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2

[人物] 徐秋楠:继续母亲没做完的“特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4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67E77F6278CE0EED9DF1A66A42AA101F.jpg
好人语录

  一旦干上,我就离不开这些孩子了。我的心灵被触动,越来越感到这些孩子太可怜,这些家庭太不容易。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每当周末,看着家长平([url=]微博[/url])平安安地把孩子接走,又平平安安地把孩子送来,我就很欣慰,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有一位年轻人,他原本在北京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但是,为了母亲的遗愿,他接过“特教”的重担一路走来,成为“天津市十大真情人物”、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候选人之一。

  3月15日,记者来到“圆梦特教中心”,被徐秋楠和他母亲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特殊教育特别艰难

  在南开区保山道瑞丽园一栋居民楼的一层,记者找到了没有任何标志的“圆梦特教中心”。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居室单元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住着12名特教学员,都是寄宿生,一般是周末接回家周一再送回来,也有逢国庆、春节等大节日才接回家的。

  徐秋楠正给一个孩子添加衣裳,套上毛衣,让他往下抻抻。这么简单的动作,他不会。手把手地教他,做一下,不做了。还得一边鼓励着,一边教他做。

  穿鞋简单么?不会。吃饭简单么?不会。大小便简单么?不能自理。在我们看来,连小孩子都会做的事,举手之劳,对于这里的有些孩子来说,确是难上加难。

  一个孩子到了排便时间,徐秋楠又搀扶着他去厕所。他说,装在裤子里,给他们擦洗倒在其次,主要是他不舒服,多难受啊!

  这里的学员都属智障残疾,一类是唐氏综合征,像舟舟那样的孩子;一类是自闭症患儿;还有一类是脑瘫。

  我们刚说了几句话,一个小男孩走到徐秋楠身后。他说是某某吗?那孩子就贴在他身边,又跟我凑得很近。不论哪个学员,在他身后,不用说话,听走路的声音,就知道是谁。他对孩子熟悉的程度,让我惊讶。他说其实这没嘛,天天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如指掌。

  这个8岁的小男孩儿,长得挺俊,两眼有神,怎么不去上学?

  自闭症的孩子,表面上基本看不出来,跟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但他不会说话,不与人交流,“壳儿是好的,芯儿坏了”。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比脑瘫孩子的父母更痛苦。脑瘫的孩子有问题,能看出来,认了。这样的孩子,表面看,什么问题也没有,父母不认头啊!

  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照料他们的生活,最困难的是什么?最难的是你“有理讲不清”,与他们进行语言上的沟通非常困难。因为他们90%以上的不会说话,基本没有语言能力,只能从行为意识上进行简单沟通。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走动、能自己吃饭,这样的孩子有五六个。剩下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半瘫的,吃饭、喝水、大小便都需要老师帮助,包括穿衣、睡觉,给他穿,给他脱,抱到床上,盖好被子,半夜还得起来照看几次……

  在这个所谓的“中心”,在编员工只有3个人,徐秋楠是主任、是园长,又是教员,还身兼采购员、后勤维修员等等,上下水堵了、灯泡坏了、电闸掉了……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就为了能省钱。一个做饭的阿姨,还要兼做服务员和保洁员。还有一个夜班老师,负责孩子的夜间管理和服务。

  一个人身兼数职,是为了尽量减少固定开支,因为收取的“特教费”只能维持正常运转。好在不时有志愿者过来帮忙,其中,就有两位“不在编员工”徐秋楠的爱人韩丽、他的父亲徐子英。他们帮着做一切能做的事,出工、出力,就是不给工钱,是特殊的“志愿者”。

  徐秋楠说,没有我爱人和老父亲的鼎力支持,没有社会上众多志愿者的支持,这件事情,我很难做成。所以,我心怀感恩。

  一个大男人,天天给这些孩子做特教,喂饭、擦屎擦尿……久病床前无孝子,伺候爹妈都没这样过,他怎么就能坚持下来呢?何况,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不能赚多少钱……你没有办法解释,只能从精神层面去解读,来理解他所做的事。徐秋楠没觉得自己有多高尚,他只是觉得被需要。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这些家庭和孩子需要我。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母亲做不了了,我来接着做。就这么朴素、就这么实在。

  杰出母亲特别爱心

  徐秋楠的母亲孙惠萍荣获2011年“天津市十大杰出母亲”称号,她把爱献给了智障孩子,献给了特教事业。她是含着笑离开这些孩子、离开亲人、离开这个世界的。

  徐秋楠说,我母亲对荣誉看得很淡。她做特教,不是为了什么荣誉,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和家庭。如果为了荣誉,就不做这个了……

  母亲孙惠萍干了一辈子幼儿教育,原来是纺织机械厂幼儿园园长。她家在南开大学附近,工厂在河东二号桥,骑自行车上班,路途遥远。不论严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她总是很早就到岗,最后才离开。小秋楠最盼望在星期日或节假日,能跟着母亲去动物园、公园,或去看电影,母亲也一次一次地答应过他,可是,母亲总是忙呀忙……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纺织行业跌入低谷,许多企业不景气,以致破产,动员职工离岗。孙老师多年积劳成疾,就办了“病退”。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身体感觉好多了。她最爱孩子,离不开孩子。赶巧,她家附近一所国办幼儿园招聘临时工性质的幼儿教师。她条件优越,应聘到园里的“特教班”任教,从此开始接触“特殊教育”。

  她是一个很钻研的人,自学了许多“特教”知识。她发现有的孩子相对聪明一些,是可以再塑造的。经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有的孩子就能进启智学校上学了。家长十分高兴。如果只是一般的看护,孩子就荒废了,将来可能连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了。主动要求孙老师给孩子进行强化训练的家长有好几个。特殊教育的个体针对性非常重要,千篇一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看着这些家长恳求的目光,为了这几个孩子和家长,孙老师就把几个孩子领自己家来了。

  徐秋楠说,那是1990年,我刚上初一,我们家40多平方米的一个老式偏单,住进来好几个孩子,成了“圆梦特教中心”。

  孙老师在特殊教育方面,探索了很多东西,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办法。比如,轻微脑瘫的孩子、轻微自闭症的孩子,经过她的雕琢,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出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她培养的孩子,上启智学校的很多,还有上正常学校的孩子呢。母亲把她多年探索总结的“独门秘笈”传授给了儿子。

  徐秋楠说,其实,所谓的“秘笈”,核心就是一个字爱!大爱无疆,大爱无痕。

  让他理解了母亲的大爱之心,让他最感动的有两件事:

  其一,放不下对孩子的爱。

  2008年奥运之后,母亲有点儿咳嗽,到年底,感到身体支撑不住了。她首先想到的是这些孩子怎么办?曾经想转包给别人,但没人愿意干这个。母亲就把我从北京叫回来,让我帮她干一段时间,等身体好了,她再接着干……直到过了2009年春节,才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肺癌晚期。小细胞癌,复发率比较高的那种。在总医院做的手术,开始挺好,4个月后一复查,已经转移到脊椎和脑部了。放化疗、伽马刀、中药,还到北京去治疗,能做的都做了。

  化疗太痛苦了,呕吐、吃不下饭,最后把胆汁都吐出来了……真让人心疼得慌啊!熬过那个阶段,能吃饭了,精神好些了,天气好的时候,母亲就执意过来看看孩子,帮助我做些工作。直到2011年,我开车送母亲去化疗,那时,她已经有些糊涂了,但心里还装着这些孩子。直到母亲丧失语言能力之前,她还断断续续向我传授对某某孩子的教育方法……那时,我的泪往心里流啊!

  其二,一心只为别人着想。

  母亲确诊后,让我别跟家长说,她怕家长担心,万一她身体不好,没人干了,或者干不好,自己的孩子怎么办?她不想让家长们为这个事揪心。她说,就是有一天我走了,也别告诉家长,别给人家添麻烦。

  母亲就是这样的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不管什么事,都想一个人自己扛着……后来,媒体有了报道,家长们都知道了,埋怨我为什么不告诉他们。我说我得遵从母亲的嘱咐呀。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影响你们的工作和正常生活。我理解,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母亲不想让别人看到她消瘦、脆弱的一面。母亲要强一辈子,总是精神抖擞的,躺在病床上,呼吸也困难,那不是她一贯的形象呀。她希望她走的时候,在别人心目中,还是那个热情、能干、坚强的孙老师。

  2012年春节过后,病情突然恶化。母亲可能有预感了,她攥着我的手说,你记住了,到最后可别抢救我。你把我救过来,把你爸爸害了,他够辛苦了。跟植物人一样了,还要他伺候……

  母亲在病危的时候,想到的是亲人、是家人。但亲人肯定会竭尽全力地挽留……还好,母亲到最后也没有疼痛,走得很安详。每个人都感到非常惋惜,她才59岁啊!说她是过度操劳给累病的。母亲后来担心我,嘱咐我别太累了,是不想让我重复她的路。

  母亲遗愿我来继承

  徐秋楠毕业后就到北京工作了,经过多年打拼,有了一份年收入10万元左右(超额还有奖金)的职业。2008年年底,他却听从母亲的召唤,回到天津毅然挑起“特教”的重担。

  朋友听说了,颇感意外,你一个大男人,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去当“保姆”?去伺候那些智障孩子?你大脑进水啦?

  老板也舍不得放他走。给他一年的假期,基本工资照发。如此优厚的待遇,就是希望能够挽留他,只要他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到公司来。

  其实,刚开始,他也不太想干。一个大小伙子,在外边跑了多年,干得也挺不错的,干嘛天天把自己闷在屋里弄这个?

  那天,母亲跟她谈了很多,也谈了很久。母亲说现在外面没人愿意接手这个“特教中心”,如果我身体撑不住了,你又不能帮我干一段时间,这些孩子就都得回家。回家,父母就得安排人天天看着他。可是,这些孩子在这里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生活规律和节奏也形成了。一旦打破这个,孩子和父母都会很痛苦。这一个孩子,影响的不是一个家庭呀!至少是3个家庭,他和父母的小家、他姥姥姥爷家、他爷爷奶奶家。这个世界上的职业有几百种,做什么事情能够服务一个人,对几个家庭都有好处,没有几个这样的职业吧?

  母亲的话让徐秋楠怦然心动。如果我不能接过母亲的重担,这些孩子怎么办?这些家庭怎么办?他感到了一种被需要的责任。

  他答应母亲先干半年试试。结果,一旦干上,就离不开这些孩子了。心灵被触动,越来越感到这些家庭的不容易。

  他说,如果母亲不搞特教,搞个民办幼儿园,会省心省力很多。可是,她和这些孩子有感情了,和孩子的家长有感情了,她舍不下他们。我原先对母亲的这种特殊爱心理解不深,等到我做了这个工作,接触后走进去,忽然就理解了母亲的爱心!我也无法割舍,没有办法放下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母亲没做完的事业做到底的重要原因。

  母亲做的都是小事,平凡的、琐碎的,甚至是很多人不屑做、不愿意做的小事。但她确实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特殊家庭。我理解母亲的高尚,是她的坚持精神,能坚持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

  是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来,最难。

  徐秋楠出生于1979年,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聪明、热情、上进,但也有情绪波动、心烦,甚至在超强压力下感到难以承受的时候。

  刚开始,他挺不适应的,就强迫自己进行身心调整,每周打两次羽毛球,与同学朋友聚聚,倾诉宣泄情绪。锻炼还能增强体质,“特教”是个很累的活儿,对体力、心力的要求很高,你身体不好,顶不住的。办公桌上有一套茶具,是一位球友送的,让他忙里偷闲玩玩小茶道,喝点儿茶,调整一下疲倦的身心。朋友的关心让他倍感温暖。他喜欢看历史书,也喜欢旅游。可是,他现在只有每周六是所谓的“休息日”。没办法,人手紧张,“双休日”对这里的员工还是一种奢望。节假日,有一个学员不走,就得全面服务。今年春节就有一个孩子没走,除夕之夜他带着那个孩子到爷爷家过春节。爷爷今年93岁,给孙子的善举竖大拇指,说好孙子!

  徐秋楠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乐趣在哪里?一代一代的人,总是向苍天发问。每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回答,我认同了母亲的回答。感受到母亲的幸福观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每当周末,看着家长平平安安地把孩子接走,又平平安安地把孩子送来,我就很欣慰,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作者:肖秋生
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发表于 2013-4-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规教育的补充。
发表于 2013-4-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我想我是一天也不能离开徐氏宗亲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0 00:56 , Processed in 0.19892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