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3

[动向] 徐德诗:社区应组建救援队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记者 雷涛) 5月7日报道 今天下午两点半,迁到金沙剧场的金沙讲坛迎来了首位客人: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原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徐德诗。他在演说中谈到了本次日本大地震的成因及他对日本民众在地震中的表现的一些评价,他建议中国的各个基层社区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以便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受灾人群能得到及时救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日本大地震:日本民众过于依赖政府
    开场之始,徐德诗便谈起了发生在今年311日,颇受关注的日本大地震。他表示,日本处在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极为频繁。


而本次地震则是由于东亚大陆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大陆板块逐年溃缩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弹回去造成的,随后地震引发海啸、核辐射等次生灾害。
    关于海啸,徐德诗称其成因为深海板块断层的上下错位,引起海水的剧烈波动,形成波浪,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当波浪推进到大陆架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波浪的速度放缓,后面的波浪又高速赶来,于是形成“水墙”,也就是海啸。

    徐德诗称:本次日本海啸,媒体报道的最低高度是10,而有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本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高度最高为37.9,史载的最高海啸高度为70


    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的表现得到了徐德诗的称赞。他表示:面临灾害,需要以沉着冷静来应对,惊慌失措只会造成一些本可避免的问题。另一方面,徐德诗认为日本民众过于依赖政府,在一个更长的时段,这种依赖不利于救灾。

徐德诗还称:与媒体报道有所出入的还有日本当地的救援队,在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日本后展开救援后,赶到的部分灾区时,日本当地的救援队都还未到达。
    关于中国防震救灾:社区建立救灾队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徐德诗说,研究学习日本在地震中的应对,也能让我们不断完善本国的救援应急机制。
    演说中,徐德诗称前不久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只有3.27%的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这个数字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徐德诗认为:提高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包括提高政府官员的科学素养,才能解决防灾救援的体制、机制、法制等问题。
    接下来,徐德高提到了德国,他称,在德国,每一万平方公里上,就有280人的救援队伍。这个数字在中国“现在可能是5”,他并不太确定。他表示,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最早赶到现场,挽救更多生命的往往是当地的专业救援队伍。绵阳市地震灾害救援队(消防特勤)200人,是第一支赶到北川县城的救援队伍,共成功营救幸存者179人,是救出幸存者最多的专业救援队。
    徐德诗认为:加快建设地方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逐步形成以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各类型抢险救灾队伍为主力,紧急救援志愿者协同的紧急救援网络能在防灾救援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营救更多的人。
    同时,徐德诗建议:各基层社区也可以建立一支服务于社区的紧急救援队伍,能够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应对突发状况。
    徐德诗还谈到了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各省的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没有统一指挥和分工的问题,他认为应该有一个明确规定对此进行规范,统一指挥,以使救援更有效。
    而关于地震的预警问题,徐德诗表示中国目前并不具备预警能力,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已经写入十二五规划,正在加紧在灾害预警方面的探索,预计十二五后将建立有效预警机制。


最后,徐德诗介绍了在面临灾害时的一个“生命锦囊”:紧急避险工具,包括湿纸巾、保温毯、口罩;急救药包,止血、包扎用品、酒精;照明用品,应急灯、手电、蜡烛;逃生工具,绳索、手套;信息工具,口哨、收音机、简易通信录;水、食品等。


发表于 2011-5-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必要
发表于 2011-5-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害预报的准确度,才是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的关键。
发表于 2011-5-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害预报的准确度,才是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的关键。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9 09:30 , Processed in 0.19165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