  112徐钟佩:著名女作家,笔名余风,她的小说《余音》,描写抗战时期的记者,被誉为四大抗战小说之一。

  113徐讦:原名徐传琮。生于1908年,浙江慈(奚谷)县人。蓍名的浪漫派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鬼才之称的教授作家,成名作《鬼恋》。

  114徐瑞云:中国著名女数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数学博士。

  115徐柏园:著名财经家、金融家。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开创者。

  116徐展堂:香港著名商人,是实业家也是经济冒险家,慈善家及艺术文物收藏家。

  117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118徐文荣:横店集团的创始人,著名企业家。现任横店集团董事长,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

  119徐大统:民国时期上海著名企业家,有造纸大王之称。

  120徐中舒: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21徐庆平:中国大陆美术家、画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他父亲是徐悲鸿。徐庆平是巴黎大学美术学博士。

  122徐金梧:中国机械学家、金属材料专家,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123徐亨:中国台湾运动员、军人、企业家、体育人士、政治人物,天主教辅仁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年轻时为杰出运动员,曾同时担任足球、排球双栖国手。军校毕业后任职海军,曾担任永宁舰舰长,以少将退役后经营事业颇有成就,并致力于推广体育。

  124徐丽泰:范徐丽泰,香港政治人物,现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常务委员会成员,并曾自1997年至2008年先后担任临时立法会及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早年在香港理工学院工作,1983年起获委任为立法局议员,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议125徐旭东:中国台湾知名企业家,台湾远东集团董事长,为远东集团的第二代接班人,他所拥有的财富估计近30亿美元,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富豪之一。

  126徐毓芳:即黄徐毓芳,新西兰政治家,新西兰国家党党员。黄徐毓芳在中国上海出生,并于香港长大,曾在伊利沙伯中学就读。黄徐毓芳于1974年随同家人移民新西兰,并于基督城修读学科。之后,她在新西兰大展拳脚。黄徐毓芳于1996年首度参政,并成为新西兰首位亚裔国会议员。在此之前,她曾为坎特伯雷地区议会服务。

  127徐亚芬:中国知名女企业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并是中国科学院人文研究所管理学的研究员。现任诺丁汉大学宁波校区主席(Chairperson)。

  128徐永明:中国台湾政治学者。专长为计量政治学、政治行为、比较政治。现为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经常参加电视政论节目,评论时政,最常参与的节目是大话新闻和头家来开讲。

  129徐绍史2007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兼任国家土地总督察。经济学硕士。

  130徐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等功臣及民族英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越军击中股动脉,被迫截肢。

  131徐沛东:中国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亚洲雄风》、《爱我中华》。

  132徐克:本名徐文光,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代表作《英雄本色》。

  133徐小凤Paula Tsui194911日-),女,原名徐郧书,香港殿堂级歌手,人称小凤姐,籍贯湖北武昌,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活跃于香港歌坛。代表作《明月千里寄相思》《龙的传人》《月亮代表我的心》<故乡的雨》《随想曲》《重逢》《万岁千山总是情》《相识河畔》《长城》等曲目。

  134徐小明:中国香港著名导演,代表作: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是街知巷闻倒背如流。

  135徐仁修:台湾知名的作家、自然生态摄影家。

  136徐正光,台湾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者,客家人1943216在台湾屏东县的客家聚落出生。

  137徐傍兴台湾客籍知名医师、教育家、台湾学生棒球推行者。他的影响力横跨医界与体坛;所创立的徐外科与美和棒球队,至今仍分别为台湾知名私立医院与棒球明星学校。

  138徐中雄:台湾政治人物,代表中国国民党任职立法委员;台中县地方政治传统黑、红、杨派系属于红派领袖。曾经被视为是国民党本土派的立委之一。

  139徐根宝:是中国足球界的知名人物。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和教练。

  140徐少春:湖南沅江人。19938月创办金蝶软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19999月发起设立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任主席兼总裁

  141徐明:著名企业家,高级经济师,现任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大连市商业银行副董事长,

  142徐小平北京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之一。曾任新东方学校副校长、新东方枫叶东方出国咨询部总经理。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

  143徐福新:曾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电信局局长、浙江省数字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1997年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wll技术的发展动向,独创性地在余杭市成功组建了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即小灵通系统,获中国小灵通之父称号。

  144徐云龙:中国足球运动员,现役中国国脚,曾经参加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145徐静蕾:中国大陆著名影视演员,导演,文化经济先锋人物。曾主演《开往春天的地铁》《爱情麻辣烫》《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多部影视剧,自导电影有《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46徐鹏:笔名易水寒,出自古句风萧萧兮易水寒23岁。山东省高唐县人,初中开始有作品散见报刊,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2003年高考获得作文满分。主要作品有《我的高三不忧伤》《兵荒马乱的十八岁》.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少年耶,安啦》.《当兄弟都已成往事》.同年入选80后年度十大新锐作家.书生文化与91文学签约作家。济南第一家大学生图书公司创始人,大学期间入选2005山东广播财富风云榜,《新周刊》2006年中国十大80后作家。曾任山东出版集团某杂志总策划. 现为《课堂内外》杂志社记者编辑,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作为第一批进入震中的新闻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震区的新闻报道,被凤凰卫视称为“80后记者之花

  147徐蕴峰:笔名春风一木,墨渊阁主,陕西咸阳人氏。现任陕西省慈善文化交流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理事、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黄帝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仓颉文化研究会、白水县文物旅游局特授予仓颉之子荣誉称号。

  148、徐存栋:著名教育家, 个人本位主义者。其主要教育思想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教育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目的和手段。个体接受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求生的手段。教育是一个人由生物人成长为自由人,促使一个人不断追求自由,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第二,教育应该而且必须为人服务,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是教育之根本所在。教育应使人的各方面得到发展,使人成为一个自由人,而不是国家的公民,政治的附庸。

  第三,学校应传授古典文化知识,重视学生的德性养成。学校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较少受社会政治经济的束缚。学校应该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人才加工厂

  其教育思想带有一定偏激性

[ 本帖最后由 徐天奎 于 2009-10-2 11:0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1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徐国国都

徐东亚整理

 

 

       梁王城遗址又叫良王城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的西北部。近日,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林留根说,梁王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具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堆积。在2004年度梁王城遗址发掘之后,2006年3月底至12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组成的梁王城考古队再次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它对于黄淮地区人类文明的研究将具有重要价值。这里还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多年的古徐国国都!
                                                                   地层堆积达6层
       这次考古发掘是从2006年3月开始的。据介绍,该次发掘探方位于梁王城遗址“金銮殿”高台的东北部,北面与2004年发掘的探方相邻,共开探方21个,发掘总面积约2100平方米,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西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六朝时期文化层及宋元文化层。
值得关注的是,考古队员在现场发现了一处史前时期的作坊遗迹,包括两处窑址和一处工棚性质的房子。考古专家称,因为窑址和房子均发现于距地表约3米深的大汶口文化的地层中,从其内出土遗物可以看出该遗迹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M31墓主身份尊贵
       2006年对梁王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各类西周墓葬32座,其中包括土坑竖穴墓25座,马坑5座、牛坑1座、狗坑1座。因为当地的土壤属于碱性,不少随葬的马、牛骨骼保存完整。
M31墓内葬有1人,人骨架保存较好,墓主人仰身直肢,经鉴定,为一壮年男性。该墓葬中随葬器物主要集中在墓主人头部,均为陶器,共7件,包括有陶鬲一件,陶簋、陶豆、陶罐各两件。该墓主人身上还佩戴有一串饰品,挂在脖子上,从头部经胸前直到下腹部,总长约70厘米,有约160枚海贝,两两相对,用丝织品串在一起制成的。当时的玉饰在民间很平常,而海贝来自南海,是财富的象征,只流通在上流社会,需由许多玉饰交换而来,这表明佩戴者身份显赫。而与此同时,在其墓葬附近发现的马坑也佐证了墓主身份的尊贵。
多处墓葬发现骸骨
       在多个墓葬,考古人员还分别发现了马坑、牛坑和狗坑。其中在一座夫妻合葬墓里,考古人员发现两具人骨架保存较好。经鉴定左侧为男性,右侧为女性,两墓主人之间随葬有一狗,狗头向着男性墓主人。墓底腰坑内亦随葬一狗。另一墓葬里,殉葬的马身体下面还有席子。记者还注意到,一墓葬内一壮年男子左肩以及头颅被齐刷刷地砍掉了,放在骨盆的位置。在附近的另一个墓葬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一双腿全部被锯断的壮年男子的骸骨。经过清理,考古人员找到了死者生前遗留在体内的3枚箭镞。
      “鬲、簋、豆、罐等陶器或单个或成组合地出现在墓葬中,是典型的西周墓葬中随葬器物的组合,同中原地区出土西周器物比对发现,这批墓葬此类随葬品从西周早期到晚期都有,有的甚至早到了商晚期。”考古专家说,“这些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丧葬制度、器物形态、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
                                                                        夯土台基疑似“金銮殿”
       在梁王城遗址最近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夯土台基。考古人员通过对层位关系以及出土的遗物分析后推断,该台基的建筑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梁王城遗址城墙的建筑年代大致相当。由于该台基位于梁王城遗址城区中心区域,考古人员推测是城内的重要建筑,可能属于宫殿一类的东西。在当地,不少村民流传在梁王城遗址有一个“金銮殿”的存在。但是2004年的那次考古中,并没有确定“金銮殿”的具体位置。针对目前的这些发现,有人推测,“金銮殿”也许就近在咫尺。
                                                                          有望与兵马俑并肩
       据了解,梁王城遗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堆积最厚。考古人员通过对南城墙的解剖和东西北城墙的调查钻探确定,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战国时期,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考古专家称,这些情况表明这一时期的梁王城是人们聚居、活动的主要场所,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由于梁王城遗址周围还有同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九女墩墓地,这样一来,三者便共同构成了苏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框架。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梁王城遗址文化价值高、研究价值大、保护范围广,有望能晋升为与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这次考古发现对研究黄淮地区史前文化和古代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林留根推断,从史书记载和考古现场相互印证的情况看,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多年的古徐国国都!

 

[ 本帖最后由 徐天奎 于 2009-10-11 14:10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1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姓氏--徐姓

徐:似鱼切,平,鱼韵。单姓。《广韵》:"徐,姓。自颛顼之后。春秋时,徐偃王行仁义,为楚王所灭。其后氏焉。出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五望。"
《通志》:"徐氏,子爵,嬴姓。皋陶之后也。皋陶生伯益。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在今徐城县北三十里。徐城并入临淮,今泗州临淮有徐城。自若木至偃王,已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一族出于嬴氏,十四氏之一也。"
徐姓,为当今中国的第十一大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徐偃王是徐姓的第一位远祖。徐姓源于以今安徽省泗县为中心的古徐国。
安徽省泗县为古徐国旧地。泗县历史悠久。夏朝时即设建制,为伯益子若木(徐姓血缘始祖)的封邑。商时置徐国,西周时徐国强大,徐偃王曾率九夷攻周,之后,国力逐渐衰弱,于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西汉始置夏邱县,后改夏邱县为虹县。唐时废夏邱县并入虹县,先属仁州,后属泗州。1680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中,1777年,迁泗州州治于虹,并虹县入泗州。1912年4月废州制,改称泗县。
泗县是当年徐国的发韧地,据鲁、豫、皖、苏四省要冲的徐州市与古徐国关系密切,相传在周穆王的时候,徐偃王当政徐国,国势大盛,地方五百里,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当时周穆王喜爱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仑山下,乐而忘返。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三十六国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得讯之后,乘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奔回京城,调兵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能回来得这么快,不忍生灵涂炭,于是收兵弃国,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因之就被叫作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光绪13年《泗虹合志》载:泗县"衢闾整饬,栋宇毗连。烟火相接,户口殷繁。商铺林立,百货齐全,商贾云集,异腔洽谈。聚九洲之宝,招天下之贤。""穿城汴水白帆点点,百舸争流,波迭于还,四时上下,昼夜无间"。"码头街道,热闹非凡,史称古一大都也"。它既是历代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要地。
当地志书记载,古徐国城在今安徽泗县北二里之徐城,那时徐国幅员辽阔,势力强大,而徐氏在泗县有百村万户之多。
 徐姓渊源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黄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后为东夷部落首领。其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得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的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绝大部分的徐姓家谱在"姓氏溯源"这个问题上,纷纷追至徐偃王。正如韩愈所言:"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即今天以安徽省泗县为中心的安徽省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江苏省西北部一带,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西迁、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一部分南迁,逐渐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上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
    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地。总之,徐姓在秦汉的时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广东徐姓基本上是后世由北方迁入,为客籍。迁入地多为江西和福建。
  郡望堂号
  徐姓郡望通常有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濮阳五个,其中东海应该为发祥之郡,而其余四个应为望出之郡。"望以别族"、"族以望兴",徐姓的前途与命运交织在郡望的变迁、兴盛当中。
  徐姓是中国的第十一大姓,尤其在江苏、浙江和安徽,人丁兴旺。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
  东海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东境内。西汉时相当于今天的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灌南以北的地区;魏晋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的地区。
  高平郡:治所在今天山东巨野南部。其后屡有迁居,其中北周时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当于今天山西晋城、高平等地。
  高宛郡:秦始置郡,汉建安初分琅岈、齐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省境内。
  琅邪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境内)。西汉的时候移到东武。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半岛东南部。
  历史名人
  徐淑:陇西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徐翰,东汉末北海人,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
  徐庶:三国时颖川人,字元直。初客居荆州,与诸葛亮等为友,后归刘备,推举诸葛亮。
  徐皋:宋朝著名画家,白族人,善画鱼。
  徐波:字元叹,明代著名学者。
  徐渭:山阴人,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自称书法天下第一,长于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与陈复道并答"青藤、白阳"。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等。
  徐霞客:字振之,南直隶江苏人,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六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为突出。较早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技术,并介绍到我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推动者。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
  徐辉祖,安徽凤阳人,明代大将。
  徐稚:今江西南昌境内人,汉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经多次征聘,最终没有做官,时称"徐州高士"。
  徐寿:1818—1884,号雪村,江苏无锡人,化学家。
  徐锡麟:浙江阴山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后被抓,英勇就义。
    百家姓历史渊源——徐姓——第11大姓
    徐姓是当代第11大姓,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
  伯益,也称大费,伯翳,传说他精于畜牧和狩猎。他被禹所重用,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大禹有意让位于他,他不但不肯接受,反而跑到山里隐居起来。大禹感念他的功绩,就把他的儿子若木封到了徐国,也就是现在安徽省泗县以北的地方。从此,伯益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到西周初年,才因为国君徐偃王的"僭称为王",而被周穆王派来讨伐的楚国所灭。《左传》记载的"昭元年,周有徐,奄"说的就是这件事。
  徐被周穆王消灭之后,并没有亡国,而是被周天子降封成子爵性质的诸侯,一直到春秋后期,才被吴吞并,"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徐姓由此开始。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徐姓源于古徐国,即现在的安徽泗县北,而《姓谱》里记的是"望出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原因就在于,徐氏以国为氏之后,由安徽泗县扩至凤阳,以这里为源地,世聚而繁衍了1000多年,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发展成一个大家族。《姓谱》中所记载的5个地方,都是徐氏播迁山东后的称盛之地。
    徐姓解析
  徐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苏、浙江和安徽人丁兴旺。徐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7%,即每1 000个中国人中姓徐的人至少有17个,总人口大约在2 00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名人总数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
  扬威于我国东部的大姓徐姓,历数其名人,可谓济济一堂,在人文和艺术的领域中,徐姓人物尤为突出。计有:
    秦始皇时,率领三千对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徐福(市),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东汉著名哲学家徐干,三国名士徐庶,
    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清末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的徐世昌,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电工学家徐士高。
 徐姓的起源与演变
  构成当代汉族徐姓主要有三支:嬴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远祖可追溯到4 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最早活跃在今河北盐山东南,后南迁到山东曲阜地区,为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之一支。少昊之孙皋陶在尧舜时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赐姓嬴。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泗水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公元前512年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公元前511年,楚国灭越,徐国的领土归入楚的版图。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从夏朝封国开始,徐姓至少已有4 000年的历史了,普遍使用徐姓也至少有2 500年的时间。
  第二支系自子姓。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徐姓的外族血缘融入事件有:东晋北地氐族中有徐姓,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蜀人賨族中也有徐姓;进入南北朝之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徐姓基本都同化为汉族了。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来成为东北地区徐姓汉族。
  历史上徐姓的分布和迁移
  从夏朝至秦初,徐姓一直活跃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徐姓已经发展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唐朝时,徐姓始人福建和广东,明初入台湾。由于徐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中国北方几次战乱对徐姓的伤害相对要轻。尤其在宋、元、明时期,徐姓在赣浙苏闽四省繁衍最盛,形成了东海、高平、琅砑、濮阳、东莞五大望族,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东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七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17.1%)、山东(10.9%)、江苏(10.6%),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8.3%)、安徽(5.9%)、四川(5.4%)、湖北(5.3%)、河南(5%),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占浙江省总人口的4.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20.2%)、江西(9.2%)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7.1%)、福建(5.7%)、山东(4.8%)、湖北(4.2%),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的姓氏。宋、元、明期间,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四川地区的徐姓主要向两湖地区和南方迁移。全国仍以长江口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的徐姓聚集地区,但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广东重新形成另一大块徐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汉族徐姓的人口已近2000万,为全国第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徐姓人口由192万激增到近2000万,近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徐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 000年中徐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厂"形态势。徐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14.2%)、广东(10.3%)、浙江(8.9%)、四川(7.4%)四省,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6.8%)、江西(6.6%)、安徽(5.8%)、河南(5.7%)、湖北(5.1%),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3.9%。全国形成了长江口三角洲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在近600年间,徐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广东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徐姓的分布频率
  徐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
    徐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徐姓在东部和东南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一2.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一1.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发表于 2009-10-1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夷徐戎并兴——东夷徐国

《尚书》载:“淮夷徐戎并兴。”据专家考证,徐夷、淮夷同属东夷。在淮夷中,实力最强、文明程度最高的是徐夷。徐是淮夷中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一支,常为淮夷盟主。因此,以徐夷为代表的淮夷是华夏远古先民依靠耕作、渔猎等生产活动而繁盛发展的缩影和写照.
    在东夷与淮夷中有一个支系即徐夷。追溯徐夷的先祖,系东夷少昊氏之支裔。少昊氏衰败后,其裔支皋陶、伯益两个部族兴盛起来。据《帝王世纪》记载,皋陶生于曲阜,偃姓;伯益,嬴姓,偃、嬴一音之转,实为同姓。皋陶、伯益、禹同为舜帝的重要辅臣,共同采用填土和堵塞的方法治理过洪水。从尧帝起,最高部落联盟首长实行辅佐制,舜佐尧,皋陶和伯益相继辅助禹。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在其统治版图内,皋陶与伯益两支族系的裔民受到尊崇,自不待言。夏之封徐国,同其它偃、嬴姓封国一样,与夏保持着较好的关系,甚至其中的秦(今河南范县)、许(今河南许昌)、英(今河南固始)、江(今河南荥阳)、黄(今河南潢川)、梁(今河南开封)等封国可以说早已成为夏族的一部分。这是颛顼至尧舜禹时期,东夷不断西迁,与中原华夏族长期融合的结果。然而,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的开始,在王朝统治的后期,原来的部落联盟关系逐渐变成了隶属朝贡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东夷(包括淮夷及其徐夷)对夏的压迫掠夺不满,时有反抗。《路史》、《左传》和《史记·夏本纪》就多次记载包括徐夷在内的淮夷作为夷人的一个族系多次反抗的史实。直到少康复位,才“方夷来宾”表示归附。史载,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三年,九夷来御。”可见夏朝也多次征讨东夷,征夷的族团势力强大,虽没有专门提到淮夷及徐夷,正是因为淮夷及徐夷已经涵盖在东夷这一泛称之中。到了夏朝后期,末帝桀统治暴虐,诸侯多叛,东夷(含淮夷及徐夷)西侵。夏桀仍征兵大举攻伐东夷,商汤乘机起兵,桀虽然战胜东夷,然而国家却惨遭覆亡。夏与东夷、淮夷及徐夷的征伐攻战或赏献交往,客观上促进了中原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流和各民族间的融合民族史学者何光岳说,徐族发源地,历史学家都认为在山东,这只是指商朝后期的徐族;这个非常古老的部落,在夏商时期发源于嬴姓始祖的燕山一带,是由燕山最早分出来的一支部族。有学者坚持徐不是今江苏徐州而说古徐在现安徽泗县北的看法,但着名古史专家徐旭生说:“徐国在周初当在今山东东南(应为西南)曲阜县附近,以后才迁到南方数百里以外。”可见,徐夷就生活大约不出燕山以南、山东西南部和苏皖北部这个三角状地带,徐州正是在这个区域内,并越来越成为民众生活的核心区域。诚然,徐夷民众活动的中心区在不同时期是有着具体变化和迁移的,最初应在今天的山东,安徽泗县当是后迁之地,江苏徐州则紧随其后。殷商的祖先契,以玄鸟(燕)为图腾,系鸟夷的一支。徐夷图腾为鸠鸟,与燕鸟近似,短尾黑色,他们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亲缘相当浓厚。殷之祖契,和弃、禹、皋陶、伯益约为同时,均为尧舜之要官或能臣,善治水及贸易。由于在商起灭夏的过程中,东夷与淮夷发挥了重要的同盟军作用,在建立王朝后的初期商、夷相处较为稳定和亲密。到了武乙时期,殷商与东夷的关系又趋紧张,东夷分迁淮岱、渐居中土。但偃、嬴姓诸国(包括徐方),则与商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徐方在商代,仍在今天的山东滕县以南区域.
    到了周武王灭商时,重点打击殷畿内势力及南夷,东夷地区诸国归顺,周王室表示接受并予认封。偃、嬴姓诸国因在殷商王朝中缘近位高,对周朝的统治并未完全诚心归服。因此,在年幼的周成王即位时,前朝殷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管叔叛乱,东夷乘机积极响应和参与。《后汉书·东夷传》说,徐夷以下犯上,率领九夷攻打周朝宗室,西渡黄河打到崤山。成王八年,淮夷徐戎及奄又叛,周公东伐淮夷。而伐徐方的任务,成王则交给了鲁国君主伯禽。这说明徐夷势力较为强大已经称霸九夷,周公东伐的目标主要解决管、蔡、霍三叔的叛乱问题,伯禽在动员全国上下的力量后打败了徐方。徐方失败后,部分民众成为鲁的俘虏,这就是《左传·定公四年》提到的周成王赏赐鲁国“殷民六族”中的“徐氏”。徐方部分遗民被成王赐鲁后,其故地被封给了小邾国。徐方君臣贵族则带领残军及部分族民逃往淮北,在泗县(今安徽泗县北)新建都城,到汉朝时在此设置徐县。《汉书·地理志》注说:“徐故国,盈姓。”盈嬴,音相通,义通假。由于淮北地区系东夷中淮夷的迁居地,徐夷至此更加速了此地的繁荣发展,这也就形成了西周时期的历史典籍对东夷族团记载中常常是淮夷、徐戎和徐夷等称谓并提或交互出现的情况
    徐方迁至淮、泗后,发展迅速,到徐偃王时,其人好行仁义,东夷归之者四十余国,成为淮夷和群舒的盟主。周穆王十三年,据《史记·秦本纪》载,穆王向西巡游狩猎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徐戎西侵洛阳,到达了洛水及伊水流域。第二年,周王室遣楚军袭其不备,大破徐军并杀徐偃王。徐偃王子遂北徙彭城,数万百姓相跟从对东夷、淮夷和徐夷做过长期深入研究的着名学者徐中舒先生说:“春秋淮南之地有群舒之国:曰舒、曰舒黎、或曰黎,曰舒庸、曰舒鸠、曰英、曰六、曰宗、曰巢,皆徐之别封也。”同时还指出,“徐称淮夷之外,或称东夷,或称南夷。”春秋后期,诸侯争霸,淮夷之地尽为吴王夫差所夺。到了战国时代,七雄均欲一统天下。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徐同其它在淮水两岸的偃、嬴等小国相继被越国所吞并。周考王十年(前431年),楚灭莒国。周赧王九年(前306年),楚攻占越。 “秦并六国”、“淮、泗夷皆散为民户”,淮、泗夷全部被打散变成了编户齐民。可见,在春秋战国的长期民族交融中,东夷、淮夷、徐夷等被融合而成为华夏文化圈内不可分割的民族组成部分。到秦汉后,所谓的东夷,意义发生了巨大改变,专指我国东北地区和境外诸民族,已不再指谓淮、泗流域和山东沿海的居民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5 10:39 , Processed in 0.26486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