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2

[人物] 中国自造轮船第一人徐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0012111433120.jpg

  徐寿(1818年-1884年),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精通数学、化学与机械制造,并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
  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以“研精器数,博涉多通”的考语推荐和征聘了44岁的徐寿和其他几位科学家。次年,徐寿到曾国藩的安庆军营内军械所接受了专办制造事宜的委派。曾国藩保举他为“主簿”。他的中心工作是筹划建造一艘“黄鹄号”轮船。当时参加造船工作的有华蘅芳、吴嘉廉、龚芸棠和徐寿的儿子徐建寅(仲虎)等人。
  “黄鹄号”经过徐寿的努力,“经年告成”。这是一艘长五十余尺,每小时行速二十余里的木壳轮船,当时虽然被曾国藩认为“行驶迟缓,不甚得法”,但这终究是徐寿及其助手不假手外国工匠,自己动手造器置机而建成的第一艘木质轮船,实现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林则徐、魏源、郑复光、丁守存等爱国者自造轮船的理想,开启了我国近代的造船业。
  但是,徐寿并不满足,他要进一步追求制造技术方面的科学原理,钻研专门学问。于是他向曾国藩提出了四项建议:一为译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轮船水师。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项,即要求翻译西方讲求实学的书籍以探求科学根柢。同治七年(1868)他在制造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招了西人伟烈亚力、傅兰雅、林乐知和金楷理等,华人华蘅芳、李凤苞、王德均、赵元益以及他的儿子徐建寅等参加,开始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徐寿在十七年的译书生活中,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特别是近代化学的知识,被近代维新思想家王韬认为是“皆有裨于实用者也”。根据现在所见到的资料,徐寿的译著共有二十余种。包括《汽机发轫》9卷4册;《化学鉴原》6卷4册;《营阵发轫》(一名《营阵揭要》)2卷2册,等等。
  此外,徐寿还参加了《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和《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二书的编写工作。前书是为翻译《化学鉴原》一书需用统一定名而编制的工具书。徐寿制定统一定名是采取用外文第一音节来造新字的办法。他制定的钠、钾、钙、铅、镍、锌等20种元素译名,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徐寿的这些译著和其他论述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代化学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对奠定我国近代化学学科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影响尚及于国外。日本知道徐寿译书情况后,曾派柳原前光等人到上海访问,购取译本,归国仿行,所以日本的化学译名多有与中国名称相同的。
  (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
发表于 2013-1-1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徐氏宗亲网 不走平凡路
发表于 2013-1-1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轮船的祖师爷是老徐家的人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21:02 , Processed in 0.19483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