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2

[地方] 如东县政协原主席徐建华的贪腐轨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078d2e5b039115d5b5b01.jpg
   当今,使人腐败堕落的所有原因中,权力和金钱是最主要的。失去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对金钱的贪欲则使人坠入陷阱,这几乎成为铁律。如东县政协原主席徐建华为避开这一铁律,循着一种叫“小步快跑”的法则收受贿赂,满以为这样会万无一失,令他不曾想到的是,自己从小步受贿开始,却以快跑入狱告终。
徐建华一路高升一路贪腐,红黑两条线同时延伸。从1990年至2010年,共收受他人钱物折合人民币1627000元。2011年11月24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徐建华犯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昔日的“王者”在庄严的法律面前,缓缓低下了头,他泪水纵横,悔恨交加,往事如梦一般袭上心头。
人们不禁要问:徐建华究竟是怎样走向腐败的?又是怎样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收受贿赂的呢?翻开徐建华受贿案厚厚的卷宗,可以追寻到他的犯罪轨迹。
试水:小步快跑多伸手
徐建华1957年5月出生于如东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6年参加工作,“文革”结束,首批考入商校,中专毕业后,进入国家干部行列,1983年8月入党。自此,他工作顺利,仕途顺畅,由一名普通棉检员步步高升,先后担任过石甸供销社副主任、如东县岔河轧花厂厂长、岔南乡党委书记、如东县副县长、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县政协党组书记、县政协主席等职。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徐建华也是个单纯的积极向上的青年,工作中埋头苦干,勇于奉献,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被提拔重用。1990年,升任如东岔河轧花厂厂长。可随着职务的升迁,看到一些朋友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他的内心渐渐发生变化,尤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企业的改制,一些老板瞬间暴富,腰缠万贯,他心理渐渐不平衡了: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竟不如这些人一下子。于是他的思想开始蜕变,脑子里开始想钱。他当然知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诫,所以又不敢轻易下手。
一次朋友聚会,谈及当今许多官员腐败落马时,一位“高人”大发议论:“官员落马,是因为他太贪,单笔数额太大,只要小步快跑,就不会出大问题。”片言只语,竟使徐建华心领神会,茅塞顿开。
“眼睛一红,心就发黑。”内心深处对金钱的渴望和强烈的占有欲,迫使徐建华去试水。那些年,棉花是紧缺物资,其副产品棉短绒、不孕籽棉、棉籽等更是市场稀有物资,谁能拿到调拨计划或轧花厂的产品批单,谁就能赚到大钱,所以大权在握的轧花厂厂长成了不法商人重点进攻的对象,徐建华身边总有很多人围着他转。
在生意场上打拼了多年的老板有的是办法,“香烟开路酒搭桥”就是那时候流行的一种基本“沟通”手段。首先是棉花经营个体户张某看中了他。1991年开始,张某经常带点礼品去拜访,变着花样给徐建华送好处,这样一来二往彼此就成了“朋友”。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徐建华开始通过自己手上的权力给他以特别的照顾:其他人拿了拨款单来提货总要排队等候,他的单子一到立马发货;紧俏物资不孕籽皮棉别人来拿控制得很严,他一去,总是优先批到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生意人懂得掌握环节,遂把小恩小惠的小礼品化作大恩大德的现金。
1991年4月的一天,张某来到徐建华宿舍,先向徐建华汇报了一下自己生意上的近况,并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深表感谢,然后从皮包里拿出个信封,塞到徐建华的手上。毕竟是第一次,徐建华有些紧张,反复拒绝,最后还是抵不住诱惑收下了,一数,2000元。这是徐建华平生以来收下的第一笔好处费,回到家,脑子里却在翻江倒海。这是他们按惯例应给的好处费,恐怕算不上受贿吧,再说了,这事也只有天知地知。徐建华自我安慰了一番,很快平静下来。
试水成功,徐建华尝到了甜头,开了眼界。逢年过节,所谓的人情往来,一概笑纳,甚至还盼望过节送礼时那种人来人往神神秘秘的刺激场面,有时还盘算着,某某、某某怎么到现在还没来。不过那时候来的还只是一些小钱,他如果浅尝辄止,立马上岸,也许不会有现在,遗憾的是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凭权敛财的胆子越来越大。他觉得与张某这样的人交往靠得住,于是一切按老规矩办,对这位老板送来的钱再也没有作任何拒绝。
“一念之差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徐建华未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潜在涵义,他把脚跨了出去,而且越走越远。
下水:利欲熏心狂受贿
贪欲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无法收住。已尝到“糖弹”甜头的徐建华再也没能舍下那份甜,他决计下水,因为他觉得浑水里有鱼。
官运亨通的徐建华,到1996年时已升任为如东县副县长。照理他应该感谢党的培养,谨慎工作才是,可他就是不知足。2002年全县岗位大调整,根据工作需要,把他从农村农业管理岗位调到商贸流通和企业改制岗位上。这下子他不乐意了,觉得这是对他的贬谪和不公,因为这以后面对的是上访不断的困难职工,每天处理的是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太辛苦,再说过去每隔三至四年就上一个台阶,现在在副县长岗位一干就是6年,仍不见动静,再过几年就要下野了,仕途基本到了尽头,于是他对未来变得悲观和失望,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革命意志开始衰退”。
“仕途不通财路通”,徐建华开始往黑处想,开始为自己的后路作长远的谋划。
防火墙、隔离带一旦拆除,苍蝇蚊子就纷至沓来,各色人等都来找他。按照徐建华自己的话来说,那些时候,自己常常流连于酒席饭局之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有请必到,逢酒必喝,不是被人灌醉,就是把人放倒,党员干部的形象荡然无存。 拍马是为了骑马。那些企图在徐建华手上得到好处的人,自然把他当作财神来供,于是用金钱开道,让“钞票飞”。就这样,大把大把的钞票流进了徐建华的腰包。有人替他算了一笔小账,单单节日,徐建华即可“日进斗金”。那阵子,他贪财的欲望更加高涨,在受贿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把收受好处费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形成了一种“惯性”。
不知是徐建华善于隐蔽,还是确实有才,他的劣迹一直没能被发现。就是这样一个屡屡受贿的贪官,竟然出任了如东县委副书记。志得意满的徐建华虽然岗位变了,权力更大了,但仍然贪性不改,在权钱交易的“钱网”之中乐而不返。
自当上县委副书记以后,有求于他的人就更多了,工作调动、职务升迁、协调关系等等,都会去找他。他态度挺好,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职务之便去为他们办事,尽量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不会让他白忙乎,这些人当然更知道其间的潜规则。一位老板夫人计划外怀孕,乡镇计生办要求其打胎,该老板打电话给徐建华,请他出面与有关方面打招呼,徐建华手上有权,说话管用,事情很快就办了,而且办得很到位。小孩终于生了下来,为感恩戴德,该老板送去10000元,以表谢忱。为了钱,徐建华连违犯国策的事也敢干。
思想上的防腐堤坝一旦决口,捞钱的欲望就会膨胀,终至一发而不可收。
2006年,徐建华兼任东凌外滩围垦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他独揽项目批报、资金调度、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和关系协调等等大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时他也觉得自己已“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所以得抓住机遇,捞一把走人。
东凌外滩围垦工程招标开始,前面的那个老板张某又违反相关规定,假借他人资质参与投标,结果未能中标。其实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徐建华却千方百计,强行协调,为“哥们”铺开生路,让他做了一条墒堤工程,张某自然铭心不忘。张某赚钱手段多多,努力替徐建华用足手中的权力。他在自己利用欺骗手段参加投标的同时,还介绍响水水利建设工程公司和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公司同时参与投标,以从中获取中介费。结果响水公司得分第一,省水建公司得分第二,按理响水水建应该中标,张某权衡再三,又觉得让省水建公司中标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要徐建华照他的这个意思办,并承诺事成后好处费对半分成。只要有钱,徐建华什么也不顾了,利用权术,暗度陈仓,最后达到了让省水建公司中标的终极目标。张某转眼就得到280万元的好处。按照君子协定,张某事后先给了徐建华50万元。虽然这不是第一次收钱,但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钱还是第一次,又刺激又害怕,最终还是贪婪之心和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认为张某是20多年的老朋友了,应该是安全的,再说以后也没有这种机会了,于是坦然收下。徐建华违背了“小步快跑”的法则,大步快走,算是彻底下水了。 无休止的贪欲驱使徐建华陷入了利令智昏的怪圈。
受贿之后居然开始变相索贿。2007年自拿了50万元之后,张某再也不提“遗留问题”,考虑到张某在东凌围垦招标中不会只有200万好处费,在其他公司那边肯定也会得到一些,为此徐建华有些按捺不住了。到了2010年年初,徐建华正好又要买新房,于是就以借钱买房为由,向他再要80万。张某心领神会,答应了,并把钱汇入了他的银行卡。但后来因东窗事发,在得知市纪委正在对自己进行调查后,把钱退给了张某。
其实徐建华并非“从一而终”。据卷宗记载,徐建华与另外一个叫李某的老板也打得火热。自2004年至2010年,李某为能得到徐建华“持久的关心和帮助”,连续15次共送去158000元人民币。受人钱财,替人解难。2006年底,在如东县洋口港渔港综合配套功能服务区围垦工程招标中,李某下辖的如东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未能中标,于是向时任指挥部顾问的徐建华求助。与之建立了“最亲密伙伴关系”的徐建华自然会出来帮忙,他支持李某采取“暗中捣鬼”的不正当手段,使原中标单位神龙公司无法正常施工,工期严重滞后,徐建华借机出来“调解”,由神龙公司让出中标的一大部分工程,另设一个标段给如东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公司,使李某从中得到一杯羹。
2007年、2008年徐建华多次以同样手段支持李某,为他的公司说话,在没有中标的情况下,将工程指定给他做,严重破坏了《招标投标法》。他们沆瀣一气,强强联手,以致在围垦工程块石紧张的情况下,徐建华还亲自跑到上海等地去为李某张罗货源,积极为之奔走效劳。利益的驱动,使徐建华丧失了党性原则,丧失了人格尊严,应了民间的一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继 尧)
发表于 2012-7-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毁前程,愧对祖宗。
发表于 2012-7-4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威风。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7 12:50 , Processed in 0.18049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