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动向] 上海人文景观增添历史厚度 徐光启纪念馆15日迎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上海人文景观增添历史厚度 徐光启纪念馆15日迎客
( 2005年1月14日 )

image

  上海的人文景观一下子增添了历史的厚度———位于南丹路上的徐光启纪念馆将于1月15日正式开馆。纪念馆的建筑为明代古宅南春华堂;馆内陈列介绍了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这位老上海人的生平、科学成就及历史影响。
  明代建筑成了陈列室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和“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他的《几何原本》、《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和《徐氏庖言》等,在农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633年11月8日,崇祯皇帝听到徐光启逝世的讣闻,停朝3天为他赐祭;1641年,派遣专使护灵柩归葬今徐家汇光启公园的绿阴中。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先驱,徐汇区投资240万元,在墓地旁建立徐光启陈列室。
  纪念馆建筑是距今已500多年的南春华堂,原在梅陇,系明代张姓显宦告老所居。南春华堂屋宇宽敞、建筑精致,雕刻传神,为明代宅第建筑典范,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残损不堪。去年徐汇区将南春华堂迁移到光启公园易地修复,与徐光启墓“相伴”,成为徐的故居。
  修复后的南春华堂分厅堂、厢房、照壁、碑廊等,厅堂安放的明代家具,按照徐光启旧居“后乐堂”摆设陈列;窗棂均为明式简洁的方格木窗;碑廊上展示了11块按照徐光启手迹而镌刻的碑文。
  向国人介绍西方科学的起点
  东西厢房是纪念馆的主要展示厅。展出的徐光启及夫人像,是根据其后裔保存的画像照片翻拍的。此外还有徐光启家书手稿、农业试验“手札”、明代上海“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清刻本的《几何原本》等珍贵资料、图片和实物。
  在陈列中,首次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徐光启的影响。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利玛窦绘制的《坤与万国全图》,他惊呆了:地球是圆的,这是一个他所未知的广袤世界,于是写下了《题万国二圜图序》一文。为此,他在南京访问了利玛窦,这是徐光启一生中最大的转折,也是他开始学习、接受并向国人介绍西方科学的起点。此后,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20世纪初,上海最早的美术机构———土山湾画馆就有徐光启、利玛窦等人的水彩肖像画。《坤与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而土山湾画馆当时画的徐光启、利玛窦等人物画像,现存于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为了展示这段历史,徐汇区文化局特意到南京博物院和旧金山大学将这两件文物复制后陈列。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10:20 , Processed in 0.19545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