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0

[热点] 徐迅雷:奥巴马访华:大国合作,方有双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电视镜头里,奥巴马飞跑着上了“空军一号”。
  11月13日至19日,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进行“亚洲之行”,其中近半时间——3天3夜在中国逗留。
  在中美关系方面,合作双赢才是“主旋律”。奥巴马说,与中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合作很重要,因为单靠一个国家无法应对21世纪的挑战。美中合作会为双方带来利益,因此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力量源泉”。
  真正的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都会谋求妥善处理分歧,都会强调共识共赢。中美关系,当然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别动不动强调大国之间的“较量”与“斗争”。“较量”是老掉牙的传统思维。面向未来的大国思维,必然是沟通,是妥协,是合作。这是一个谁也吃不了谁的时代,愤青思维是没有前途的。愤青思维的本质,是小国思维,是弱国思维,根本就不是大国心态、大国姿态。
  这次在上海,奥巴马要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活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安排。我期待通过成功的对话,以最大可能消弭青年人当中的愤青思维。愤青思维只讲对抗,不讲妥协。愤青思维走向极端,甚至是“逢美必反”。我向来冀望年轻人也能学会妥协——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会让步。对个人来说,妥协是人生的智慧,是事业的必须;对国家来讲,妥协是谈判的终极,是合作的互利。没有妥协,就没有双赢;没有让步,就没有进步。而妥协的另一面则是偏执,偏执狂向来害人害己。
  “对话总比对峙好”。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分歧,美国与欧盟、与日本等盟友之间,同样也有分歧,只要不把分歧“政治化”,分歧就不可怕。分歧可以通过对话解决,甚至可以通过竞争弥合;因此美中两个大国应加强交流,而不是相互“屏蔽”。科学的外交观,是和平、发展、合作——和平发展,和谐合作。合作是互利双赢,对抗是两败俱伤。任何合作都是相互的。国与国之间,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利己利他。只有发展长期稳定的对外友好关系,才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通过紧密合作来加深经济合作,加深文化融通,加深人文理解——这其中即使有各种竞争那也没关系,竞争才是年轻的,才是生气勃勃的。
  奥巴马是个年轻的大国领导人。他确实年轻,甚至年轻得有些谦卑。在美国国内,他其实过得没有你想像的那般潇洒。他着力进行的医保改革,日前摇摇晃晃、勉勉强强通过了众议院的投票。美国是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医保覆盖率仅为85%左右,这个“众院版”医保案,打算把医保覆盖面扩大至96%,按奥巴马说法,将为美国人提供真正“高质量、可负担”的医保服务……尽管自己国内的事情够棘手的,但奥巴马也充分考虑到了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
  在东京演讲中,奥巴马称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要加大力度参与亚洲事务,而自己则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我们不可把“太平洋总统”理解成“太平洋警察——管得宽”,很显然,奥巴马是说与亚洲多加合作。个中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常识:
  大国合作,方有双赢。

详情请看: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11/t865160.s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3 19:47 , Processed in 0.18449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