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3

[评论] 徐雪泥:“到此一游”背后的政府之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cae225f39cf4823bd0641d8950e0931.jpg

  日前,有几名驴友在泸州一论坛上发布自己穿越叙永鸡罩山风景区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显示,“泸州XX徒步群到此一游”等字被写在当地一根石柱上,这一举动引发了网友的声讨。(6月15日四川新闻网)
  无独有偶,南京游客在埃及神庙上刻上“到此一游”,有人戏称“丢脸丢到了国外”;市民陈先生在武当山旅游时,在石壁上连签全家人6个名字的“到此一游”,并同时刻下游客的家乡所在地,被网友们惊呼为“最强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频现,主观原因当然是国人的劣根性,素质低下、缺乏公德心,骨子里喜好扬名立万,羡慕榜上有名,或者是自我存在感、认同感较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不足,故以此方式满足虚幻的存在感。甚至有网友调侃,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只会写“到此一游”,这是创造力的贫乏,百书不厌只能是一种无力、无趣的雷同。
  然客观原因呢,政府部门的责任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点。
  教育缺失导致素质低下。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既然排在首位,足以见其重要性。传道就是要传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平天下之道。看看现在咱们的教育,自打一上学,无穷多的补习班,无穷多的科目作业,无穷多的比赛考试,无穷多的以分数定命运的门槛,如此“无穷”之下,道德素质就变“穷”了。
  文化导向的偏离导致传统文明的失落。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名山大川、亭台楼阁几乎都留有古人的痕迹,物因有了文字而多了无限底蕴,文字因有物的存在而多了几许灵动。不论是《题西岭壁》还是《赤壁赋》,不论是《黄鹤楼》还是《滕王阁序》,都成了留传千古的文学经典。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更多的是崇尚快餐文化、西方文化、娱乐八卦文化,那些古人积淀了千年的文明瑰宝,则是被遗忘、被消失。没文气、没内涵的“到此一游”只能反映内心的虚无。
  监管不到位助推歪风斜气的滋长。不文明行为遍地开花,景区管理一直缺席。或许景区也有自身困难,但又有哪个景区真正把治理“到此一游”提上了议事日程?真正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进行过规劝、处罚?景区不管“到此一游”,显然是对“到此一游”的纵容。
  如何根治“到此一游”,还文明出游于公众,真正提高旅游形象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加强监管可治标。旅游相关部门、景区要加强对不文明行业的纠正、规劝,一旦有人在管,那种从众的不文明现象自然也就能中止。再者,可仿照“行人闯红灯罚款”制度,对不文明现象且性质恶劣、屡教不改者予以处罚。用处罚来惩罚过错,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再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让那些不文明行为不敢露头。
  完善教育可治本。在教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了传输个人品德、社会道德,提高个人素质。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品德的人才是新社会该有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基层政府的作用,拟定村民公约,学习新道德、新风尚,从骨子里根治不文明的劣根性。
发表于 2013-6-1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虚伪之人,做出低下之事。
发表于 2013-6-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脑袋空不要紧,关键是不要进水
我一天不来徐氏宗亲网就不爽~~~~
发表于 2013-6-20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低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5 05:01 , Processed in 0.24153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