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60|回复: 8

有没有江西的徐氏宗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7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我是来自江西赣州的,不知在本宗亲网的会员朋友,有没有跟我是一起。
发表于 2010-7-8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宜春万载的。
发表于 2010-7-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谱序3 S; a$ G& [3 f- |% M
国无史不立,家无谱不传,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迁徙繁衍、户族兴衰历史,褒扬家族有突出贡献及功德人物的史实资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标示世代孝悌、歌颂祖辈功德、传递家族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兴衰历史的有力见证。完整准确编纂好一部家谱,对整个国家、民族、家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q! |$ y2 ?# w2 ~# f* L  ^
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出自嬴姓,得姓若木,兴盛于夏、商、周,为历代诸候大国。徐氏三十二代徐偃王时,周穆王以狩猎巡游为好,不理朝政,东夷各诸候国推举徐偃王为首领,群起反周,在兵戎相见之际,徐偃王不愿看到兵士互相残杀,百姓遭受战乱,便罢兵休战,躲进徐州一带山林中,由于徐偃王广施仁政,深受百姓爱戴,有数以万计百姓跟随,周天子感怀徐偃王仁德,于是重新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国君。徐氏四十四世章禹时,正值春秋末期,群雄割据,战乱绵延,身处齐、楚、吴、越大国夹缝之中的徐国于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徐国经夏、商、周、春秋,共传四十四世国君,历时1685年,其国力之强、疆域之大、人文之盛,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 X0 Y# O( l. E徐氏失国后,徐氏子孙便以国为姓,迅速播迁繁衍于中华大地的大江南北,形成了东海、东阳、东莞、高平、长城、琅玡、濮阳、新丰、瑕丘、于潜十大郡望,和以东海著名方士徐福、南州高士徐稚为代表的数百位徐氏名人。徐姓在中华姓氏排名中位列第十一位,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六六,人口数量达到两千多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壮大、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d) F+ k* L  P8 i5 Z
家乘谱牒是一个家族或宗族世系表谱。通常又叫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是徐姓血脉的谱系。徐姓家谱出现于魏晋以后,东晋贾弼之纂《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南朝官修《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其中都包含徐姓人的谱牒。唐代《氏族志》徐姓被列为上等姓氏,宋代《东海徐氏老谱》是北宋时期重要谱牒。明清时期,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修谱已成为宗族活动的重要内容,现今存世的家谱大都是这个时期所修,在全国家谱收藏统计中,徐姓所修家谱数量位列前甲。
1 Y) W- I" P& t2 R( E7 C) D徐姓家谱大多都有固定的格式和体例,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名、名绩录、仕宦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是最为常见内容,也是徐氏家谱的核心部分。我族编纂的这部家谱,记述了从明景泰年至今五百六十年中,这支徐氏族人的一支繁衍发展的历史事实,是一部十分难得的谱牒佳品。* D$ S$ f2 b  b
二十世纪末期,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中华民族又一次踏上了走向世界大国强国梦想之列,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国泰民安。盛世之日,必念先祖,全国各地修谱续谱之风盛行,但由于战争、动乱等历史原因,多少社会贤达苦于手头没有史料,上下难以对接,修谱续谱愿望遇到了空前困难,成为一个家族、宗族的一大悲哀,造成无数家族永世无谱无牒的历史遗憾。7 m! F/ L: i/ w- g0 R! Z/ ~
我族先贤尊明景泰年间出生,由浙江余姚入赘德清的徐昂为始祖,徐氏先祖明朝中期步入政坛,先后有几十位先祖位高权重,显赫一时,堪称官宦世家。清末民国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家道中落,我们这支徐氏后人,流落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一带,繁衍生息,历经560年。从传说中得知,除十五世祖徐世儒成为徐氏最后一任高官之外,以后徐氏先祖大都没文化,和大部分家族一样,根本谈不上修谱续谱。0 h6 T: D: i1 c8 M
本世纪三十年代,正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际,中国**挽救了整个民族命运,建立了新中国政权,同期这支徐氏的二十世祖徐生万步入了新政权,成为基层政权的一位领导,虽无文化可言,但他用一颗仁爱之心呵护族人利益,体恤家族兴衰,为后辈编纂家谱建立了难得的社会基础,在我的记忆里,才知道洛南县祖师殿乡柳林村柳树洼有一位远房叔父,名生华,小名各代,是这支徐氏的二十世祖。在随后工作中,我多次去叔父家,由于老人无后人,我们兄弟几个曾提出扶养老人,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都较差,都被老人婉言谢绝,直到叔父去世后,我和几个兄弟选民,建强,建民,记民去了理老人后事时,才由他的外甥罗团民将两本《徐氏宗谱》交到我们手中,有了这两本家谱,在以后近十年的研究中,终于理出了这支徐氏族人的基本脉络,为编纂家谱提供了珍贵史料。* M5 F: A$ O- M' v1 E7 |) A
在全国徐氏家谱资料中,我们这支徐氏族人有两支续有家谱。一支为徐氏六世祖徐倬后人编纂的家谱(网络资料可见到部分页面)。一支为徐氏十世祖徐端嘉庆九年编纂的德清东海《徐氏宗谱》,现收藏于美国犹他州家谱协会。我族现存的《徐氏宗谱》为光绪十六年(1890)徐心如(徐端)、陕西寓重出版社徐敦瀚续修的两本家谱残本,一本为总谱,内容包括坟图、世系,可能为光绪版本,一本为八世支谱,记载了八世先祖的功德事迹,所记八世先祖205人左右,为嘉庆版本再版。这次修谱中,我们本想将这支族人的全部资料汇总统编,但由于年代久远,战乱、天灾、断修等原因,各支族人根本无法知道自己根基渊源,也无从着手统一续谱,在历经五年的寻找一无所获的情况下,遂决定以徐端所修家谱为上承家谱,只对现居住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一带五门五十多户徐氏族人资料进行编纂,以达到传承先祖功德,记载历史事实,鞭策后人奋进,留下这支徐氏踪迹的目的。$ T/ x* U( _  Z% n$ J; `! d
二零零四年清明节,我们在为徐氏十七世祖布高公、二十世祖生万公立碑纪念庆典时,正式提出了修谱意向,二零一零年春节期间召开编纂家谱筹备会,成立了由徐氏十九世徐照民、徐照云、徐照文、徐照庆、徐照新、徐六海为顾问。徐氏二十二世徐涛为编纂委员会主任,徐照前、徐刚民、徐五四为副主任,徐钻皂、徐书堂、徐安庆、徐安富、徐选民、徐志军为委员。二十一世徐刚民为办公室主任,徐照前、徐安庆、徐安善为副主任,徐建强、徐军刚、徐晓栋、徐龙军、徐伟、徐记民为编辑的《徐氏宗谱》编纂机构。确定主编:徐刚民(编辑策划),文字审核:马毅卿,电脑制作:徐哓栋,编务校对:陈娟 ,摄影:徐刚民、徐建强、徐记民,正式起动《徐氏宗谱》编纂工作,历经两年,东海徐氏(德清--长安) 一支宗谱《徐氏宗谱》编纂完工,为这支徐氏后人留下了一部完整的家族记录史册。9 a) r" y( m" u0 e( U2 L$ j
《徐氏宗谱》史料真实,内容丰富,编排科学,在充分继承传统家谱修定形式的基础上,兼顾现代人的认知理念,编排方式作了重大调整,增加了徐氏渊源这一部分,主要是为阅读、收藏者对徐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主要内容包括徐氏渊源;徐氏总谱;世系坟图、遗像;二十世支谱;徐氏英才;徐氏传承;徐氏公德人物;徐氏宗谱编纂机构八个部分,涵盖了传统家谱中人们期望的全部内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和教育价值。
' x# L0 l! U5 Q8 H值此《徐氏宗谱》面世之际,我们殷切希望徐氏子孙们继承先祖功德,重视教育,重视子女培养,积极创造未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光宗耀祖,谱写徐氏辉煌。同时遵守徐氏家训族规,定期续谱,进一步完善家谱内容中的残缺部分,修正有关待定史实,为国家、民族、家族的强大和繁荣留下每位徐氏子孙的心血、智慧、才能和贡献。
6 I1 n9 \1 U- G, p9 r
, h8 k* \4 f: A  f% i0 M) {. D2 g  U* _8 g9 E) I
徐氏二十一世孙:徐刚民5 z$ e1 l5 V% Z7 f7 T8 s" c
公元二零一零年正月
发表于 2010-7-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的徐氏宗亲很多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知是否同一派的,去年我们那祭祖,来了很多人,不知他们是否知道有这个网站。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均汉景彦俊文,大明即有上开云,家声丕振恢先绪,玉树盈阶绍箕裘。
8 P9 @6 k  @  D8 M) B7 r! L我是树字辈的。
+ n9 a8 t: N, v+ l4 P) @有没有跟我同宗的宗亲?
发表于 2010-7-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徐东亮
! J3 t6 S9 c, ^- S0 [7 m- `/ X! N) S0 U( N7 t0 _

* s7 z! J: a% s9 g9 J" f/ |  w    我知道你这支是明朝中山王徐达之后,不知你是否认识湖南浏阳的徐盈文,他和你同宗,字辈也一样,他是“盈”字辈,比你小一辈。他的QQ是:356230286,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和他聊聊。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烈勇兄!
发表于 2011-1-8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个我知道。。我奶奶就是先字辈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3 19:31 , Processed in 0.25330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