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莲塘 发表于 2015-7-3 14:27

寻堂号

浙江江山莲塘徐氏光祖从开化芹源迁入,属于那个堂的

徐国立 发表于 2015-7-3 15:23

这个问题请徐培午宗亲解答。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4 14:55

哈哈哈,国立宗长点我名,我还真没有研究过。
我估计有二:
1)徐孺子系,出徐元杰状元系。
2)和我一样,徐本的子孙,五经堂系,这个可能大一点,总堂号还是东海堂,分支不祥。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4 15:01

江山徐姓来源主要有四支:
  小清湖徐氏 宋时自龙游灵山迁来。始迁祖徐启正。其父名庆余,字德泽,绍兴二十一年生,宋孝宗淳熙五年以侍御史谪居长沙,嘉定九年殁于官。启正扶柩归葬灵山,遂迁居江山利宾乡南塘里。庆余三子:万一(即启正)、万三、万五;万五仍居龙游。万一、万三居江山。万三生四子:长曾三,官县尉,为江山南门徐氏祖,次曾四,回居龙游灵山;三曾七,官县尹,为江山北门徐氏祖、四曾八,朝奉郎,为江山上埠头徐氏祖。万一、万三后裔在江山分九派,名称如下:
南门派、北门派、凤林派、须水派、市后张源派、县前派、廿八都三桥派、廿七都派敖坪乡湖前地方徐氏 龙游徐元洎后裔,徐本26世孙徐温,原居开化石梯桥,越八世徐善猷迁遂昌之池川,再越九世,有徐斌、徐谦父子迁江山湖川(即今湖前),江山大陈岭早田坂徐姓与此同宗。
  茅坂徐氏 茅坂徐氏与卅二都水碓淤徐姓同宗支。元代徐汝舟与其兄贞一于至正十二年(1352)从江西信州(今上饶)上方乡葛藤村迁来。兄贞一居水碓淤,弟汝舟(贞二)居茅坂。
  仕阳徐氏 唐贞观年间(627—649),徐大成从义乌徙居现大桥之仕阳地方。其后裔析居于邻近的脚坞,店边、溪东、仕阳尾、灵角山、岭塘坞、文山底、大山垄、福塘等地。
  仕阳尾双峰徐氏 元末徐文谱从开化县南墩迁来今里。后裔称“双峰徐姓”。

.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4 15:03

莲塘徐氏的莲塘可能来源于江西玉山县莲塘,应该和江西的宗亲联系一下,那边多为徐孺子的后裔。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4 15:08

槐荫徐氏华谷分莲塘绿锦支谱序
       宣城之族莫盛于梅吴贡徐,四姓著名已久,累世簪缨。徐氏迁宣,始于南唐魏王知证,知证为宣州节度,为政七载,卒葬丁山,子孙家于宣。二世祖太宁县公墓冢上有古槐一株,干霄蔽日,因以槐荫为堂号。其后名人辈出,若银台公元气、大司寇元太,少司空大任诸贤皆其族也。
       徐氏族大,望东乡,姑山之麓,句水之滨,沿溪而居者,村落比比,繁衍四十余代而世系不紊,有长岗、老村、华谷、台滩四大分二十余支系,若城西南莲塘绿锦铺支者,出自华谷分,亦其一族矣。三十八世孙顺喜徐翁者,年过八旬,耳聪目明,挑“八根系”走街串巷者四十余年。忆昔庚寅年,徐翁尝寻余,欲为其始祖创立保护碑,因叙其族源始末,以请于余。时值全国文物普查,访得其墓,残碣断石沦于榛莽,览其家谱,历经劫难保存至今,深感其尊祖慕族之情拳拳也。
      今年初,绿锦徐氏有重修族谱之议,曰,吾族谱纂修已百有余岁,其间生齿繁衍,又五六辈矣,不修则子孙不能续谱,世系不能详明,日后族人相见而不相识,岂不枉为徐氏子孙乎?于是征余与童君达清为顾问,重修族谱。余因言,徐氏族大,散居宣邑四境者不下数万,其族人从政经商者甚众,如能集族人之力,四大分合修统谱,使各支子孙明其世系,朝宗丁山,岂不美哉!徐翁及诸长辈言,吾皆老矣,心有余而力不逮,本支族谱续修尚勉为其难,况修统谱乎?呜呼!千年兴盛之族及于今日,难免族众分散,祖宗难祭,非徐氏有之。若绿锦支重修其谱,若非诸长辈亲力为之,亦其难矣。家有谱犹国有史,览谱则能明世系,辨昭穆,子子孙孙尊于一祖,千年共祀,不啻孝子贤孙也欤。于是重印旧谱四卷,新增一卷,续其世系人物,体例与旧谱同。谱成,付梓两套,并刻光盘,俾后之子孙若能感祖辈之功,三十载再修,以永垂后世,岂不美哉!因感徐氏长辈之德,敬以为序。
                                                                     癸巳年七月宛陵后学十里昭山氏顿首拜撰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4 15:12

         

         明·崇祯《开化县志·卷八》三尊达记:宋淳熙九年(1182)十月,开邑民众为隆敬“有道德可师法者”,于“学宫之左,鸠材庀工,增修三达尊祠,不旬月而堂成,内设赵抃、程俱、李光三人绘像”,邑侯邵骥为之记曰:“……开化为衢支邑,其三川环秀,风俗淳雅,人皆乐善好儒。自清献公幼学,壮行,尤所属意,一时所与以奉周旋,至蒙长者之目。劂既退居,与高人胜士游,耽玩禅悦,呫哔问难,至于今故老能言之……”。该文阐明,因赵抃爱开邑山好水好,尊儒尚教,所以不仅少年时在开化一边读书,一边育人,至仕退居故里以后,还常来开化与高人胜士游山玩水,研究禅理,相互诘问驳辩,心神很是恬淡愉悦。据《徐氏宗谱》记载:晚年他还为村头徐氏创办了《杠爬岭书院》,后改成徐氏家庙。此间他游览过开化的芹源岭,上过村头的大黄山,去过桂岩,又隐居金村的萃清阁读书,留下不少佳作,除两次为余氏谱牒作序,还为村头徐氏撰写《牡丹屏记》。所题之诗除《赠青嶂余仁合》、《题余氏双竹园》、《送姚道源赴阙》,还有《灵山寺》七律一首:“我为灵山好,登临到日曛。岩幽余暑雪,钟冷入秋云,篇咏惟僧助,尘凡与俗分。明晨入东棹,因行识吾文”。

徐国立 发表于 2015-7-5 11:51

解释很详细,楼主应该满意。

徐四月 发表于 2015-7-5 21:54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赣东北地区包括乐平,景德镇,百分之八十徐氏为灵山本公之后,非孺孑之后

徐莲塘 发表于 2015-7-6 11:23

先人的墓碑上写的都是东海郡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7 09:22

对,大家都这么写,农民用的箩筐,水车,扁担,凉帽、椅子等日常用品都写“东海培午”的字样。

徐培午 发表于 2015-7-7 09:23

回复 徐四月 的帖子

四月宗长的话是准确的。

徐四月 发表于 2015-7-7 20:00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不是话准确,而是大量的资料帮我证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