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5

[人物] 徐鸣翔:大商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9-130320164343S4.jpg
“商之大者,利国益民;融情于商,商之精髓”

——题记
  
  文/张建明
  
  采访徐鸣翔,是他刚率领宁波市侨商会经贸考察团出访海外归来不久。
  
  在宁波伯豪华悦主题酒店高雅、简洁的大堂里,笔者与他相对而座,徐鸣翔手持一部ipad,边点阅着里面的照片,边向笔者介绍:“这次飞翔蓝天5万多公里,往返航程80多小时,先后考察了墨西哥、古巴、巴西三国,走访在那里的宁波侨商会员企业,了解当地华商发展情况,寻求走出去发展的机遇,探讨可能与宁波合作的领域……,这在宁波侨商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全国侨商会组织来看可能也是首次吧”。
  
  此时他显得有些激动与自豪。但稍息,他又恢复了那种气定神闲的神态,与笔者娓娓道来新一届侨商会将要做的几件大事。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儒雅与自信。
  
  是的,这就是真实的徐鸣翔,一个活跃在甬港两地的新一代的宁波商人,沉稳、低调、务实、热情。
  
  在香港制刷业,徐鸣翔素有“刷王”美誉。他所执掌帅印的启发集团所生产的发刷产品,仅在美国就占有逾25%的市场份额,称其为行业先锋名副其实。就凭着一把小小的刷子,徐鸣翔为香港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2002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成为当年获奖的七名工业家中唯一的制刷业人士。由此,被人们称为是从冷门行业里走出来的青年工业家。
  
  同时他还荣膺“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院士”等殊荣。
  
  三十多年来,徐鸣翔从家庭作坊式生产起家,积跬步而行千里;从冷门行业入手,逆水行舟而奋进不懈;从单一的制刷行业,逐步拓展至医疗设备、光学仪器、楼宇地产、酒店商场、物流运输等领域,实现了事业的多元化、集团化发展。
  
  谈到事业的成就,徐鸣翔似乎不愿多费口舌,不时脸上还露出一点羞涩。是的,在他身上,看不到傲慢,没有造作,更没有那种游走于名利场上的生意人惯有的圆滑和世故。
  
  艰苦拼搏创业情
  
  谈到今天所取得的一切,徐鸣翔认为与年轻时的生活锻炼密切相关。
  
  1957年,徐鸣翔出生于宁波鄞州区(时为鄞县)。他与那个时代的青少年一样,遇到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文革”运动,迫使中断了学业,提早接受社会风浪的考验。
  
  由于父亲在香港当船员,徐鸣翔少年时的生活相对于周围的同龄人较为优越,但他没有选择游手好闲,年仅十三四岁的他毅然选择了做苦工。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经受着超负荷劳动的磨练,从而历炼出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
  
  为了能够有一技之长,他立志当一名电工学徒。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凭藉自身的努力,两年里他不仅全面掌握了电工知识,还学会了机械操作和修理,这正应了那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自己去悟。”良好的自学能力,为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学满出师之后,徐鸣翔依靠精良的电工技术,在周围渐渐小有名气,很快就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一次还担任了一项大型电基工程的总指挥,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他笑着回忆道:“那时我才19岁,负责指挥300多人架设线路,虽然年纪很小,但周围人都挺尊重我。”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感。
  
  1979年,徐鸣翔赴香港与父亲团聚。他先在叔父的工厂协助管理,一干就是六年。香港社会鼓励你有本事就去当老板,徐鸣翔在等待着机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欲出售,便凑资2万元与朋友合资收购下来,开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
  
  利用几台落后的老式机械生产一些简单的刷子,“启发”之路就这样起步了。不久因香港经济受金融风波的影响,合伙的那位朋友却釜底抽薪,撤资和拉走部分设备,背弃了合约。面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艰难处境,徐鸣翔没有气馁,他和妻子依然起早贪黑地工作。凭藉所学的机械技术,他对制刷设备“植毛机”进行了改良,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度过了难关。1987年,适逢香港和世界经济好转,国际市场对各类刷子的需求逐年增加,工厂订单增幅很快。他大胆除旧布新,与日本“菱电”公司合作,研制出香港首台电脑操纵的、半自动化制刷机械,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不久,徐鸣翔顺应经济趋势,选择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作为事业的发展基地,在东莞设立了投资内地的第一家工厂——龙翔机械厂。将半自动化机械销售给其它制刷厂。此时,他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
  
  这时候的启发公司,已经蜚声国际制刷市场。凭藉良好的信誉度和高品质的保证,很多世界著名品牌委托他工厂生产,市场分布欧美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单一的加工生产不能满足他的事业心,为了走上特色化发展之路,1995年,徐鸣翔带领研发队伍着手开发了一系列家庭装、旅游装,以及提供给专业发廊使用的发刷。徐鸣翔要求他的研发团队把高科技的元素注入小小的发刷产品之中。
  
  就这样,一批新产品应用而生了。有在模丝内加入含有负离子的物质;有加入电镀碳后的发梳,在加热后能释放远红外线,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等,至今“启发”已有百余项专利注册产品登记。与此同时,“启发”所创立的“美极”品牌也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了从贴牌加工到品牌化创立的华丽转身。
  
  回顾这段创业经历,徐鸣翔颇有感慨,他说:“只要坚持信念,打好行业基础,加上无限创意,定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其创业经历,真是值得时下有创业意向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借鉴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北京访问团
  
  众志成城同行情
  
  成立行业协会,维护同行权益,谋求共同发展,在当今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十多年前就能够对同行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备至,实属不易。
  
  成为行业的领头雁后,徐鸣翔所关注的已远远超过了发刷产品,所倾注的再也不是自己的一城一池了。最经典的实例莫过于他带领同行,对1999年6月欧洲制刷业联盟倾销投诉的有力回击。
  
  当年8月,欧洲制刷业联盟委员会接受申请后便发出问卷调查,但因大部分厂商放弃答辩,使欧委会于2000年5月单方面宣布对中国、香港、韩国等地区的发刷制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每个货柜增加48%,每件货品征收0.55欧元不等。由于与事实大相径庭,此举不仅损害了很多转移至内地的香港制刷厂家的利益,而且对整个中国制刷行业造成重创。对此,徐鸣翔当然不会答应。为保障同业利益和讨回公道,他广泛联络同行向香港特区政府贸易处寻求帮助,随后积极发起组团,专程赴北京向国家经贸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进行申诉。
  
  徐鸣翔代表制刷业的呼吁,引起了中国经贸部的高度重视,促成经贸部直接委派专员前往欧委会交涉。与此同时,徐鸣翔在北京和欧盟地区聘请了3名律师,搜集了大量的证据,提交给欧盟各国的贸易组织及政府机构。在外交和事实的双重压力面前,欧委会最终撤销了此项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的议案
  
  此事的圆满解决,不但维护了香港制刷业的利益,也使中国内地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制刷行业受益匪浅。由此,在香港制刷业界徐鸣翔受到了广泛好评。此事在香港工业界传开后,大家对这个年轻的“刷王”刮目相看。
  
  徐鸣翔从这件事中也悟出“众志成城方是行业生存之道”。不久,香港同业人士在他的感召下,由40多家企业组成的“香港制刷业协会”应运而生,众望所归的他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不错,同业联合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福音。但自加入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担任副会长、会长以后,徐鸣翔的关注点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以一个香港青年工业家的高度责任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
  
  建言献策香江情
  
  徐鸣翔认为,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成员虽然只有120多人,但均是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占到近10%,还有几十名各省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GDP产出总量达到1500多亿。因为只有获得“青年工业家奖”的人员才可以加入,所以协会发展较为缓慢。尽管如此,但协会的作用不容小看,特别针对目前香港的经济转型,工业是重要的助推力,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其影响力必然深远。出任副会长以后,徐鸣翔先后负责教育、公关小组事务,期间他积极参与会务,组织研讨会,推动研修课程,筹办考察团,更先后在《香港商报》、《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经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畅谈新形势下对香港工业转型的见解,为协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向特区政府诸多的建言献策中,徐鸣翔最亮眼的建言是:建立“边境自由贸易港”,推动品牌创新的策略。
  
  他的建议不是无的放矢,不是脱离香港实际,而是从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大背景下来分析的。
  
  在接受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徐鸣翔侃侃而谈。
  
  “香港的工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内地加入世贸后,出口壁垒终被打破,内地民营企业得以突飞猛进,给香港工业尤其是是传统出口工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香港工业产品的利润不断下降,市场逐渐萎缩。为摆脱面临的困境,香港政府应利用‘自由贸易’的政策优势,搭建合适平台,协助香港工业界拓展销售渠道,走品牌创新道路,提高香港产品在国际及内地市场的知名度”。
  
  “香港本土人口太少,市场容量有限,因此工业界必须把重点瞄准国际市场,尤其不能错过拥有13亿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金的内地市场”。
  
  徐鸣翔认为,香港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必须转变经营模式,由OEM、ODM向OBM转型,走品牌创新之路,走产品优质服务之路,做到这两条,就能培育不可替代的市场优势。
  
  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他建议香港政府另辟蹊径,在内地与香港边境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建立一个集市场营销、贸易零售、研发创新、物流服务、旅游生活等系列配套的特色大市场。这个特色大市场,被他称之为“边境品牌自由贸易港”,以此推动香港工业界走品牌创新之路,引导工业界创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好一个金点子!此时的徐鸣翔早已脱离了一个小商人的思维,好比涅槃重生,他的视野已经升华,他的商业境界更加广阔了。
  
  他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定位,从内地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着眼,从“珠三角”“长三角”已融入香港经济的现状出发,仔细分析了香港会展业、旅游业、服务业的今昔景况,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又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乐为政府架桥梁、提建議。他说,自己這樣做目的是重塑香港优势,突破困境,再造辉煌,创建香港工业新体系。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香港青年工业家的强烈责任感,以及浓郁的香江情结。
  
  徐鸣翔对笔者说,香港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创业成长基地,我不能忘记香港政府和人民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人要有感恩之心。
  
  越鸟南飞故园情
  
  关注香港经济发展的徐鸣翔,当然更难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宁波。所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早在1992年他就在宁波鄞州区开设了内地的第二家工厂——宁波启发制刷有限公司;1997年他又投资华狮啤酒(舟山)有限公司,以后陆续在家乡创办了橡胶制品、电子产品及与法国合资的洁威制刷有限公司。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宁波经济搭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家乡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徐鸣翔以一位实业家的眼光看准了这块热土,在他人生的座标上又定下了新的起点。
  
  2001年6月,他与鄞州工业园区签约,投资2500万美元创办工业城。不到两年时间,首期179亩土地、13万平方米的厂房全部建成。除了自己在宁波投资的所有项目进入了工业城外,他还以此为平台“筑巢引凤”,为家乡招商引资。
  
  2002年5月,徐鸣翔邀请由香港8家商会20余位港商组成的“宁波经济发展考察团”专程到宁波考察,增强他们到宁波投资的信心,提升宁波在香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几天时间里,他带领大家参观工厂、港口、开发区;听取海关、税务、劳动、工商等部门的介绍,考察团成员对宁波大有相识恨晚之感。徐鸣翔集自己投资家乡10余年之经验,感慨地说:“宁波不但交通运输发达,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而且各级政府开明、开放,有很好的宏观配套制度和设施;宁波还邻近上海,更是搭上了大中华经贸发展的快速列车,我对投资宁波的前景看好。”
  
  从那次组团以后,徐鸣翔马不停蹄地先后组织了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香港各界商会、香港和日本的注塑机协会、香港黄大仙工商联会等一批批客商来宁波考察。为此,有时一月之中他来回香港、宁波要好几次,还专配2名秘书具体联络。他既出力又出钱,有人问他为何乐此不惫,他總是憨厚地笑道:“为了家乡的事嘛”
  
  进入新世纪以来,徐鸣翔根据家乡发展高端服务业、地产业的需求,又挥写出投资大手笔。具有五星级标准的伯豪华府大酒店、伯豪华悦主题酒店、“钱湖天地”大型综合商业广场、“半岛华府”别墅地产等一批高档次项目纷纷落成,他确立的集团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在家乡得以成功实现。
  
  由于对宁波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徐鸣翔分别被授予为鄞州区“爱乡楷模”、宁波市“荣誉市民”、“2009十大风云甬商”等称号,并被推选为宁波市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委员和宁波市侨商会会长,在社会事业的舞台上继续展示他的风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鸣翔先生当选2009十大风云甬商
  
  引领侨商发展情
  
  2009年徐鸣翔当选为宁波市侨商会会长,2012年蝉联会长。他对笔者坦言道:“大家选我当会长,我更多看到的是信任和責任。為了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我要在家鄉的這片熱土上,更加發奮努力,做好‘三個服務’,就是服務國家,服务寧波建設大局,服務好僑商企業會員。”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這不是徐鸣翔的風格,他繼續保持低調、務實、效率的风格。
  
  首先从老会长葉泰海手中接过建造好“宁波侨商会大厦”的重担。
  
  “宁波侨商会大厦”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高73.2米,座落在宁波城市新地标——南部商务区的核心区域,是區域內總部經濟、辦公集群樓的標誌性建築,於2008年12月開工。無論是上級領導還是會員們都對大廈能高質量地盡快建成,抱有很大期望。
  
  徐鸣翔清醒地知道,這幢大廈的“份量”所在……。
  
  大廈由僑商會牽頭、會員共同參與、自籌資金興建的,這在全國僑商組織中還是首例。必須保質保量、高效、廉潔建成,向社會交上一份優秀答卷。
  
  高樓大廈平地起又談何容易?有千頭萬緒的事面對着他。
  
  大廈建設期間,他一月數次奔波於甬港兩地,在市僑辦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緊緊依靠僑商會歷屆領導和理事會成員,依靠工程建設人員,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尤其在資金籌措、股份認購、工程進展、裝飾方案、建築質量等大事上,他絕不含糊,認真嚴謹地把好關。
  
  他多次召開會長會議聽取匯報,集思廣益,討論難題。還深入工地,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使自己把握有針對性的發言權。當工程進入掃尾階段後,他及時組織會議,落實大廈的功能分佈;成立“業主委員會”,確保大廈的使用和管理;討論拟定落成慶典儀式方案。
  
  那段時間,徐鸣翔真可謂是馬不停蹄。在履行好會長責职的同時,“啟發集團”旗下還有許多事業要發展。秘書根據他的要求,每週的日程都是排得滿滿的。為了騰出更多的工作時間,他經常座晚班飛機;有時誤了香港的航班就從深圳轉道。他放棄正常的休息天,推遲於家人的度假計劃,他滿腦袋是工作,以致朋友們稱他為“工作狂”。
  
  徐鸣翔明顯地瘦了,原來那微微凸出的肚子也小了。他调侃地說這樣好,不用花錢減肥。有人問他累嗎?他回答,創業就得付出,幹事業就要有這股勁。
  
  2011年6月10日,“宁波侨商会大厦落成庆典仪式”隆重举行,国务院侨办、浙江省侨办以及全国部分省市侨办和侨商会的领导150多人出席,并参观考察了新大厦。国务院侨办领导高兴地称之为“中国侨商第一楼”。
  
  徐鸣翔笑对笔者说,“侨商第一楼”名称好听,但只有切实发挥其功能,把它真正建成“侨商之家”,才名副其实。面对崭新的大厦,他经常思考的是,搭建会员事业发展平台;为政府招商引资做好“红娘”;多组织会务活动,主动“走出去”寻求发展商机。
  
  近三年来,宁波侨商会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号召,多次组织会员企业赴新疆、甘肃、青海、贵州、江苏、河南、河北、四川、安徽、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进行经贸考察,使会员企业的投资触角不断延伸,发展空间扩大。已有部分会员分别在江苏、四川、江西、湖北、湖南、山东、内蒙古等10多个省进行项目投资,总投资额过亿元。
  
  同时,还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浙洽会”、“消博会”、宁波国际服装节、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为他们提供与海内外企业家共同交流、合作的良机。
  
  “这些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我要做些什么”?
  
  在徐鸣翔看来,人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而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的精彩。他并不认为财富最能给人带来成就感,而是活着做些什么事?能做多少事?给社会和他人做了些什么?才能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
  
  面对连续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当前侨资企业都普遍面临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的困难。如何加大为他们服务的力度,是摆在徐鸣翔和其他副会长面前的新问题。
  
  为此,去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市侨商会对鄞州区融资租赁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决定依托侨商会优势,积极向政府和上级金融机构呼吁,筹建宁波市侨商会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实现侨资企业间的互帮互助。此举在侨商会中得到广泛响应,实质性的工作早已启动,2000万美金的股本金基本募集完成。徐鸣翔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将建议公司名称为:“宁波侨商融资租赁控股有限公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宁波侨商会大厦
  
  夫妻同心慈善情
  
  徐鸣翔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康慧君也是宁波鄞州人,与他共同赴港创业。几十年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他们育有一双儿女,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后,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继续读研深造,女儿还在英国读书。
  
  夫妻俩抱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富不忘慈,济困济贫”。
  
  作为香港甬港联谊会的副会长,早在2003年,他就委托宁波甬港联谊会,向家乡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大米、食油、棉衣、慰问金------,坚持多年,从不中断。为此,家乡的侨务组织给他的感谢信中说到,古人云:“君子之大者莫过于为善也”。先生远居海外,心系故园,是对地方慈善事业的最大支持。
  
  凡是有贫困学生和家庭,徐鸣翔都会以太太名义命名的基金会予以帮助。他们在鄞州区建立了“康慧君贫困学生助学金”、“康慧君助孤基金”。
  
  “我有一位‘香港妈妈’,她用7年时间帮我完成读研的梦想”。一次在“康慧君贫困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上,鄞州女孩毛巧梅激动地说。当她再次见到了专程来参加捐赠仪式的“香港妈妈”,俩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毛巧梅是首位通过“香港妈妈”的帮助考上研究生的学子。她的父亲因重病失去劳动力,母亲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从2006年读高一开始,康慧君一直关注着她,连续7年给她送去助学金,使她考上了浙江财经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她说,这是给“香港妈妈”最好的礼物。而此时挂满幸福笑容的康慧君嘱咐她,“你一定要安心学习,有困难,再跟我说”。
  
  “康慧君贫困学生助学金”每年向50名鄞州贫困高中生、大学生捐赠10万元,并作出承诺,只要学生还在读书,助学金就不会断。
  
  这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品格,这是一股雪中送炭的温暖,他们的爱心将会使家乡的春天更加生机盎然。
  
  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徐鸣翔又建立了“启发工业慈善扶贫基金”;举办“半岛华府,爱心有嘉”慈善酒会;担任了大型慈善活动——“深港西部通道百万行”联席主席;捐赠内地地震雪灾地区;捐助国家游泳中心等项目。
  
  徐鸣翔一直认为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事情要让专业人士去做。他尽量摆脱事务性的工作,多思考一些战略上的决策,或者腾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充电”。
  
  近年来,他两次参加清华大学为香港工业家举办的高级研习班,完成了菲律宾比立勤国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的学业,还担任了清华大学(香港工商界)校友会荣誉会长。
  
  如今的他有时会去打打高尔夫球,享受茵茵绿地与蓝天阳光带来的闲适;有时会约上家人或朋友去高歌一曲;有时会与几个收藏同好去品尝玉石。他相信老子的“无为而治”。对于他的工厂、地产、酒店、商场等诸多事业,他不再亲力亲为。他说要抽出更多时间来多做一些社会事业。
  
  徐鸣翔讲述着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语调始终平和,表情始终谦虚和善。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对学识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已超脱了人们在一般意义上对商人的通俗印象。
  
  其实,享受着精神的不断充实与升华,对于一个企业家和商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启发工业城
  
  香港《宁波帮》杂志供稿
(dnn)

发表于 2013-3-2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宗亲的骄傲
发表于 2013-3-2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徐氏宗亲网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13-3-2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取到了经商的真髓,事业必定会大发展。
发表于 2013-3-21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了不起!
发表于 2013-3-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族人的优秀人才,值得称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5 00:41 , Processed in 0.22060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