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2

[地方] 徐卫东:以赞同式警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常州市新北区已成为全市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随之而来的社会治安局势也日趋复杂,2002年刑事案件总量为1747起,2009年刑事案件总量已经上升到7299起,7年间增长了3倍多。而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现有民警仅407名,如何在警力“无增长”的条件下,走公安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当前一项重要课题。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局长徐卫东近年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快警务改革推行赞同式警务,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做法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赞同式警务的基本理念和推行初衷
  赞同式警务是英国警方的一个重要警务理念,该理念强调一切警务工作必须取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民众是警察的“客户”,“客户”通过纳税购买公共服务。因此,警察应当坚持“顾客利益至上”,时刻关注市民的需求和反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我们现行的警务工作在强调重视基层基础工作、构建警民和谐关系。分局一直在致力于强化基础建设,并通过“大走访”、警民“半月谈”等形式来知民情、访民忧、解民愁,但实际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纵观其他兄弟单位及其他省、市公安机关,警方的职能更多的注重成为“打击犯罪的战士”,警务工作的标准大多是犯罪率、逮捕数、处罚数、破案数、快速反应等,而非公众的感受,往往出现“打处上去了,满意度下来了”的怪圈,且警种分工过细,在警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民警工作忙闲不均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警的积极性。为此,如何探索一条既能让民警赞同,又能让上级和人民群众赞同的警务工作模式,无疑对强化社会管理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tr]
  目前警务工作总存在的弊端
  尽管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改革的曲折道路上不断向前发展,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上下意见的分歧、理论实践的脱钩,警务工作、勤务模式中的弊端也不断显现。
  一是警种设置过多,削弱整体合力。警力资源总体不足与警力机构设置散、警种分布散的矛盾突出。以新北分局为例,目前机关设置13个副科级建制的内设机构,除后勤、档案、户政等一些职能范畴较偏小的,其余警种设置基本上与市局机关一一对应。由于科队室过多,警种设置过多过细,往往职能交叉重叠,容易导致事权不清,相互推诿。例如,在侦破重大案件中,一边是刑侦部门警力紧缺,一边是禁毒、经侦等部门办案民警闲置。在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中,也会出现治安、特警部门一头“热”,经文保、国保等部门一头“冷”的现象,形不成合力。
  二是分工划定过细,增加工作内耗。由于公安业务涉及范围广,机关和警种设置层次多、分工细,从而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随之,作为公安机关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的派出所也开始逐渐机关化或准警种化,在职权分工上普遍划分为社区警、户籍警、治安警和办案民警等。虽然这种模式责权清晰、指向清楚,但最大的弊端就是社区民警不会办案件,户籍民警不会管场所,办案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等。各派出所或多或少地造成警力闲置、警务资源虚耗,形成不同职能的民警之间忙闲不均的分割局面。久而久之,队伍中付出多的、贡献大的、业绩好的民警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错误观念,会因为不被现状改观而滋生蔓延,影响整体战斗力。[tr]
  三是过分追求绩效,影响警民关系。近年来,公安机关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和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考核的杠杆激励效应,个别单位往往过分追求绩效、追求锦标主义,把竞争推向极端,拔苗助长、竭泽而渔,以至于偏离发展轨道。忽视执法的社会效果,往往就会激起民愤、伤害民心。
  推行赞同式警务的具体措施
  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分局将在全区公安机关推行赞同式警务,促进工作均衡化、效能最大化、队伍亲民化,最终实现民警个人、上级机关和人民群众都赞同公安工作、社会管理更加扎实有效的目标。
  第一,警种整合,职能归并,解决工作均衡化问题,实现民警个人的赞同。统筹基层警务一体化,促进公安工作均衡化,就是要结合工作实际,缩小警种差别,完成粗放型向集约型、分割型向合作型的转变。一是以块为主,合理划分责任区域。对派出所而言,“块”就是整个管辖区,而社区、村委就是派出所的“小块”。以百丈派出所为例,该所按照“属地管理、统分结合”的原则,将在职民警分为三个小组,明确划定所管辖的社区、村委,每个小组分别由3名副所长负责,成员中均有社区民警、办案民警、治安民警等。但只要是属于警组管辖的警务工作,无论是办案、巡逻,还是纠纷调处,每个成员都必须参加,内部成员之间没有职能差异。这样一来,就把治安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警组,初步改变了目前分工过细、警力分散、防范管理不到位、基础功罪不落实的状况。二是互动合作,有效延伸警种功能。相对机关警种而言,要逐步建立“大刑侦”、“大治安”的工作格局,在不改变相应职级待遇的前提下,一方面,在侦破大案要案之际,刑侦、经侦、禁毒等专业部门要正确处理突击性与专业性的关系,打破局限、迅速整合、群策群力,发挥综合性战斗实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会管理、人员管控等工作中,治安、经文保、出入境要打破行政壁垒、摈弃狭隘思想,对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和重构,最大限度实现共享,充分发挥实战应用成效。以此类推,办公室、情报指挥室、政工、纪检等综合部门在构建“大宣传”、“大考核”等体系上要实现一体化运作。三是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内在动力。警组之间、警种之间在确定基本职责的情况下,要赋予相对独立的作业空间,改变对基层单位和民警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简单化管理方式,通过科学、简单、合理的考核方式,激励其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民警对自我赞同、对工作赞同、对组织赞同。[tr]
  第二,平战结合,统筹兼顾,解决效能最大化问题,实现上级机关的赞同。派出所工作要实现新的提高、警种之间形成新的合力,离不开警务机制的优化,离不开警务机制的规范。一是要正确处理静态与动态的关系。要切实保证社区防范基础工作常态化。进一步规范单元警组内民警的日常工作,切实承担收集情报信息、加强安全防范、严密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要根据警情灵活调整工作重点,在案件多发时段,以动态巡防工作为主;在发案较少时段,以社区防范基础工作为主,有机穿插接处警,有效解决社巡分离、巡逻覆盖率低、社区见警率低等问题。二是要正确处理平时与战时的关系。以社区工作为例,一旦辖区发生刑事案件,社区民警必须及时会同办案民警开展走访调查,摸排梳理嫌疑对象,开展围捕追缉,共同审查办案;平时注重以静制动,巡防民警分析研判辖区违法犯罪规律特点,办案民警配合做好社区工作,加强场所管理、强化阵地控制,辖区发生警情,单元警组民警按照就近原则快速反应,积极处置,有效构建诸警合一、联管共控的协作机制。三是要正确处理打处与基础的关系。基础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控制、预防犯罪,而打处绩效则是体现在破案数、抓获数上,但两者的目标关系并不背离冲突。当前,公安机关只有充分发挥打击作用,以打击开路,对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才能有力地震慑犯罪。同时,又要通过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发现打击的目标和对象,寻找犯罪的蛛丝马迹,防止盲目打击带来负面效果,才能增强打击的针对性、有效性,巩固打击成果,确保打击实效。
  第三,主动沟通,融入百姓,解决队伍亲民化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的赞同。**部长孟建柱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的终极目标,努力促进警民和谐合作、居民和谐相处、社区和谐发展是当前我们的一项迫切任务。一是从理念转变入手,突出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公安民警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事一案做起,扎实工作,以真心求理解、以真情换信任、以真作赢支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作为改进工作、履职尽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在警务活动中推出更多服务性措施、体现人性化理念,使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二是从载体建设入手,畅通警民沟通的互动渠道。要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建设,真正把每个警务室都建成民间纠纷的调解室、治安防控的调度室、为民服务的代理室和政策法律的宣传室。要依托网上警务室和媒体约访等创新手段,依托全警大走访平台,进一步拓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新渠道,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化解警民隔阂,增强警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三是从价值评判入手,建立公安工作的民意导向。衡量公安工作由人民群众评判,提升群众满意率。对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执法质量考评、队伍素质形象考察、干部绩效考核等,要引入群众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的各警种和基层公安机关,要经常性开展开门评警活动,向群众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对于人群众满意率较低的单位和部门,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并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钱鹏飞)

访常州市新北区副区长、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局长徐卫东

访常州市新北区副区长、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局长徐卫东
发表于 2011-4-2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是政府工作部门的唯一考核标准。
发表于 2011-4-2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式警务是英国警方的一个重要警务理念
生搬硬套不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7 20:52 , Processed in 0.18384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