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2

[热点] 徐锋:新西兰强震零死亡并非偶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新西兰的这次强震,带有明显的“幸运”成分。但我们理应清醒看到,这种“幸运”,绝非单纯的“听天命”,而有着甚为关键的“尽人事”的巨大功效。
  4日凌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7.1级浅源强震,建筑物、道路、桥梁和车辆受损严重。然而,堪称奇迹的是,在这场发生于人们睡眠之中又如此接近市区的强震中,竟然只有两人受重伤,没有人员死亡报告。
  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基于数据对比——今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共造成近30万人死亡;去年4月,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两百多人死亡,逾千人受伤……
  同样是超过6级的强震,何以新西兰能创造无人死亡、仅2人重伤的奇迹?专家分析,原因有四:其一,不属于直下型地震,伤亡往往较低;其二,克市虽然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三,房屋抗震性能高,新西兰通过立法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针对民居抗震质量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其四,严重地区地属商业区,由于地震发生时间是星期六凌晨,该区人员稀少。
  对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目前人类的预报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听天命”,祈求灾害来得温柔些再温柔些,且最好不要发生在人口密集区。如前所述,新西兰的这次强震,就带有明显的“幸运”成分。但我们理应清醒看到,这种“幸运”,绝非单纯的“听天命”,而有着甚为关键的“尽人事”的巨大功效。一个很浅显的事实是:克赖斯特彻奇市人口密度再低,也有40万居民,商业区人员再稀少,也算繁华城区,能做到无一人死于地震,绝非“人口密度低”可以简单化解释。
  新西兰人是如何“尽人事”的?我们知道,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平均每年会发生逾14000宗地震。因此,政府和民间对防灾减灾高度重视。首先,对建筑抗震研究投入巨大,不仅其结构隔震减震技术世界领先,而且还摸索并推广了物美价廉、抗震强度较高的轻型木结构建筑。其次,就是民居抗震设计和监管极其严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现场照片来看,尽管地震造成房屋损毁严重,但绝大多数房屋的框架仍然完好,不致对居民造成灭顶之灾。而更不容忽视的是,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多年来,该国民防部都会印制各种防御具体灾害的宣传品,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经过长期的普及教育,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该如何应对。
  这些成功经验,在同为地震高发带的日本更为突出,在这个每年地震超过10000次的岛国,除了预报技术先进、房屋抗震性能优异、灾后救援能力强外,政府和国民的防震意识和认真程度更让人叹服:日本国民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里,大概要接受30多次震前演练(而且很少是“应付性”、“预设型”演习),再加上其他各种地震演习,让他们对如何应付地震早已形成本能反应,因此当地震降临时,他们才可以做到从容应对。
  有人可能会说,新西兰和日本都是地震多发国,他们唯如此方能生存,其经验对其他国家未必适用,至少成本太高。这种观点(或潜意识)害处极大。须知,自然灾害正因其不可预测,方显其巨大破坏力,而如果人类再略显懈怠,则其破坏力又将倍增。生命是最宝贵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在防灾减灾上再多花些成本都值,因为那会事半功倍,善莫大焉!
发表于 2010-9-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也有抗震性能高的房子,例如天朝各大衙门办公楼。
发表于 2010-9-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何其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7 13:48 , Processed in 0.21814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