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2

[评论] 徐迅雷:如果?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要怎么收获,先那么载。”这是胡适先生最喜欢题写的话语之一。另外的版本是把后头的“那么”改成“怎么”,反正一个意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个人考大学,尤其是考上什么大学,除了一些“运气”成分,大抵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要怎么收获,就得先怎么去载瓜秧、种豆苗。
  去年,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失去”北大的新闻事件,引起很大反响。身为当地官员的何川洋父母,因为“伪造条件”把儿子从汉族变更为土家族以获加分,结果受到严肃处理,这真是“种苦瓜得苦瓜”,“赔了孩子又折兵”。何川洋这孩子倒是很争气的,他曾说“不行的话明年再来过”,如今高复一年,他又获得极优异的高考成绩,已与北大签订预录取协议,正等待著名学府的录取。(6月24日《都市快报》)
  应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成绩。通过各种路径实现“加分”,是许多头脑灵光的家长的梦寐以求的事。但“君子爱分,取之有道”,弄虚作假骗取加分,这是世所不容、时所不容的。
  套用一部著名电影的名称,我想一说“如果?爱”:家长如果“爱”,那么就应引导孩子走正道,因为人生最终的成功,都是通过走正道所获得的,歪门邪道从来不会有大出息。要引导孩子走“正道”、成“正人”,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成为榜样。学生如果“爱”,爱学业、爱自己心仪的大学,那么同样需要规规矩矩的智力体力能力的付出,要排除万难、坚持不懈,要以真工夫兑换真成就——这世界投机取巧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家长也好、学生也好,只有播下龙种,才有望收获龙种;把跳蚤当成“龙种”种下,那是决不可能收获龙种的。
  应该看到,何川洋这高复一年,是同样扎实学习的一年。这孩子有天才的秉赋。比如,他是“全班公认的话痨,而且非常的喜欢自说自话,一到下课就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无论别人说什么话题,他都喜欢插嘴,知道的内容无所不包……”这种表征,尽管与天才思数学家陈景润还没法比,可这孩子的端倪、苗头呈现得不一般。各类高考拔尖的孩子,大抵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需要方方面面的珍惜。
  然而,我们“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教育,却没能培养出多少大师——正如“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问题之难,难得如同哥德巴赫猜想,真不好解答。纵观我们的教育,是时序颠倒的:孩子越小,学得越多也越苦;到了大学里,却彻底松懈了。倒是誓死不读大学的天才青年韩寒真正成才了。学者张鸣说得好:“韩寒是一个有个性而且聪明的年轻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韩寒这样的人应该有1000万,但是,却被我们的教育扼杀掉了9999999个。”呵呵,韩寒是不喝大学这碗牛奶的人——有时,“送牛奶的人总比喝牛奶的人身体健康”,这也真不奇怪。
  中国教育如果只“种”应试,那么必然只收获一堆堆试卷里的分数,而不是试卷外的人才。教育“如果爱”,那么,就应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把孩子们看成是人——天才涌动、人才辈出的人,而不是当成考试机器。也就是说,教育如果“爱”,同样必须走“正途”,路不对,结果必是龙种跳蚤、南辕北辙。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迅雷
发表于 2010-6-2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窗不易啊
发表于 2010-6-25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大学是颁发学历证书的机构,不是培养实用人才的学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8 20:14 , Processed in 0.15475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