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1

[骄傲] 徐志刚:感恩自立践诺串起的青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www.jyb.cn 2010年05月29日  作者: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再过一个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徐志刚就要踏上工作岗位了。站在第三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优秀征文特别奖的领奖台上,他说4年的大学时光,有许多值得珍藏的回忆,但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那段由“感恩”、“自立”、“践诺”贯穿的青春奋斗经历。
  徐志刚生长在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母亲由于常年劳作,腿部劳损,行动不便。身体瘦弱的父亲为了供养全家,农闲时到私人小铁矿里打工。2006年夏天,徐志刚收到了河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别人都在为能考上大学而欢心庆祝时,他的内心却在备受煎熬。如果去上学,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会让年迈的父母更加辛苦;如果放弃求学,那又会将父母十几年的希望无情地浇灭。
  国家助学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高考前,他就听说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入学开设有“绿色通道”,当时他还持着怀疑的态度:哪有这样的好事,不交钱就让你入学,还给你安排住宿?
  2006年9月,徐志刚只身一人踏进了大学校园。学校不仅让他入学,还给他安排了住宿。在辅导员的建议下,他申请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贷款——4500元,刚好是当年的学费。从那时起,一颗感恩的心催促着他,要用实际行动去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4年间,徐志刚每天都是宿舍起床最早的人,跑步、读英语。有同学笑他上了大学还这么认真,他只是笑笑而已。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他有心中的信念——坚持、拼搏、自立!
  在酷热的夏天,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发传单。同学说太累了,不想做,不值得做。可在徐志刚看来,发一天传单有30元报酬,够家里人挣很长时间了。所以,再苦再累,他也必须去做。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打着遮阳伞走过,尽管汗流浃背,脸被晒得黑红黑红,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大学期间,他做过校内图书管理员、报刊发放员,做过家教、市场调研等各种兼职。依靠自己的劳动,他解决了求学阶段的全部生活费。
  2007年的一天,当徐志刚第一次看到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启事时,他的神经被强烈地触动了,于是他拿起笔,将自己感恩的心情汇聚在简短的文字里。后来,他得知这个系列征文会连续举办3届,分别以“感恩”、“自立”、“践诺”为主题,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每届活动他都要用心参与,因为系列征文的每一个主题都牵动着受益者的心弦。
  前些日子,学院的奖学金评定结果出来了,徐志刚以综合测评第二的成绩再次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这是他连续第3年获得这项奖学金了。参加第一届征文活动时,他的学费还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交上的。在参加第三届征文活动时,他人生的第一笔贷款已经通过这些年积攒的奖学金和打工收入偿还了。
  在征文活动连续举办的3年中,像徐志刚这样用行动诠释“感恩”、“自立”、“践诺”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现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教师的孙雪兵当年考上大学入学后,在助学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又留校担任资助管理中心的教师,从国家助学政策的一名受益者变成了宣传员。3年来,每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征文活动都有孙雪兵参与的身影:从优秀征文奖特别奖获得者到全国十佳优秀“助学”教师。
  如果说贫困学子用自己的不懈奋斗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坚韧自强的青春,那么“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就是对这些青春的最好见证。(本报湖北黄石5月28日电 记者谢洋)
发表于 2010-5-3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业有成,报效国家。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4 07:22 , Processed in 0.20356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