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2

[徐悲鸿] 徐悲鸿《英雄图》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悲鸿《英雄图》(左)与徐悲鸿《松鹰图》(右)


  天地英雄造时势 我辈豪气干云霄
  沈玮
  徐悲鸿对于猛禽题材的偏爱,不仅表现在《侧目》中怒视的雄狮,亦在其俯瞰天下、蓄势待飞的雄鹰中可见端倪。猛禽丰满健硕的体格,犀利的眼神,象征着高瞻远瞩、孔武有力的救世主。国难当前,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沉浮,作为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徐悲鸿心急如焚,振臂高呼有德有能的贤才出面力挽狂澜,主持大局。这幅《英雄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构思形成了。
  在《悲鸿课徒画谱》内,徐悲鸿这样示范画鹰的步骤“飞鹰之态,须注意羽翅的结构。”本幅《英雄图》将西画透视和解剖学的叙事语言以及中国画的笔墨线条结合在一起,蓬松的羽毛,栩栩如生的动态感,象征着徐悲鸿创作中西合璧的又一高峰。
  1921年起的两年间,徐悲鸿在德国和法国动物园内刻苦写生,那段忘我的经历为他的动物画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述学之一》中,他回忆起这段痴迷画动物的往事:“既居德京,以其囿之布置完善,饲狮虎时,且得入观。而其栏式缩半圆形,俾人环睹,其动物奔腾坐卧之状,尤得伫视详览无遗。故手一册,日速写之,积稿殆千百纸,而以猛兽为特多。后返法京,未易此嗜”。
  正是这样寒暑不辍、废寝忘食的作画,使得他的作品有了明确的风格性。画面中层次分明的骨骼架构,焦墨染出一层层翅翼,每一笔都极为肯定和娴熟。铁钩般的嘴喙和利爪,与苍劲的松杆,剑拔弩张的松针,形成一个刚毅的轮廓。雄鹰始终处于动势之中,雄踞一切,稍事休息,继而一飞冲天。
  1936年,徐悲鸿续任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兼教授,本年元月与汪亚尘、颜文樑、陈抱一、来家修等发起组织默社。该会取“沉着忍默,实际工作,不尚空谈”之意,目的在于通过严肃创作和宣传,使艺坛风气日益好转。社员另有朱岂瞻、潘玉良、吴作人、吕斯百、滑田友等。对中国近代画坛影响深远。
  徐悲鸿在南京丹凤街的寓所,满是藏书字画的“应无庸议斋”是他创作与休憩的地方。房门口挂着他集泰山经石峪字亲笔写的“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额“应毋庸议”。 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型油画《徯我后》、《孙中山像》,中国画《颟顸》、《松鹰图》等,均是心系家国天下的名作。彼时他与丹凤街的“街坊”田汉、沙汀、王克纯等走得很近。“田老大”的寓所,一度是左翼文化人的聚集地。
  1936年以后,由于局势紧张,徐悲鸿往桂林、重庆等地避难。然而他的凌云壮志却从来没有熄灭过。本年元月在上海与汪亚尘、颜文梁、朱屺瞻、张充仁、陈抱一等发起组织西洋画会“默社”取“沉着忍默,实际工作,不尚空谈”之意;作中国画《晨曲》、《逆风》等。拳拳爱国之心,都能从实际行动中找到映照。
  此时作《英雄图》充满了对于国家奋起的希望和对于混乱局势的忧心。然而,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可以战胜的。所以不吝以绝大的尺幅,描绘踞于松干的雄鹰。表示对于眼前困难的蔑视,翱击长空的希望。这是近年来市场所现同类题材中尺幅最大的徐悲鸿,博大胸襟令人叹为观止。本幅曾参加2010年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近现代十二大名家精品展”。这次展览是馆内有史以来汇集精品最多、代表作阵容最强的一次展出。
发表于 2011-5-2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展翅,一飞冲天。
发表于 2011-5-2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图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5 03:47 , Processed in 0.25355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