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58|回复: 1

[热点] 徐寄棚:不为自己的弱小而放弃对灾区的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Img374739310.jpg
清晨,天未亮,徐寄棚就开始为受灾的芦山人熬粥

  四川新闻网5月3日成都讯(记者 张燕 张真)

  尽管只是成都众多杂乱的菜市场的一个小包子铺老板,80后四川小伙徐寄棚在得知芦山地震的那一刹那,一样的感同身受。

  为芦山做包子

  芦山地震时,徐寄棚还在机场附近小区的高楼里睡觉。得知是在毗邻汶川的芦山地震后,他并没有选择在第一天就冲去灾区。“第一天关键是救人,我们不能去添乱。”第二天,他邀上两个自己开公司的朋友一同开车,从自己的包子铺里装上近30袋面粉和蒸笼等炊具,以及5个员工一起赶去震中芦山。

  震后第三天开始,很多知名的餐饮企业已经在芦山街头为灾民和救援人员生火做饭,但早餐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徐寄棚就是为灾区填补的这个空白。

  在灾区的几天里,他和员工每天凌晨3点多开始和面,到天亮时灾区的百姓和救援人员就可以排队领到热腾腾的包子、馒头和稀饭。

  每两天,带去的近30袋面粉就用完了。徐寄棚特意跑到雅安去紧急采购了30袋,后来又有来自陕西的爱心志愿者为他送来了50袋面粉。

  前天晚上,徐寄棚回到了成都,又回到了他在菜市场的包子铺。那个小小的店面,一个月下来盈利也不过2千来块,但是徐寄棚并不认为自己力量的弱小而放弃自己对灾区的关爱。“我们都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吧。”徐寄棚说。

  记者手记:一个包子的温度

  在源源不断涌进灾区的爱心中,与动辄捐赠千万过亿的大型企业相比,徐寄棚小小的包子铺,注定难以被媒体关注。但是,当在余震中无法安睡的人们,在带着寒意的清晨走出帐篷时,手中能捧到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那一刻的温暖和满足,或许此生难以再复制。

  徐寄棚说,并不认为自己力量的弱小而放弃自己对灾区的关爱。有时,尤其是在巨大的天灾面前,一个包子的温度足以温暖人们苍凉的心房;一份小小的、平凡的爱,就能洒满人间,牵引人们找到幸福的方向。

  “他是个好人,虽然很普通。”瞭望周刊记者周范才如是评价徐寄棚。徐寄棚的故事正是他讲述给我的。周饭菜说,他是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外认识徐寄棚的,当时这个小伙子正在熬粥。匆忙间互留了一个电话,周范才从灾区到成都后,所驾汽车没油了,“当时前不挨村后不挨店的,我很绝望。”周范才说,他突然想到了徐寄棚,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求助,“不曾想到,他不到半个小时,就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我眼前了。”周范才说,分手后,他很想写写这个小伙子,但他的故事普通淡薄的犹如一杯白开水,以至于他无从下笔,但心中的那份感动却又久久不能平复。

  作者:张燕 张真
发表于 2013-5-4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徐氏宗亲网,我的最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 12:40 , Processed in 0.49287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