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3

[人物] 徐桂兰:大爱播撒人间 幸福自在我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2年12月28日,抚顺的冬天大雪飘扬,天地一色。清早七点刚过,新抚区千金街道元雪社区的退休居民徐桂兰与往常一样洗漱完毕,穿好厚羽绒服,“老头,饭做好了,我先走了。”没等老伴儿应允,她把保温盒装进包里,便下楼去了。
  半个小时之后,徐桂兰来到了葛布街道的陈玉华家。她边把保温饭盒放到桌上,边说:“昨天听大坤说腰疼,我不放心,买来了止疼药和健骨药。”
  原来,老人早早起床、冒着大雪,正是放心不下陈玉华和刘雅坤母女俩。陈玉华的老伴儿刘书箴与徐桂兰是老同事,记得当年徐桂兰得知刘书箴病危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刘家,像对待亲人一样,连续三天帮忙处理了刘书箴的后事。打这之后,陈玉华母女俩便成为了徐桂兰心中的牵挂。她常到刘家来,为体弱多病的母女洗衣服、做家务。慢慢地,母女俩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把徐桂兰当作了“主心骨”,但凡家有大事小情,都打电话给徐桂兰,徐桂兰也从不推辞、逢叫必到。
  微驼的身躯和朴素的衣着使徐桂兰看起来与普通退休职工没什么区别,可是一摞又一摞的荣誉证书,诉说着她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生:连续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我党员、学雷锋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不过,最让徐桂兰骄傲地还是高高挂在家里最醒目位置上那两张大幅照片所佐证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接触过徐桂兰的人都被她爽朗的笑声、温厚的性格和火热的心肠所打动。无论谁家有困难,只要让徐桂兰知道,她都会出手相助,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动员周围的亲戚、朋友和邻居齐上阵,救人于水火,却从不计得失。被人们称为“活雷锋”的徐桂兰在助人中体会幸福,因收获称赞而倍感满足。
  “喻家的事情我管定了!”
  2006年7月的一天下午,徐桂兰下楼买菜,刚走出楼门口,就听见有人大声呼喊“绍令不行了,绍令不行了!”徐桂兰迅速辨认出是邻居董秀菊的声音。董秀菊患有精神疾病,她口中的“绍令”是她丈夫喻绍令的名字。徐桂兰连忙循声跑过去却在董秀菊口中打听不出喻绍令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徐桂兰迅速回忆起喻绍令有严重的心脏病,这次很有可能是再次发作。徐桂兰当机立断跑到社区医院找到刘大夫,又带着刘大夫跑到喻绍令家里。刘大夫一看,果真是心脏病突发,急忙为他打了急救针。由于董秀菊被吓得惊慌失措,在旁边根本帮不上忙,徐桂兰既要当“病人亲属”,介绍喻绍令的病情;也要当“大夫”,安慰神情恍惚的董秀菊;还要当“护士”,帮着大夫采取急救措施。由于抢救及时,喻绍令脱离了生命危险,心脏的跳动也恢复了正常,徐桂兰一直紧锁得眉头总算是舒展了一些,心里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她环顾四周,被子、衣服和锅碗瓢盆也摆放得乱七八糟,屋里有股难闻的气味。“两个病号住在一起,也真是难为了他们!”徐桂兰可怜这两口子,暗自想:以后喻家的事我帮定了!
  徐桂兰等董秀菊的情绪稳定后,马上开始收拾屋子。她干活麻利,不一会得工夫,就把衣服和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然后拿起一个大袋子把所有的脏衣服和被褥统统装进去,接下来给他们做了顿可口的饭菜,然后就扛着袋子回家了。第二天,徐桂兰把这些东西洗干净后送到喻家,又给他们买了菜、水果和营养品。徐桂兰嘱咐喻绍令要注意休息,好好养病,“有大姐在,秀菊你就放心吧!”喻绍令不善表达,可当他听到徐桂兰这句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至此,徐桂兰结下了这两位“麻烦亲戚”,隔三差五就到喻家帮忙做家务,自家做了好吃好喝的,也都送过去。当董秀菊犯病时,常常不听喻绍令的话,可只要是徐桂兰喂药,她都乖乖吃下。
  四年前,喻家两口因生活所迫把房子卖掉,搬到了将军地区的出租房。两家住得远了,徐桂兰仍旧经常去看望他们。有一天,喻绍令不小心把徐大姐的手机号码弄丢了,恰逢董秀菊生病住院。喻绍令打听了好多人,终于联系上了徐桂兰。徐桂兰急忙赶到医院,不由分说冲着喻绍令大喊:“你可气死我了!怎么把我手机号还给弄没了?”徐桂兰平时为人和善,很少发火,可是这次她真的生气了。与其说她生气喻绍令的疏忽大意,还不如是生气自己,没能在喻家遭遇困难时第一个出手相助。别人生气的原因是受到伤害,而徐桂兰生气的原因却是怕别人让自己少一次麻烦和付出;她多年坚持默默对喻家施以关怀是一种美德,她本能地对他们疼爱地责骂则是难能可贵。
  “这两年我们两口子住院累计有20多回,几乎每回都给徐大姐打电话,她从来不推辞,我媳妇是精神病,周围人都躲得老远,可是徐大姐从来不嫌弃。要是没有徐大姐帮忙,我真不知道如何撑到今天。”
  寒来暑往,徐桂兰三天两头到喻家看看。“别人问我,你为这俩人图个啥?我就图秀菊能咧开嘴冲我笑,我就高兴。”徐桂兰说到这里,嘴角上翘,泪光闪闪。
  “救命恩人又来了!”
  一提到杨秀英,徐桂兰激动不已:“我的兄弟姐妹这些年陆续都离世了,有时候想想挺孤单的,认识了秀英之后,我就把她当成我的亲妹妹。”说起老姐俩的相识,杨秀英津津乐道:“2002年,我患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有一天,病房来了位老大姐,本是看望赵纪兰的,可是全病房的人她都照顾,给我们洗水果、买饭、搀扶我们去厕所,她就是徐桂兰。”
  杨秀英和老伴张大厚都是老病号,他们的两个儿子和儿媳虽然孝顺,但是白天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只能晚上照顾父母。所以当老两口病重和住院治疗的时候,都是徐桂兰忙前忙后。只要杨秀英给徐桂兰打电话说身体不舒服了,徐桂兰无一例外的先于急救车赶到张家。到了医院,徐桂兰不顾自身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胆结石和静脉曲张,强忍着疼痛,从挂号到开药、从做各种检查到陪护,她寸步不离杨秀英身边。
  06年,张大厚查出肝癌晚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唯一能咽下去的食物就是徐大姐熬得小米粥。他在弥留之际紧握住徐桂兰的手说:“我把秀英就交给你了。”“老弟,只要有我在,你就放心吧!”徐桂兰含着热泪坚定地说。
  为了给张大厚治病,杨秀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每当看见杨秀英面露难色,徐桂兰分外心疼。她和老伴儿每月加在一起有3000元退休金,却要养活下岗的大女儿、三女儿和待业的外孙,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拿给杨秀英。无奈之下,徐桂兰硬着头皮向周围的邻居和朋友借钱。她把东挪西凑的2000元钱塞到杨秀英手中的时候,故作轻松地说:“这钱你先拿着,总会有办法的。”
  张大厚离世之后,徐桂兰兑现诺言,对杨秀英的照顾更加体贴细心。前年2月份,杨秀英在一个月内住了三次医院,徐桂兰撇下家里孱弱的老伴和所有的家务,与杨秀英的两个儿子倒班陪护,“别人还以为她是我的亲姐,其实我们只算萍水相逢,”每次回忆徐徐桂兰对自己全家的恩德,杨秀英无不感慨万分:“没有徐姐就没有我的今天!”
  “三天不来看秀英,我就放心不下。”徐桂兰说。时间长了,杨秀英的邻居都对徐桂兰非常熟悉,也总有人跟徐桂兰亲切地打招呼:“救命恩人又来了!”徐桂兰总是说这样的称呼她担不起,“看见秀英身体硬朗,我再辛苦点也值得。”
  “我把她当做半个妈。”
  在徐桂兰帮助的人当中,王雨哲最让她念念不忘。
  2003年,徐桂兰结识了与她同住一栋楼的王雨哲。“王大姐比我大16岁,她自己身体不好,两个孩子生活也挺困难,我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样一个单纯的想法,把她与王雨哲的晚年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雨哲是个爱干净的老人,她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可是随着年龄加大,病情加重,她干活开始吃力了。起初,徐桂兰帮王雨哲买粮食和日用品,每次家里做好吃的也都趁热送过去。“王大姐最喜欢我买的秋菜,她说好吃又便宜。”徐桂兰一边望着她与王大姐的合影,一边回忆道:06年,王雨哲的病情开始恶化,徐桂兰甘当她的贴身保姆和知心妹妹,每天给王雨哲买菜、做饭、洗衣服,每周都要陪着她洗一次澡。有那么几次,徐桂兰参加志愿者活动实在腾不出时间,就让三女儿丁梅陪着。有邻居好心劝告徐桂兰说,万一洗澡时发生危险怎么办,可徐桂兰问心无愧:“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怕落埋怨。”
  王雨哲没有收入,每个月只能靠儿女给些微薄生活费勉强度日。生活同样拮据的徐桂兰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有一次,徐桂兰与人闲聊时得知办理低保可以免缴暖气费,也可以减免水费、电费和煤气费。“要是王大姐能享受低保待遇,生活岂不没有后顾之忧了吗?”想到这,徐桂兰坐不住了。接着,她在一个月内跑遍了社区、街道、区民政局等单位和部门,终于为王雨哲办理了低保证。王雨哲握着徐桂兰的手说:“你对我的好,我这辈子是报答不了,等下辈子我伺候你!”
  徐桂兰陪伴王雨哲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没留下任何遗憾。前不久,在王雨哲逝世三周年的日子里,徐桂兰带着鲜花到墓地看望了她。“我9岁没了爹,11岁没了妈,从前看见谁有父母,我可眼馋了,王大姐比我大16岁,我一直把她当半个妈妈看待。能服侍她到最后,就当是我圆了为父母尽孝的梦吧。”徐桂兰说出了心中久藏的秘密,她看着墓碑上的照片,泪如雨下。
  短暂而厚重的六年光景,徐桂兰在王雨哲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温暖和孝心,是这份爱赋予了王雨哲延续生命的力量,也成为了徐桂兰的情感寄托。
  “雷锋是我永远的榜样啊!”
  徐桂兰说:“当年在矿务局机修厂的大礼堂里,我亲眼见到雷锋,亲耳听到他给大伙作报告。从那时起,雷锋是我永远的榜样啊!”
  徐桂兰在商业战线工作了三十多年,周到细致地服务和为了集体利益拼了命得付出是徐桂兰的本色。冬天,他为华丰厂的老红军送秋菜,一搬就是几百斤,没叫过一声累;单位男同志少,她主动顶夜班,连续半个多月撇下年幼的女儿,吃住在单位,没喊过一句苦。当上部门负责人之后,她更是日夜坚守,有一次险些丧命。
  那是一年冬天,徐桂兰在单位值夜班。她坚持自己留在外屋挨冻,却把另外两名一同值班的年轻女同志安排在里屋热炕上。到了半夜,徐桂兰感觉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她以为是白天工作太辛苦了,没当回事,后来开始上吐下泻,想开口求救已经喊不出声音,她使出全身最后一丝力气把窗户打开,然后向后一仰,瘫倒在地。到了第二天,里屋的两个人才发现徐桂兰晕了过去,她们喊醒了徐桂兰,打算背她到医院去,可是徐桂兰坚决不肯。“门市部不能没有人,我休息一会就好了。”倔强的徐桂兰为了工作,放弃了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后遗症。“当时也不懂,现在才知道是一氧化碳中毒。不过,我福大命大。”徐桂兰谈起这件事,云淡风轻。
  担任了十年全国人大代表的徐桂兰,深知帮助少数人是好事,能帮助一个群体意义更大。她经常深入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调查走访、征求意见,就露天矿钛藏等资源储量的有效利用问题、财贸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改革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等方面,先后提交了60余件提案,其中落实回城政策、物价、副食补贴、商业网点建设等,均得到了妥善解决。
  作为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骨干会员的徐桂兰,每周六务必会在南站地区疏导市民文明乘车,在步行街上劝导流浪人员归乡,每周日也会“雷打不动”地在劳动公园参加义务清扫,按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周末的“三顿饭”。在志愿服务问题上,徐桂兰有自己的想法:“我的钱不多,不能像有钱人慷慨解囊,但是我可以组织大伙一起捐,赵家30元、李家50元,凑在一起也能救急。”这些年,徐桂兰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一滴在付出,尽自己所能,从不间断。
  当选社区宣传委员的几年来,她成立了社区的学雷锋小组,召集了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季雅琴家小卖店着火,所有家当烧成灰烬,她组织邻居捐款2000多元,捐赠了衣物和生活必需品,给一家人带去了生的希望;失去双亲的赵元如今已经考上重点高中,她忘不了徐桂兰多年来对她无私的捐助;养老院沙发和座椅不能满足养员的需求,徐桂兰看见附近工地里有丢弃的沙发,第一时间雇车送到养老院,使养员们笑逐颜开;逢年过节到老红军、烈属家里慰问,送春联和营养品……徐桂兰把爱心化作一丝丝暖风吹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几十年来,老伴丁关东早已习惯了这个把钱往外拿、把爱心往外送、把脏衣服往家拎、把疲惫带进门的徐桂兰,“她年轻时早贪黑地干工作,退休之后又是早出晚归地‘学雷锋’,说实在的,我有过埋怨,不过后来,我也被她感染了,跟着她一起献爱心了。”如今,丁关东跟随徐桂兰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身体比前些年好了许多。
  徐桂兰虽出身贫苦、多遭磨难,却乐观坚忍、甘于奉献,她用爱岗敬业和助人为乐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人生,用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学雷锋践行了人民代表的神圣誓言。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徐桂兰,面容上刻满了深长的皱纹,双手骨节也因常年劳累而弯曲变形,但是流利的表达、清晰的思路、充沛的精力、不喊疲倦的整日奔忙似乎让我们觉得她还是个中年人,一点都不服老。“25年前,我患有右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当时医生告诉我最多活2年,可我活得好好的,这是生命的奇迹,我太幸运了,我要把幸运传递给更多的人。”
  徐桂兰爽朗的笑声,为冬日带来了浓浓暖意。
发表于 2013-2-2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我觉得徐氏宗亲网是注册对了!
发表于 2013-2-2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值得钦佩的人!
发表于 2013-2-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族人的善良在徐桂兰身上得到了充份的体现。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9 21:16 , Processed in 0.23083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