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85|回复: 2

[徐霞客] 随徐霞客游道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伟人毛泽东不止一次提到徐霞客。他说:“如有可能,我就游历黄河、长江……只准骑马,不准坐车,直往昆仑山,然后到猪八戒的那个通天河……我很相学徐霞客。”

徐霞客(1581-1647),名弘祖,今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书香门第,是一个满腹诗书的秀才。却怪,他一生不进科举考场,不想学优而仕。从二十岁开始,便孑然一身,布衣草履,走遍中国19个省市,北至古都北京,南到云南昆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记,脚不停行,手不停书,一直走到双脚不能动弹,被朋友用滑竿(类似轿子)抬回老家。他的母亲是个年轻的孀妇,教子有方,深明大义,不但没有遏阻儿子的独立特行,反而用手中之线给儿子密密缝制了一顶“远游之冠”,鼓励儿子“大胆地往前走”,终于使他以生花之笔,写下了一本六十万字的前无古人的地理文学名著——《徐霞客游记》。可以说这是他经毕生心血贡献给后人的一朵文化奇葩,中国人拍手叫好自不必说,连外国学者也啧啧称赞,说他的作品像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去年春末,我沿着徐霞客在道州的旅痕,从华岩到月岩潇洒走了一回。边拜读徐老先生《楚游日记》,边记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明崇祯十年农历三月十七日,乘舟溯潇水绕城南,泊于南门,迨暮,仍出南门,宿舟中,夜复雨。

十八日,天光莹彻,早饭登涯……遂出西门,南迂折翼云桥,有二岐,从西二十五里为濂溪祠,又十里为月岩;从南为十里铺,又六十里为永明县。十里铺侧有华岩,由岩下间道可出濂溪祠,余欲兼收之,遂从南行。大道两旁分植乔松,如南岳道中,而此更绵密,有松自出柯五六枝,丛挺竞秀,此中特见之,他所无也。自州至永明,夹道者七十里,栽者之功亦不啻甘棠。——徐霞客《楚游日记》

徐霞客终于乘小舟到了道州,他一没拜谒官府,二没有去住客栈和驿亭,而是乞丐一样地蜷缩于小船之上。随意地早餐后,老先生一下笔便是一幅《道永七十里青松图》,大书特书的更是农人的栽树之功,竟同于甘棠遗爱。“前人种树后人凉”,绿松成荫,环境优美,古人已非常关注,何况今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除了夹道青松以外,还看到一座凉亭屹立于朝阳之下,古道之上,颇像一个阅尽沧桑的风烛残年的老者,无限苍凉寂寞之感。这亭叫双屋亭,是秦始皇下令修筑峤道(五尺道)的起点,算得湘南最有历史意义的凉亭。可惜徐老先生惜墨如金,没有留下印象。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都无暇顾及。惜乎此亭至今没有插上翅膀而蜚声寰宇。

自州西南岗陀高下,置道因之,而目顾崇山开远,惟西北一山最奇,而较近则月岩所倚之大山也。至十里铺东,从小径北向半里,为华岩,洞门北向,有小水自洞下出,由洞入,止闻水声,而不见水转,东三丈余,复南下,则穹然深暗,不复辨光矣。时洞北有僧寮,行急不得入觅也。遂从寮北向小径行,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飚,升降宛转,如在乱石叠浪之中,今人茫然,方向莫辨。——徐霞客《楚游日记》

徐霞客写的僧寮,是那座昔日金碧辉煌的华岩庙,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今已荡然无存。华岩分明暗二洞,故又称双岩。明岩在青岗削壁之下,小巧而透光,内有水自沟渠而入,可泛小舟,炎夏游之,可以避暑;暗岩深邃幽雅,钟乳满布,必须火炬照明,两岩对峙,风景优美,故何凌汉诗称“螟色澄山寺,双岩画不如”。今天我们看到的双岩风光,也是如画如诗。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树是绿的,田野里的秧苗也是绿的,大地简直就是万顷无边的绿色海洋。清风吹来,大有“长风振林越,吹我衣裳绿”之感。我想,如果把“揽翠”两字题在华岩石壁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又五里横过山溪,再五里,渡一小石桥,逾岭得大道出于田畴,则道州西来之大道也,又一里,则濂溪祠在焉。祠北向,左为豸岭,右为龙山,皆以山象形,从祠后小同分支而环突于前者也。其龙山即将转嘴而山者;豸岭,则月岩之道渡由濂溪者也。祠环于山而不临水,而其前扩然可容万马,乃公所生之地,今其前扩然守墓其间,而旁无人焉,无从索炊。——徐霞客《楚游日记》

这就是明朝崇祯末年的楼田村景,人烟寥落,鸡犬无声。徐老先生想弄点东西充饥也办不到,萧索贫瘠,不言而喻。这里今天已成为道县著名的风景区,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一里,过豸岭,沿此北又一里,渡濂溪,从溪北溯流而西行,五里而抵达村,为洪氏聚族。卧而候饭,肆中无酒,转沽久之,下午始行。——徐霞客《楚游日记》

达村,今为道县之最大自然村。昔为洪氏聚集之地,今日已无一洪姓者。是否为湖广填川时全部徙四川矣?!当时村小人贫,徐霞客只用“肆中无酒”四字便活脱脱地画出。

遂西南人山,路旁先有一峰,圆锐如标。从此而乱峰渐多,若卓锥,若骈指,若列屏,俱环映大山之东,牵如引蔓,皆石骨也。又五里,南转入乱山之腹。又三里,西越一岭,望见正西一山,若有白烟一脉抹其腰者,即月岩上层所透之空明也。盖正西高山屏立,若齐天之不可阶,东下第三层而得此山,中空上蛩,下辟重门,翠微中剜,光映前山。故遥睇若白云不动。又一里,直抵月岩山下,中空上连,高蛩若桥,从下望之,若虎张吻。目光牙状,俨然可畏。又从岩上遍历其异境,是晚,宿于月岩。——徐霞客《楚游日记》

我们可爱的徐老先生酒未沾唇,饭未下口,就在月岩撇下拐杖,免冠、解衣于地,把草鞋当作枕头,仰面入睡了。他当然不会睡着,十八的夜晚,大月亮升起来了,月岩中望月,天下奇观,只有徐老先生领此妙境了。这使我想起了宋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写的一段话:“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处。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莫能至也。”如徐霞客可谓有志者也。不怕苦,不怕饿,不怕寂寞,不怕恶鬼强人,不怕毒蛇猛兽,毫无愁苦之情,只有快乐之感,求实之心。古往今来,谁能相比!

再说月岩,一洞三月,步移景变,更是天下奇观。广西阳朔有个“月亮山”山峰如屏高耸,山头有个大圆洞,两面贯通,远望似中秋明月。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参观“月亮山”时,起初还不相信是天然景观,说“这不知是过去哪个皇帝叫人开凿的”。即登临穴洞仔细观赏,后才感叹地说“上帝对中国的赐予太多了”!最后在洞边栽下一棵桂树才缓步下山。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尼克松只不过看了一个像月亮的“月亮山”,便赞不绝口,如果能看到我们一洞三月的道州“月岩”,不知道要怎样称赞才好呢!
发表于 2010-11-1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走一遭
发表于 2010-11-10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有霞仙居北陀,依然虹影卧南阳。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1 16:12 , Processed in 0.22452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