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3

[人物] 剧作家徐进病逝 越剧经典《红楼梦》成千古遗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14:23  新闻晚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进 资料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版越剧 《红楼梦》剧照


  晚报记者 谢正宜  实习生 宋浩 报道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金玉良缘将我骗,害妹妹魂归离恨天”……一部 《红楼梦》成为越剧的象征,其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甚至超过了越剧本身,这些朗朗上口的唱词也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记忆。而这出经典的创作者、著名剧作家徐进,不幸于10月15日晚病逝,享年86岁。距离《红楼梦》作曲顾振遐逝世不过五个月,徐老的离去是越剧界乃至戏曲界的又一大损失,从此,越剧《红楼梦》也将成为千古遗作。
  “头顶状元”入戏行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至今还记得徐进当年来报考自己剧团时的情景,“第一次来我没见到他,就听说有个很文雅清秀的20多岁的人拿了剧本来,托人转交给我,剧本名字叫《月缺难圆》,剧本被转交给剧务部后,编剧蓝明觉得写的唱词比自己还好,一点也不嫉妒,结果很快录用了他”。于是,当时还是西药店伙计的徐进就此改行,但要进袁雪芬的剧团并不容易,结果他成为“考进雪声剧团的头名状元”。
  那时候徐进才24岁,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唱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但“他古文功底似乎不够好”。新中国成立后,伊兵等负责戏改的领导有意识地让他加强古文学习,他的进步非常快,没多久,剧团的人觉得他的抒情戏写得特别好,“不用陈旧的词,叠句排比都很多,而且喜欢加些旁敲侧击的写法”。 1953年,徐进和桑弧合作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并摄制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从此广为流传,成就一出经典。
  年轻气盛著“红楼”
  五十年代,中国掀起新一轮《红楼梦》热。徐进后来回忆说,他在那个阶段搜集了大量材料,研读了《红楼梦散套》、清代鼓词《露泪缘》,包括京剧、锡剧、川剧、话剧各种改编本,加上他很喜欢鲁迅《红楼梦》“其中所叙的人物是真的人物”的说法,立志自己改编出来的越剧人物 “都不能拔高”,宝玉既是神采飞扬,又是脸上有点“胭脂膏”的疯疯傻傻的贵族子弟,黛玉则可以“对花落泪”,都要是那个时代的人物。
  越剧团有人说他是异想天开,“100多万字呢,要改成3小时,谈何容易?写好了,谁又能演? ”那时还不到30岁的王文娟听了这话说:“我来演,演不好,头砍下来。”刚过三十,正是年轻气盛的徐进没当这是玩笑,刚开始想把小说里每一个可以自成一体的故事改成独立的戏,但又太各自为政,又想做个两集故事,但是觉得小说像把打开的扇子,前面开后面紧,最后想到了以宝黛爱情为主线。袁雪芬评价说,徐进的《红楼梦》之所以好,还真是懂得删减之道,“再好的东西也要有缺憾,徐进的《红楼梦》就很懂得取舍,因为靠3 个小时的戏剧反映小说全貌是不可能的”。
  真诚无私助晚辈
  越剧《红楼梦》作曲和编剧的相继离世,对于新版越剧电影 《红楼梦》总导演韦翔东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两人都在他们拍摄新版《红楼梦》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徐进老师当时得知我们要拍摄3小时15分钟的经典版《红楼梦》时,不仅以极低的版权费给了我们剧本,还在我们讨论剧本时一连三次进行指导,”回忆起自己与这位忘年交的往事,韦翔东显得很激动,“徐进老师腿脚不便,还每次都亲自把我们迎进家门,完了还把我们送走,我们剧组的人都非常感动。”而说到徐进的《红楼梦》精华文本,韦翔东形容它为“减一句嫌少,加一句嫌多”,“比如‘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因此我愿为春蚕自作茧,我为他日吐情丝夜织网’ 等等,处处显示出其文字细腻,而且非常用情。 ”
发表于 2010-10-1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剧一大损失
发表于 2010-10-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敬重他,当年看越剧《红楼梦》。很因他而自豪。
发表于 2010-10-1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剧界一大损失,但愿不缺继承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12:13 , Processed in 0.17823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