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远900 发表于 2016-1-9 12:21

徐太平


徐太平,生于清乾隆年间,卒于清咸丰年间(具体年月不详),字朝乐,号奕堂。据徐氏家谱记载,徐氏祖先原籍登州府文登县文登营,后迁于恩邑(今平原县恩城),其曾祖徐梦福于乾隆年间迁到高唐城北茶棚村(今梁村镇茶棚村)定居。
徐太平祖父徐方治,字西伯,清将领,朝廷诰赠武功将军。父徐经邦,字济世,幼通经术,长习武略,后按成例进入国子监,清道光丙申年诰赠武功将军。徐经邦生有三子,长子即徐太平。徐太平自幼随父亲学习文韬武略、兵书战策。由于其父要求严格,加之其聪颖灵慧,刻苦用功,长大后文武兼备。他身材魁梧,高两米有余(“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其墓,量其骨骼2.17米),力大无比,使一杆雁翎大刀,长一丈二尺。据其后人传说,他在自家场院练武,刀挑石滚,几起几落,脸不变色,气不喘。把灯笼悬挂于树上,刀断灯绳,刀尖挑灯,稳稳不灭。徐太平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午科乡试武闱中举。次年(1811年)辛未科会试中二甲进士,钦点花翎侍卫,留京行走,把守皇宫午门。四年后,部选漕标中营都司,不久任河南南阳镇标中军游击,转河府城守营参将,后调任荆子关协镇副将,最后调任福建汀州总兵,直至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至终。
徐太平为官清正廉洁,他在京城供职期间,因俸银不足敷用,不时靠家中接济。家中不用奴仆,行走以步代车。清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时任汀州总兵的徐太平力主抗英。在一次对英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不幸腿部受伤,虽被部下救回,终落残疾。辞官还乡时,朝廷赐匾额“忠孝堂武功将军府”。直到清末民初,文武官员到此,皆下轿下马以表敬意。
现徐氏后代仍在茶棚村居住。徐氏祖茔原在村北,占地四亩,柏树二百余棵,徐太平墓在林西北角,解放初期,林木渐伐。“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殆尽,徐墓被开掘,陪葬品有顶戴二顶,官服、盔甲、防身佩剑等,现已不知去向。家传雁翎刀一口,长一丈二尺;头盔一顶,高约二尺有余,还有圣旨、官文等,在“文化大革命”中已全部失落。现仅存徐氏家谱一册,据传为徐太平亲手所书,字体工整,雄健而蕴隽秀,非一般人所能为。

徐久辉. 发表于 2016-1-9 13:06

徐氏大力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