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89|回复: 1

[纪实] 徐福东渡考略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0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福东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日本列岛的重大事件,开创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在中日关系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显示了朝鲜半岛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徐福东渡的历史地理考察,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今山东胶南市),“齐人徐巿(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琅琊,徐福再次晋见秦始皇。因为第一次入海求仙药,数岁不得,白费了巨额钱财,恐怕遭到谴责,乃诈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秦始皇因“梦与海神战”,便相信了徐福的诈言,再次派徐福出海,并配备了强弩射手。“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①又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徐福入海求仙药,还为伪词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三神山”在什么地方?《山海经•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郭璞注:“在渤海中也。”《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汉书•郊祀志》所载相同,只是个别词字略有改动。后人据此认为三神山在今渤海中;其实,古代渤海是指山东半岛以北以东大海。《山海经•海内东经》:“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按:琅邪台在今山东胶南市以东大海即今之黄海。又《初学记》卷六:“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可见古之渤海包括今之渤海和黄海,其含义有时扩大到东海。而今之黄海,古称东海,这由《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齐负东海”可知。又今之东海,古代亦称南海,《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为证。徐福以入海求仙药为名,行逃避秦苛政之实,所止唯恐不及其远,不可能止于今渤海中不归。因此,三神山应在今黄海或东海以东的大海中。
    至于三神山是否确有其地,历来持否定态度者居多。清人钱泳《履园丛话》卷三“海市蜃楼”条云:“王仲瞿常言:始皇使徐福入海求神山,终无所验。后游山东登州,见海市,始恍然曰:秦皇、汉武俱为惑者,乃此耳。此言其确。”而今人又多据三神山“未至,望之如云;及到,反居水下”,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景,恰似蓬莱即古登州的海市蜃楼,而以此说为是。但近年有位学者指出:“先秦人所说的三神山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指的日本列岛。”②其说颇有道理。海拔3778米的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山顶常年积雪不化,呈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金色的光芒,景色异常壮观秀丽。这与战国、秦汉方士所言三神山万物禽兽皆白色,宫阙为黄金、白银砌成非常相似。富士山古称蓬莱山,日语有长生不死的含义,山上生长一种草,服之可延年益寿。徐福向往的蓬莱山,可能就是富士山。战国时代,大批齐、燕方士入海寻三神山;秦始皇时,先后派徐福、韩生、卢生、侯公、石生等入海求三神山仙药。这些“海上方士”中,有的可能去了日本,又回到大陆,而把在日本见到的富士山的壮丽景色编造成神奇的谎言来欺骗国君,而为人所熟悉的蓬莱“海市蜃楼”则强化了这种传言的欺骗性。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所记“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其地理特征既有“平原”,又有“广泽”,从现代地理面貌来看,黄海或东海以东岛屿具备这种地理特征的,只有日本本州地区。日本著名的平原如关东平原、浓尾平原、畿内平原,都分布在本州东南部,日本境内最大的湖泊——琵琶湖也在本州畿内地方。徐福“止王不来”之地是指日本列岛甚明。除上引外,《后汉书》、《三国志》对徐福的去向都作了记载。《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治)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结果,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后汉书•东夷传》所记略同,云会稽海外又有夷洲和澶洲。孙权派军入海求澶洲,寻找徐福后裔,目的显然是掠夺人口,补充兵源和劳动力的不足。“长老传言”能够导致采取如此大的行动,可见所传决非无端的谣言。三国时,亶洲居民既然时有至会稽货布者,则必有吴国遗物留存于地下。今日本古墓中出土了大量三角缘神兽镜,其形制、纹饰与吴镜相同,有的铜镜还有“赤乌元年”、“赤乌七年”等纪年铭文。又,今日本本州西部旧有“タン”地名,汉字为“坛”字。“坛”与“亶”、“澶”为同音字,皆读作“但”。吉田东伍《大日本地名辞书》中国长门丰浦郡坛浦条云:“坛之浦乃下关海峡东口北之称。大略为早鞆濑户(内海)之东北至满珠岛沿岸之总名。近世特呼前田龟山近傍为坛浦。”东汉三国时,其地居民至会稽货市者,可能自称其地为“亶洲”。会稽东治县人入海遭风被漂至亶洲者,有的重返大陆,带回了徐福止亶洲不还的“传言”。于是才有孙权派军队入海寻亶洲徐福后裔的行动。
发表于 2010-8-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看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0 20:44 , Processed in 0.17318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