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3

[人物] 唐山文化名人徐春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李金花/文陈洁/图
    徐春瑞,男,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岚山高庄人。1946年出生于河北迁安,历任教师、校长、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矿长、厂长、副市长等职。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迁安市诗词、楹联、书法协会、迁安市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先后出版《徐春瑞文史随笔》、《徐春瑞楹联集》等专著。
    唐山文化名人系列 之徐春瑞“迁安才子”的“性情人生”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拥有这样一位才子,所有的旅游景点和公众场合“抬头见其字,低头见其文”,这是城市之幸;如果一个才子能生活于这样一个城市,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绵延千载的历史能让他文思泉涌、任意挥洒,那是才子之福。
    幸运的城市是迁安,有福的才子是徐春瑞。
    曾任迁安市副市长的徐春瑞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儒市长”,他涉身政界,不仅政绩、人品为人称道,在文史、书法等方面的造诣更让众人瞩目。对于文史书籍,他张口即来、成篇背诵,每每让听者或五体投地,或膛目结舌。
    普通人,演绎出“传说”
    春瑞先生生于清贫的书香之家,在父辈的熏陶下,聪敏好学的他不仅兴趣广泛,而且博闻强志,凡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诸子百家无所不记,二十几岁就有“迁安才子”之称。
    走进徐先生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室东北角的书房———“知味堂”。书房门首有一联曰:“室集千秋经典、胸藏万点珠矶”。走进书房就会发现,此联所言毫不夸张:飘着墨香的书房内,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杏林经典、梨园荟萃及二十四史无一不具,甚至还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保存至今的千余本小人书,简直就是一个小型“书库”。
    书虽多,但每本都来之不易,每本都有故事。“谈史受赠书”的故事便在迁安广为流传。
    那是1989年,春瑞先生出差北京,听说琉璃厂旧书市场常有一些真本、善本、古籍出售,闲暇之余便前往搜寻。恰巧见一老者的小书摊上有一套10本《清史通俗演义》,爱不释手,忙问价格,老者出价4800元。春瑞先生问可否便宜一些,不想老者大怒,称这是他的爱书,本来也不是特别想卖。
    见老者也是爱书之人,春瑞先生便故意问,“你这个是正版的吗?你看看书的最后一页是不是这篇文章”,随后开口即背。老者拿书验证,整篇文章居然一字不差,脸上立刻有了笑容。接下来,两个懂书之人“较量”起来。老者问春瑞先生“大清前后共有多少个皇帝”,春瑞先生张口背出“十二帝”的名字。老者又出难题:“清朝十二帝,为什么称十三王朝”,春瑞先生从容答道,“清二帝皇太极先立元‘崇德’,后改元‘天聪’,一帝而更二朝,故称为十三王朝”。
    此时,老者已面露钦佩之色,开始以“请教”之名“考问”吕四娘刺杀雍正、顺治帝出家、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等历史事件的真相。春瑞先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以正史驳野史,透彻地分析了几个事件的历史真相。听完春瑞先生的解释,老者竟双手捧起整部《清史》称,“我摆摊卖书这么多年,头一次遇上您这样爱书懂史的,我诚心实意地将这部《清史》赠予先生,请先生笑纳。”春瑞先生自称不敢受,但老者态度坚决。此时周围已有数十人围观,先生只得“恭敬不如从命”,收下了这部《清史》。此后,先生与老者书信不断。
    在春瑞先生身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实,先生更大的“奇功”还在于对城市文化的发掘与弘扬。

    文化人,能“妙用”历史
    众所周之,迁安是因资源而兴的城市,它给外人的印象可能是文化根基浅,城市太“土”。然而,先生深爱的家乡其实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为了让世人了解真正的迁安,一篇厚积薄发的《迁安赋》很快在先生笔下诞生。字虽不足400,但人文、地理、风土、文物、经济、科教、名企、名品无所不包,堪称惊鸿之作。
    迁安旅游景点众多,可是,如今的游人除了赏其景,还要品其蕴。蕴从何来?那就是春瑞先生引经据典生发而出的唯美传说。
    开发迁安市蔡园镇灵山旅游区时,可供参考的文字资料几乎没有。然而,当徐春瑞副市长踏进山口时,满山遍野的五彩神石立即让他联想到了女娲补天:传说当年女娲补完天后还剩了一块补天神石置于青梗峰无稽崖,那块顽石转世而去后,满山便留下了艳丽斑斓的五彩神石。
    下山后,思绪飞转的徐副市长来不及回办公室。他先到了市招待所,想尽快把想法付诸文字。怎奈没有纸张,他便随手拿起几张餐巾纸挥笔疾书起来。未及半个时辰,一篇长达一千二百字的文字资料一挥而就。晚饭后,这份“临阵磨枪”的材料就提前交到了设计院专家的手中,专家看毕连连叫好。
    如今,春瑞先生迸发的灵感已经具象成了依石而出的二十八景:长寿石、消愁石、藏宝石……一个个故事昭示着山上每一块石头的非凡来历和与众不同。先生还根据青蛇白蛇的传说,将山上五彩山洞定为二蛇的起居、修炼洞府。
    一座外表美丽的石山,就这样拥有了神秘的内涵。
    白羊峪是迁安另一知名景点,在这里,乾隆爷观赏过美娘轧碾,刘墉与和珅有过精彩的智斗……经过春瑞先生“点睛”之后,所有传说都有物可遁。最绝的是,春瑞先生还为12景配了12首新诗,现在已经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性情中人,广交文友
    对于春瑞先生来说,以文会友乃大雅之事。由于生性平易谦逊,先生交友无数,不论年龄、不分高低,只要志趣相投,言者俱欢。其中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和贺敬之的“忘年之交”。
    2005年,迁安特产贯头山酒被评为首届中华十大文化名酒之一,徐春瑞也因对诗酒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被破格聘为中国诗酒文化协会顾问。在2006年诗酒协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上,他结识了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名誉会长贺敬之老先生。当时,春瑞先生兴奋地告诉贺老,他是读着贺老的诗长大的,从小就对贺老十分崇拜。随后,他又如流般背诵了贺老的名篇《回延安》、《放声歌唱》以及歌剧《白毛女》的重点章节。初次相识,贺老的谦虚谨慎、和蔼可亲让徐春瑞对他更加仰慕和爱戴,而徐春瑞的博闻强记、出口成章也给贺老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春瑞先生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一幅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上书:“齐桓迷谷思远近,老马识途辨西东。”这是贺老写给春瑞先生的作品,下面的说明文字称:“读徐春瑞同志《文史随笔·龙山揽胜》有感,书拙句谨赠徐春瑞同志”,谦逊的语气里蕴涵着对春瑞先生的赏识与厚爱。
    一位是享誉国际文坛的文学巨匠,一位是才华横溢的地方才子,他们以酒为媒、因诗结缘,结成忘年之交。去年腊月二十六,春瑞先生再次到北京拜望了贺老。贺老年事已高,平时很少见客,但听说“忘年交”来访,马上高兴地与春瑞先生执手相谈,大有英雄相惜之意。
    迁安赋
     赫赫迁安,北国钢城,拥坐燕山地,毗邻京津唐。上溯数千年人文鼎盛,轩辕建都,夷齐让贤,老马识途,唐王征战,演绎千古佳话成绝唱;纵观山与水无限风光,灵山彩石,红峪山庄,雄关风采,龙山揽胜,陶醉多少墨客与帝王。无数仁人志士,献身民族解放,杨十三抗日投笔,杨秀峰国难从戎。忠烈高贤,丰碑难忘。跨入新世纪,凌厉山河壮,干群共携手,众志谱华章。钢铁迁安开新宇,中等城市铸辉煌。三农迈阔步,旧貌换新装。城区拓展,广厦摩天,纵横大道美而畅;荒山献宝,点石成金,钢花飞舞奏乐章。荣信领先,九江技良,燕山钢铁雄而壮;津轧落户,松钢业强,河北迁钢挑大梁。联旺焦化重诚信,迁化技改呈新样;龙山药业名中外,弘业地毯涉重洋。中英合资戴尔特,精品包装誉四方;深山古泉出佳酿,文化名酒美名扬。科教兴市奋图强,经济腾飞业兴旺。勇夺河北榜首,雄踞华夏百强。添奇景,巧梳妆,移天换斗新气象。靓水依长堤,玉带伴长廊,钢城大桥犹如彩虹从天降。人民广场移来天堂仙境,黄台美景不让南国苏杭。文明生态创“三城”,和谐社会人心畅;物阜民丰千秋业,钢铁迁安奔康庄。
    有“中华第一楷”之称的张瑞龄,在读完《迁安赋》后欣然提笔:岁次丙戌年暮春,友人嘱书录徐春瑞先生所撰之迁安赋,斯文高度概括迁安之全貌,面面俱臻佳境,乃迁安之千古流传之作也。
发表于 2011-4-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敏而好学,才华横溢。
发表于 2011-4-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抬头见其字,低头见其文”,温文尔雅的才子官员。
发表于 2011-4-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文化名人徐春瑞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8 03:22 , Processed in 0.18788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