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2

[纪实] 徐榜与《济南纪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5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翻阅明代笔记小说,发现其中有《济南纪政》。作者徐榜,号荐所,安徽泾县中村人(今属云岭镇)。万历壬午年(1582)选贡殿试第一,神宗御批“天下文章当以徐榜为式”。初官虞衡清吏司主事(虞衡清吏司为工部下属,掌山泽采捕及陶冶器用、修造度量衡及军用器备)。曾任济南知府四年,任职期间,徐榜在乡村设立了“教童蒙始学”的社学,建立了明湖书院。离任时,他两袖清风,囊箧萧然。徐榜对儿子徐文礼说:“你父亲清清白白做官,让子孙们吃一口安心饭,这家产留得够丰厚的吧!”徐榜后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他一生清贫,布衣素食,死后一点家产都没有留下。

  有关徐榜的事迹,史料记载很少。在徐榜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徐榜进京廷试,神宗看了他的文章,觉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技法超群,不觉赞叹,遂将文章抽出插入靴筒,准备回宫仔细推敲,不想当晚皇帝喝醉了,翌日登殿钦点名次,竟然把靴筒里的文章忘了,结果状元、榜眼、探花另有其主,徐榜屈居第四,事后皇帝很感歉疚。

  在徐榜的家乡,曾建有徐氏宗祠,祠堂大门坐北朝南,两层飞檐翘角,五开间门楼,门楣上镶有雕镂双龙盘珠。其中悬一金漆花纹竖匾,上有楷书“御评”(横排)二字,下有竖排“天下文章当以徐榜为式”,朱底金字,门楼斗拱均为六爪式楹柱木兑托,气势宏伟壮观。村民称之“午朝门”,“午门”乃是帝王宫城的正门,这里的午朝门结构形式与北京的午门基本相似。相传徐榜中进士后,有一天在皇宫前观赏午门,徘徊良久,万历皇帝召问徐榜有什么萦思惦念。徐榜跪拜奏禀:“臣有老母在堂,曾几次对我说:泾县距京城千里迢迢,云山阻隔,你到京城如果看到皇家的午门,要仔细观看,回来向老母介说,以广见闻。”皇帝说:“这有何难,朕赐你回家建造一座午门就是了。”徐榜俯伏谢恩。后来皇帝又赏赐木柱子4根。徐榜衣锦还乡之后,就建造了这座午朝门。“文革”时期午朝门被毁,但遗迹尚存。

  《济南纪政》是徐榜在济南时所做笔记,该文不过是三千多字的故事汇编,共有五个小故事:《却酒》、《方书》、《不事苛刻》、《回生》、《杨化记》,因是用文言文写成,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其中,《回生》讲的是滕县饥荒,一徐姓秀才带妻儿逃难到济南。一日,徐秀才在演武场遇到太守,太守知道他的情况后,救济了他一些钱粮,使他一家安居下来。不久,徐秀才感染了传染病,病势日益沉重,昏昏沉沉中,他梦见无常鬼将他带到判官跟前,判官查了查生死簿,认为他不该死,让小鬼将他带回去。当走到跑(趵)突泉时,小鬼说喝了泉水病就能痊愈。徐秀才刚要喝,守泉人不许他喝。这时,从白雪楼中走出一紫衣官人,呵斥守泉人:“这是滕县徐秀才,为什么不让他喝?!”守泉人忙捧金盆盛泉水递给徐秀才,徐秀才见盆底有“海日重光”四个字。他痛饮一番,顿时神气清爽。他问守泉人:紫衣官人是谁?回答说是范仲淹,是济南太守的元神。

  《杨化记》故事更加离奇,说的是一个叫杨化的人到莱阳,租住在于大郊家。一天早上,杨化约于大郊去赶集买东西,途中于大郊见财起意,将杨化杀死。杨化的冤魂附在大郊侄媳妇李氏身上,揪住于大郊索命。于大郊被拘捕后,地方官感到此事过于诡异,不敢断案,将一干人押到济南。经省、府两级衙门一次次会审,方才定案,于大郊伏法。李氏丈夫于得水见鬼魂附在妻子身上不去,不认夫也不认子,请求太守救救妻子。太守感到很为难,说阳间的官管不了阴间的事,让他去找城隍祷告,济南城隍很灵验。于得水哭诉说:城隍不过是木头雕刻的假东西,求城隍不如求太守。太守无奈,只好答应。第二天升堂,两班衙役站在大堂上,将各种刑具摆上。然后将李氏带上来说:杨化,于大郊已经伏法,你的冤仇已经报了,你的魂魄为何还附在李氏身上?赶快离开,不然将重重惩罚你。李氏叩头用杨化的口气说:我等儿子来。太守说:你儿子来是收你的骸骨,和李氏有什么关系?再不走,就对你大刑伺候。李氏赶忙叩头说:我这就走。起身向大门走去。太守命衙役将李氏拦回,说:你是李氏,到哪里去?杨化快走,再不走就动刑。左右衙役齐声大喊堂威。李氏一下晕倒在地,于得水见妻子死了,放声大哭,太守安慰他说:这就有救了。让他抱起妻子不停地喊她名字。好一会儿,李氏才苏醒过来,惊讶地问道:我怎么在这里?调理了几天,李氏身体复原,两口子拜别太守回家而去。

  除《济南纪政》外,徐榜写的《宦游日记》非常有名。文中,他提出为官者最重要的品格是清廉,最高尚的生活准则是节俭,只有节俭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清廉的品格。

  他从养生的角度,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向人们分析了俭朴、敛心有益身心健康:“俭有四益: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可以养寿,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智,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可以养神,三益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可以养气,四益也。”过分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不但劳民伤财,于人并无益处,这些话至今对人们仍非常有教益。

责任编辑:崔云飞

发表于 2011-3-1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收藏细读。
发表于 2011-3-1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官哪都有、清官无处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0 23:11 , Processed in 0.19498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