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5602|回复: 23

[家谱] 徐立纲台门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5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培午 于 2017-10-6 17:09 编辑 ( J" w& K! [4 Q: c

* s$ h- p& L$ D转自“木莲藤”的 《目莲巷杂说6 _) n; E0 Z  V- o  }- F
; _  B$ A, Q4 F- y
目连巷口夕阳斜,细雨东风湿杏花,酬字堂前双燕子,不知今日属谁家?”, o- c% u; [" H2 U* {& @! E0 f

% A7 U4 D; C* O: T" H% x4 q ' O; I0 o2 b& Q9 t, b% T' q1 ^
      目连巷(木莲巷),位于绍兴东郭门内,是旧时绍兴城内一条比较有名的巷陌,也是一处人文史迹较为丰富之地域,明清时期多称目连巷,民国时叫木莲巷,解放后为鲁迅路上的一段。其具体起止位置不十分明确.据当地人们习惯说,大约东不过孟家桥,西不过禹迹寺覆盆桥,长度约为三百米左右;但又有明确一谓木莲巷口处,其地标即燕甸弄与鲁迅路交汇处,既有巷口之名,应该是它的起点或终点,或应该是起点,是巷的东端,巷的西端还是禹迹寺覆盆桥。巷口原有南北走向之木莲桥,桥南即越中著名园林——沈园,原桥早已拆,易地建成他桥。$ y9 r0 e6 }+ W
           目连巷的路由青石板铺就,巷南巷北两边房子差异很大,巷南低矮小屋临河而建,多住穷苦人家,小屋间时有临河空地一大块一大块,正对富裕大户人家府第之台门,空地是不能造屋的,只供大户人家造踏道、埠头,为大户人家之水路交通出行、提货、洗漱用。
* _4 B- F7 j6 d- q. k   
) z* U1 ^# |/ \    巷北的房子可不一样了,坐北朝南,大多是台门建筑,一个接一个毗邻而建,少有平房,更无空地,有四扇头的黑漆大灰台门,有六扇头的竹丝台门,有双扇头的石雕石框台门,有八字开的,有大门斗的,门前还有旗杆石的,有进士台门的,也有叫状元台门的,但大多以姓氏来称呼的,门前空地开阔直通河埠头,河埠头建有元宝踏道。台门口有建有二、三级石阶,台门大多是紧闭着的,偶尔有人进出,衣着整洁、考究。看起来这些台门高贵而神秘,很有气势。" S3 d7 R, c5 A5 d9 U
       说起目连巷有名气而富有人文史迹,倒确实不假。
4 l! p6 o2 c  n3 t
" j1 A; Y: A- p/ k: s
& U5 A& O" p- N& K) U4 X    巷西有禹迹寺,禹迹寺历史悠久,公元416年由晋骠骑将军郭宅改建,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灭佛(会昌法难)时被废,六年后,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复兴。南宋建都临安后,宋代南渡的一些中原士大夫、文人墨客大多汇集在杭嘉湖、宁绍一带,其中官至礼部侍郎的江西诗派大佬曾几(文清公)就寓居于禹迹寺东侧,南宋大诗人陆游当时就在禹迹寺拜师曾几学诗十余年,而曾几的曾孙曾黯又是陆游的学生。曾几在禹迹寺多年,后在禹迹寺善终,归葬于绍兴府城东南四十里之凤皇山。2 d+ e8 R7 U/ u: s; `0 h- n
      被人誉为自苏东坡后,五百年一现的复合型文学艺术大家徐渭(文长先生)与目连巷也有极深渊源,文长先生在目连巷先后租(借)住过二次十多年(文长一生居住地搬迁十余次,目莲巷是其重要创作的时期),一处叫“一枝堂’;一处叫“梅花馆”,(按畸谱。但现不知其确切位置,早三十年或许还能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那时鲁迅路木莲巷还有些旧底子,现在是什么遗迹不复存在了)徐文长先生还在目连巷附近(好像是南街“双池头”这个地方,这个“双池头”非现圈于儿童公园内之旧地名板马庄处“双池”)购建过自己的十余间房产,称之“酬字堂”。
1 G/ n$ U. K, r6 M4 u6 \     
1 q2 h) E$ J. ~% m$ t6 v5 o     篇前所录七绝诗一首,乃明万历年间徐渭幕友沈明臣来“酬字堂”及目莲巷访文长先生而不遇所作,题名《过文长故业作》。(唐刘禹锡之乌衣巷诗为其母本。但读起来倒还是朗朗上口而富有意境)。
: x9 s- V+ g0 @0 }# i" G( X      而徐渭的重要老师,明代进士,做过御史,长沙知府的会稽人季彭山先生,也居住在目连巷,后彭山先生解职回乡也在禹迹寺讲学,而彭山先生是绍兴又一位重量级人物、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的学生,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彭山先生为王学得意传人,因此王学多少也影响了徐渭的人生观。9 K' b' |$ G+ R& E' z; I
      不知我们小时常玩过的“进士台门”是不是这些大人物住过的地方?或许是!& g% O* S5 A0 |0 E. m* D
        q8 y* @- \! G; H: O2 X
     再说目连巷东,还有一个很不一般的台门,俗称‘徐立纲台门’。此台门五十年前已经没有大门,但台门斗极有气势,门口三档石阶,台门高而大,高有二丈多;阔也二丈余,上有门楼,门楼呈绛红色带有木雕及考究窗轩,门前青石板(十五、六米)铺到河沿。
1 V$ V0 v3 V3 N/ k: l1 P. |6 e        
$ y$ [! S" @: V+ v# B$ r      府第建有门楼的,在绍兴十分罕见,古代官宅建造有严格形制规定,非现在巨富可随心所欲购建豪宅别墅;且颜色也有规定:一般民间宅第最多只能用白、灰、黑色之粉墙黛瓦(粉墙黛瓦原来就是这样规定下来的)。象萧山街董探花台门、缪家桥史状元台门、目莲巷进士台门、南街谢家台门、还有草藐桥杜家台门等均未建有门楼,门斗也不及徐宅高而阔。
% ]6 i- S% t! T* E/ e      

% V( @! C' e- z! G: e      五十年前,我数次去该台门,走上台门就有肃然起敬之感觉,时里面居住又一位大人物:中国近代著名书画大师徐生翁先生,生翁先生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是被人们公认的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其书法以孩儿体著称,绍兴香炉峰上近瘦牛背处(两块巨大的圆状石旁)有一石壁刻有:‘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大片,就是徐生翁先生所书之孩儿体。现绍兴籍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即徐生翁之门生,沈老6岁就受教于生翁先生,现沈老先生为中国书协理事、兰亭书会会长。但生翁先生虽住此地且非徐宅之后。$ n. }, H9 u& F; z0 g, W
     
, A/ t8 {- u0 l" S2 s       查,“徐立纲,上虞人,字条甫 ,号百云,系清乾隆四十年进士,后以翰林院编修出任安徽提督学政,撰有《五经旁训》,与章学诚为故友。侄徐松,清代著名地理学家,嘉庆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 L* _- D4 ^* w) Z( p
       凭忆旧,直觉告诉我这个台门不是明清时期的;按制,以进士出身的提督学政建造这等规格的府第有些不够格,二品及以上大官才够。徐立纲台门这么有气派,为绍兴别的地方所无,也不知是何因果,会不会是朝廷特许?
9 I/ z7 |6 L" f2 S' d     
4 Z& q- R; H, L+ V5 x7 v  q" n/ C       有人说,徐立纲这个人物好像在平步青的《霞外捃屑》中有记载,查遍《霞外捃屑》,仅介绍上虞徐条夫立纲撰有《五经旁训》等寥寥数语。# x: C3 E6 V; Q
     再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有了,原来果真是钦赐。此徐家台门乃徐立纲先人徐处仁因功,为南宋高宗赵构所赐府第。
0 f1 U9 B' t* b, r4 U0 o6 e      “徐处仁,应天谷熟人,靖康元年为中书侍郎。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丞,与少宰兼中书侍郎,左丞吴敏争,旋二人罢相” 。《宋史》列传有载。
8 E- {9 X  V- F      徐处仁,高宗建炎初为吏部尚书。
( y" ?) B; }+ x8 e6 ]5 |. i5 z1 m      
& ?: o# h9 ~, w/ ?      《上虞县志》载:“南宋建炎初吏部尚书徐处仁,保驾南渡有功,赐第蠡城(属地无考),后裔迁居东关苞山,并改山名为保驾山。”
# e: r% b8 H5 T0 i7 q6 v5 h     《越绝书》记载,今绍兴城始建于越王句践七年(前490),《越绝书》称之为“句践小城”,随即又在小城以东筑山阴大城”,“小城”和“大城”,由越王句践嘱越大夫范蠡兴建,故亦称““蠡城”。
" ~$ E  l- z+ ]- R6 a! m1 p       “蠡城”即今绍兴城是十分明确的,上虞徐氏宗族明确记载徐立纲为徐氏后人,记录徐氏先人居住绍兴府城东隅。(即东郭门里,目连巷东头之徐立纲台门。)3 u  x+ F: p2 P. {- Z" \8 d. B
     
& Z* r7 \* H" T/ X      至此,十分明了,俗呼‘徐立纲’台门实是赵构赐给徐处仁的府第,是宋代建筑。
  V+ s" J6 J' ]+ j5 k: G* ^      按宋制:建筑上有严格制度,宋承唐制,但比唐要严格,“逾制”处罚十分严厉,历史上有秦桧以建舍“逾制”而陷害张浚一事。- y: T4 D) R( t9 L# y9 u
      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唐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 ]: Y: S  h5 \; K
      徐宅建门楼,门楼呈绛红色,是王府官宦之色中的最高等级,临街建有高大门楼,可以说是绍兴城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台门。(状元台门不够格,状元非官。)
% z; v& G7 i2 `4 Q! F0 f1 I     
2 C! b1 s9 @3 S' X6 Z7 Q0 U     至此真是大呼“可惜!,可惜哉!宋代建筑乎!”,Z F真的不作为啊!三十年前台门斗尚在,至八十年代末才拆毁!有眼无珠!如何保护文物古迹?
: F* |6 |6 _4 z; j9 O' z8 \, l5 s7 Q& W- Z. k* [
! j- w& O7 f& a9 D5 x, ~
& F) A& x! P8 S7 d& G

$ O" g  D* N" |9 Q3 E1 Q) m1 J/ _% x, j; q: @3 \+ o1 e) g
444.jpg
5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谷熟县,已被撤销的县,古称“亳”、“榖丘”、“榖熟”,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南部。境内有夏末商国最后一座都城、商朝第一座都城亳。
# ]) L; D) M" x. L" ~# ~周朝时期为宋国的谷丘、亳邑地,春秋时期宋殇公、鲁桓公、燕富侯的“谷丘会盟”就是在此。% `& N- ?! D$ W+ Z
 西汉汉武帝时设置亳县,后罢。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设置谷熟县,属梁国。8 i% a. s- J3 a6 g5 g  i" j& |
1954年,谷熟县制取消,划归商丘专区虞城县。! e  ^5 @+ Q( K4 m
1955年设谷熟乡,! h; N# X8 d+ K; J- B3 T
1958年,成立谷熟人民公社,
' l2 [  S3 A1 n4 z1 Y1985年改乡,1986年由乡改镇。
3 M' M$ n  Z9 ^, Z, ]2008年被评为“中州名镇”。县内文物古迹有伊尹墓。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抛出一个问题:徐处仁究竟有没有南渡?
0 n% |. N! Z# {/ |! Q: }- D2 W( j5 P- g
如果,南渡是真的,那么,徐处仁在江浙安徽有许多后裔,是否挂靠?
* p1 t, P# f) M( g% v! o/ z
  H9 @' W( t7 X. B如果,没有南渡,所有一切都是杜撰的。
发表于 2017-10-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午兄这是徐立纲台门的网文,你可以看看
7 J8 E3 {" S3 Mhttp://www.e0575.cn/read.php?tid=4909266&ds=1#tpc
- Y6 ^  f! G/ k% z
发表于 2017-10-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处仁(择之)与严州陈氏生三子:
% i, ]; s2 \, w1 f( F长子,徐庚,字敦义(惇义),官至直秘阁,建炎元年丁未(1127年)初,“南都(商丘)之围,处仁在城中,都人指为奸细,杀其长子直秘阁庚,处仁感疾,至是力疾入见而行。”8 x5 ?* J* z- A# Q) v" t8 q5 K
次子,徐康,字敦济(惇济),南渡后官至右朝請大夫戶部員外郎。紹興九年(1139)四月二十八日到任十一年(1141)五月初三日滿。寓吴兴,任右承議郎。十年續改知常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后,除右朝散大夫,除戶部郎官緫領淮東軍馬錢糧,台州崇道觀,浙西茶盐公事右从事郎监。. p5 c4 Y, H- B% j3 r' L3 t6 b" b
幼子,徐度,字敦立(惇立、仲山、五丈),南渡后官至吏部侍郎。居会稽“徐家宅”绍兴十年(1140)令知台州而未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四。绍兴二十一年(1151)寓吴兴弁山。9 v9 t) [/ G0 N3 Z1 ?
陸放翁《劍南集》有是書跋語:徐度,字惇立,睢陽人,太宰處仁子也。太宰在政府,晚譽不終,先生獨刻意為學。嘗問和靖曰:「某有意于學,而未知所以為問。」和靖曰:「果有此意,歸而求之,有餘師。」又嘗以蘇氏「戰栗」之說為問,和靖怫然曰:「訓經而欲新奇,則亦何所不至矣。」先生官至吏部侍郎,寓居吳興之弁山,嘗與汪文定公諫上光堯尊號,長于典故之學。
发表于 2017-10-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水凌 于 2017-10-6 22:35 编辑
' }8 P) o+ F9 b# @- `  b0 D) U# ^& F9 @5 t9 W3 Y5 C
http://img.e0575.com/attachment/Day_130927/126_1581005_fb5ffc22ad3c5ae.jpg?
' l% k7 x6 e" [3 k# Shttp://img.e0575.com/attachment/Day_130927/126_1581005_2ceb9e8899f55a2.jpg?265
9 Q% _! W' N6 Y3 t" b  r: W6 m+ z2 e; c
http://img.e0575.com/attachment/Day_130927/126_1581005_2856533619f98b1.jpg?197
7 P( r& V2 W; u. ?: F) W
发表于 2017-10-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处仁的幼子徐度(敦立 惇立)与陆游是在绍兴挚友,很多历史文选均有记载
发表于 2017-10-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康(敦济 惇济)在湖州为官时,定居湖州,徐处仁夫妇先后过世后,于建炎三年合葬于湖州弁山。嘉泰吳興志-宋-談鑰>卷十三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培午 于 2017-10-8 15:41 编辑
3 j/ D; I# m2 y" ~! o5 {9 h
' d! H8 _7 O( ?* s+ U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今属河南商丘)人。元丰年间进士甲科及第,授为永州东安县(今属湖南)令。
. q3 f& I: b- R. A东安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风慓悍,因不满于宋朝官府的压榨歧视,经常聚众起义。徐处仁到任时,境内少数民族又在酝酿举行新的**。徐处仁得知消息,只身单骑来到少数民族峒寨,向其首领讲明利害,晓以大义,并保证官府决不再压榨歧视。少数民族群众被他的诚意所感,纷纷表示归附朝廷,誓不再反。: V4 _% J" L7 s7 q' T! T+ H! M7 C. g- y
       随后,徐处仁调知济州金乡县(今属山东)。有人荐举他政绩优异,刚即位的宋徽宗召见了他,向他询问京东东路的年景如何。徐仁处回答刚发生了旱蝗灾害。宋徽宗又问: “县里有盗贼吗?”徐处仁又说有。宋徽宗赞赏他诚实不说假话欺君,立即升他为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8 v5 X9 J( S: g' s, j( @
4 p. b) }# x$ m+ p        崇宁三年(1104),朝廷设置了算学,招收210名学生,允许命官和平民报考,教授《九章》、《周髀算经》及每各类习题,兼学《孙子》等算法及历算、天文书。这所算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的专门性的理科高等技术学校,由于是首创,各项制度都需要建立。尤其是关于计算数术是从何开始,也就是尊谁为祖师,朝廷上议论不已。有人说,算术是从孔子赞《易》而知数开始的,所以应尊孔子为祖。徐处仁说: “仲尼之道无所不备,非专门之学可比。黄帝迎日推策,应是数术之始,所以应以黄帝为祖师。”宋徽宗从此更觉着徐处仁学识渊博,擢升他为监察御史。此后徐处仁历任殿中侍御史、右正言、给事中、代理知开封府。大观元年(1107)八月,拜中大夫、尚书右丞。但不久,徐处仁就因母亲过世而去职。4 L; c9 s7 e1 L" ?$ q/ j/ O
6 C$ w9 _# y0 |
         三年丧满,徐处仁以资政殿学士之职知永兴军(治所在今陕西西安)。此时大宦官童贯驻在长安监西北边军,主持对西夏展开战争。童贯欲平抑物价,徐处仁颇不以为然,说: “此令一传,商贾就会裹足不前,有货物的人也会蓄藏起来不肯出售,市场上商品一少,必然物以稀为贵,所以名为平价,实则增价。”童贯是徽宗的大红人,一般官吏对他巴结奉承还怕来不及,哪敢得罪他?所以徐处仁一提反对意见,马上就有人为讨好童贯上书朝廷,弹劾徐处仁是阻挠仁圣德政,鼓倡异论,侵辱天使。宋徽宗遂把徐处仁召回朝,贬为知蕲州。后来,童贯仍怀恨在心,又捏造罪名,剥夺了徐处仁的职衔,让他以提举鸿庆宫的闲差靠边站了好几年。
4 ^9 t3 y( x: E, M( ]- m0 O4 R     重和元年(1118),徐处仁在接受宋徽宗召对时,说: “天下大势在兵与民,兵强民富方能立国。如今水旱频仍,赋役繁重, 公私凋弊, 兵民皆困, 不及时赈救, 将有后患。”宋徽宗自即位后,一直打着继承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的旗号,表示要整军理财,富国强兵,所以听了徐处仁的话后表现出一定兴趣,第二天就封他为延康殿学士兼侍读,让他仔细谈谈其构想。/ O2 f+ I2 ?9 W
6 ~$ z. O9 n& V! y( f  c
     徐处仁说: “过去周朝是用冢宰来管理国家财政,应在每年末,会计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既能宽减民力,又能保证军储丰足。”宋徽宗觉着这个办法不错,立即下诏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叫作“裕民局”,职司讨论振兵裕民之法。  q! p3 M- w3 a
% R# b/ s. R" ^! T8 [; C. T6 b
           裕民局刚刚组建起来,还没开展任何活动,就遭到了蔡京反对,他说: “现在设局名叫‘裕民’,难道说陛下以往所行之政都不是为了裕民吗?”事实上宋徽宗多年高唱的富国强兵都是幌子,而且为了证明这个幌子的成效,他做的更多的是粉饰太平,虚夸富足。蔡京的这个话确实戳到了他的痛处。是啊,现在还要来“裕民”,不等于说以往的富足太平都是假的吗?这徐处仁出的什么馊主意,险些让朕上当打了自己的嘴巴! 于是,裕民局被撤销,徐处仁被贬知扬州。不久,宋徽宗又宣称徐处仁有病,命他返回谷熟老家休养。 : e* p- [# W$ W" ?- _

5 A. {  S/ b2 h         恰在此时,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暴发了,很快攻陷浙江数州,朝廷大震。徐处仁的老家位于汴河之滨,是汴京与东南地区联系的战略要地。徐处仁不顾自己是在被迫“养病”,连忙求见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薛昂,为镇压方腊起义献计献策,并说: “睢阳(即南京)是蔽遮江淮的重地,又是本朝的立国根本,一旦局势危急,我愿助君死守。”这话传到朝廷,宋徽宗也忘记徐处仁是“有病”之人了,立即起用他为应天尹。) e, @% R# E. a: W2 j- O

- z/ _3 I& k& d6 u7 z, K* h         方腊起义被镇压后,河北又发生了农民起义,徐处仁被调为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尹,主持平定。原大名府尹王革为人既残暴又胆小,抓获罪犯无论情节轻重一律判死刑,一遇到一点小警报就关闭城门如临大敌。结果闹得人心惶惧,造反者反而更多。徐处仁到任后,宣布务行宽大,严格按法律办事,又大开城门,撤掉府衙内外的所有岗哨卫士,人心很快安定下来。
  p0 s8 v4 K& x) g4 X8 K2 [( a3 ]6 g1 d/ G" x* ^: z
       宣和五年,辽朝灭亡,宋朝与日益强大的金朝成了邻国,而宋朝君臣沉浸在“光复燕京”的欢乐之中,文恬武嬉,对金朝毫无防范之心。徐处仁身在河北,眼见边备松弛,很是担忧,便写了《备边御戎十策》献给朝廷,要求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御。但他的“盛世危言”并没有引起宋徽宗的重视。
; K! u% u& @6 O" x, N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水凌 的帖子  ~/ I! X7 i7 ~0 {: A0 {6 @
+ N$ ~3 X' B. C
抛砖引得宝玉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繁华一世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徽钦二帝被俘,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  L8 O- l$ D7 A& I, {1 i
6 [- o6 }) V" Q/ J: P( o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
( {0 @( s# R5 G9 R
) R' V6 P: G" S8 b) t( V        宋高宗赵构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和严州陈氏生三子?时间上存在差别,
$ \6 |9 \  g/ z0 ~1 q
% j% O. ~$ n* @0 A* q0 O除非这个浙江陈氏是生活在中原地带的?可能性较小。
' V) \2 d" l6 B; @6 D5 r2 v, E) h' d/ M$ k
等到南渡的时候,差不多生命已经结束了?
6 @$ L9 v3 s7 o7 y2 s# A9 o: Z+ P" R$ q3 D, t" v
三个儿子是南渡以前生的?还是南渡以后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培午 于 2017-10-13 11:29 编辑 ! f: ^; ~5 [8 U8 e' O/ X& t. Y

8 k  z) _5 @2 X, ?; l# }. K0 `$ U最近我了解到,诸暨的关湖的《暨阳关湖徐氏》是徐处仁后裔。2 M$ ^5 L: y3 x3 f
9 o3 w( w* S" N
浦江的浦江嵩溪徐氏宗谱中反应也是徐处仁后裔,并有完整漂亮的宗祠,浙江省徐氏总会曾经探访过。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立纲台门
徐立纲台门.jpg
发表于 2017-10-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6 V& ^) m: S4 i4 D
( C. ]! l; Z' D+ a! m( P
徐庚(1087-1127),字敦義(惇義),元佑二年(1087)生于应天府穀熟(商丘),太宰處仁(1062-1127)长子。官至吏部侍郎,建炎元年(1127)五月卒于南都(商丘)之围。2 `' o6 M5 ]) N- O# ]6 L
母世家嚴州,朝散郎、知楚州陈向之女,外祖父陈向(1035-1087)“徙知楚州而卒”,享年53岁,汪藻《浮溪集》卷28《陈氏墓志铭》。
) N2 u) `" ^- L5 t
发表于 2017-10-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 d: O, A5 \# l& m1 Y0 }, t: `( Q
陈向(1035-1087),字適中,桐廬(今屬浙江)人。世家睦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仁宗嘉祐中進士,授金華縣主簿。遷知泰興縣、山南東道節度推官。神宗熙寂八年(1075),爲荆湖北路轉運司勾當公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擢知辰州,兼沿邊都巡檢使。元豐初提舉開封府界常平公事(同上書卷三九八),未幾卒(徐度《卻掃編》卷下),年五十三。四年,葬於丹徒。事見《長興集》卷一八《故朝散大夫知楚州陳君墓誌銘》。
发表于 2017-10-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靠谱杜撰的多,史书记载、志记以及墓志铭应该可信。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水凌 的帖子
3 h$ e' y3 A$ W- U
2 U$ T5 R2 m. D" f服贴的狠,本人不才,虽心中有虑,却百思不得解其惑,水凌宗长这一解,有理有据,茅塞顿开。另外也得出一结论:千万不能小觑了古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培午 于 2017-10-16 12:35 编辑
8 t% ]9 N5 F" `7 w- e7 L6 }$ N3 E& C. w1 ^) ^! @
由此可以断定:嘉兴、湖州的处仁后裔实则是二儿子徐康的后裔;绍兴、诸暨上虞一代为徐度后裔,而大儿子徐庚死于商丘时值40岁,有子嗣也是正常,且看家谱是怎么说的。带这问题看家谱趣味十足。+ V) x  c( M! E/ G( E

  Q+ `3 ^7 z$ H9 c$ @3 d8 P接下就是对接,而这恰恰是我喜爱家谱的原因。
发表于 2017-10-16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X* K; v5 B( k% Q- n, R0 |
+ U9 M1 h8 w/ ]
处仁长子徐庚(1087-1127),字敦义(惇义),元佑二年(1087)生於睢陽,1127年卒于南都之围,享年四十一岁,官至直秘阁。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4-30 22:55 , Processed in 0.09590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