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徐氏 登录
徐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徐刚民的个人空间 http://www.xu-shi.com/?123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追忆曾经被岁月湮没了的辉煌

热度 3已有 399 次阅读2011-2-17 10:56 |系统分类:个人心情|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士林乡)新塘村(徐家墩)的徐氏家族,可谓人才辈出,世代显赫,声名远播,曾经位列德清“四大家族”之首,呈现出了几百年的辉煌。

新塘徐氏尊明景泰年出生,由浙江余姚入赘德清的成化年进士徐昂为始祖,先后四世祖徐梓被诰赠通奉大夫,礼部侍郎、五世祖徐文炅被诰赠通奉大夫,礼部侍郎,晋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六世祖徐倬任工部尚书,位列“五世瀚林” 之首,家有 前生慧业摩麟角,六世清声冠凤池 美誉。十世祖徐端在乾嘉时期任江南河道总督,并加封太子少保,他以治河为本,一生清廉,死后当地百姓为其修建了徐公祠,世代纪念。这支徐氏当年究境如何辉煌已无法考证,但从现在已有记载的资料得知,明清时期仅高官就有几十位之多,他们在五百多年的繁衍发展中,有的经商、有的为官,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现居住陕西省商洛市商

州区沙河子镇一带,有户族人口五十多户,二零零四年正式

起动寻根修谱工作,通过七年多艰苦努力,终于弄清了我族

先祖源之浙江省德清县士林镇东南徐家墩,尊明朝景泰年间

徐昂为始祖,先后商迁浙江省宁波市、官迁陕西省长安区,

于清朝末期避乱定居商州区沙河子镇拉林子村,再张村镇友

爱村徐沟一带,历时五百六十年、传二十三世这一事实,确

立了我族各先祖迁徙、繁衍、发展的粗略轨迹。

                         (一)、

根据清道光已酉年徐倬一支后人所修《宗谱》记载:始祖徐昂,字绍濱,于成化年间自余姚迁居德清,始祖母氏郁、氏张。二世祖锦,字节庵,始祖母氏查、氏杨、氏章。三世祖鸿,字可山,始祖母氏沈。四世祖梓,字观吾,邑庠生,诰赠通奉大夫,礼部侍郎,始祖母氏戴,诰赠太夫人,氏姬,诰赠太夫人。五世祖文炅,字宜之,号宜园,郡庠生,诰赠通奉大夫,礼部侍郎,晋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荣祀乡贤祠,始祖母氏沈,诰赠太夫人,氏范,诰赠太夫人。

五世祖文炅子四,大房尚宁,子五,元礼、元来、元若、元调、元展,其余无考。

四房朝秀,子一,元度,其余无考。

二房倬,字方虎,号苹村,进士,任工部尚书,晋赠资政大夫。子元正,字子贞,进士,任工部尚书,晋赠光禄大夫。孙志莘,字任可,一字商农,任顺天府通判,诰赠奉武大夫。曾孙以升,字阶五,号恕斋,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诰授通议大夫。重孙开厚,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晋赠朝议大夫。重孙天柱榜眼,上书院行走,晋赠朝议大夫。另外还有志严、志幽、天骥、以泰、以丰、以观、以坤、以震、灏、洵、镜清等二十多位,均高官厚禄,十分显赫,不再累举。

三房尚纶,字庶庵,便是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迁往宁波的始迁祖。这支徐氏先后两次修谱,一是由徐端等,嘉庆九年(1804年)主修的浙江德清东海《徐氏宗谱》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存于美国犹他州家谱协会的家谱。一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徐氏族人续修,书名为清溪《徐氏宗谱》,陕西寓重出版社:德清徐敦翰,刻本八册。徐氏·自己新簿 清光绪十九年(1893)抄本 一册 台湾保存 

六世祖尚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元臣职业不详。二儿子元会清雍正六年(1728)任福建省罗源县知县。

八世祖志丙,父元臣,字冠卿,号冠声,有传邑庠生,雍正甲寅举下贤良方正授甘肃碾伯知县,旋擢岷州知州。配嵇氏,敕封宜人,晋封太恭人,例赠太淑人。留有东风一夜无人见,春满梨花枝上头的诗句。

九世祖振甲,父志丙,曾任句容县令,清河县知县。史载“徐公振甲,时任句容县令(清属江苏江宁府,今属江苏金陵道),县衙内有个负责刑事案件的姓仲的公人。句容县境内有句曲山,绵延百里,盛产野鸡、野兔、獐子、狍子等土产,每年县里都让猎户捕捉一些,作为给上司的敬献。一天,徐县令叫猎户在衙门里试放一下火枪,枪声轰然震响,姓仲的那位大惊失色,飞快逃窜出县衙,不知躲到哪个隐匿的角落大气都不敢出。到了晚上都没回来,县令有事找不到他,就派人出城去找,都快出了省界了,才找到,原来他躲藏在一小庵中。衙门里的人都说,这个姓仲的人是狐狸生的。(所以怕枪?)”

又载“后来徐振甲调任清河县知县,来看望我,我留他喝酒,他跟我说:我的那些幕僚们,多数蓄养男宠,若是我的仆人们得罪了这些男宠,幕僚们就要辞职,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常常折腾的是不可开交,结果男风越刮越盛,连衙门里的狗都跟他们学,公狗和公狗整天成双成对的,这不是让人笑倒吗。一起喝酒的还有广文的孙公,他说:这有什么新鲜啊?我家公鸭子和公鸡,经常做出夫妻的样子,不是更好笑吗?

 十世祖端,(1754—1812),父振甲,字肇之。少随父行,在河堤上遇老兵退吏,常请教河流疏导之法。后为候选通判,助父引水,深得大学士阿桂器重,奏请留在东河待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补官。六十年署开归道事,以功赐戴花翎,旋即任兖沂曹济道。在治理睢州(今河南睢县、民权等地)河流决口、曹州(今山东菏泽、曹县等地)河流干涸中有功。嘉庆四年(1799)擢任知府,旋即授饶州府(今江西波阳一带)知府。七年,擢任徐州道。次年,父亡,值河南衡工河决口,嘉庆帝严命其在治丧百日后即到任。十一年,任江南正总河,加太子少保。十五年降为副总河,复任江南河道总督。同年冬,以三坝漫水革职。次年,奉命以通判挑李家楼引水。积劳成疾,卒于任。一生致力治水,身影不离河岸,不避风雨、寒暑,与役夫同劳苦。数十年间,凡遇大的水利工程,均赖徐端主办。著有《安澜纪要》、《回澜纪要》。今有徐端祠、徐端列传、徐端故居存世。

十一世祖鐄,父端,字蕉池,监生。是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的始迁祖。道光末(1850年)年任陕西省宜君县知县,咸丰九年七月(18597月)代理富平县知县,咸丰十年(1860年)署任韩城县知县,咸丰年间任蓝田县知县,咸丰十一(1861年)年署任商州知州。

十二世祖敦瀚,父鐄,监生。光绪二年(1876年)任砖坪厅通判,光绪八年(1882年)复任,九年(1883年)升乾州知县,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11月)代理洛南县知县,光绪十年(1884)任乾州直隶州知州。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徐氏族人续修的清溪《徐氏宗谱》,陕西寓重出版社,德清徐敦翰,刻本八册。徐氏·自己新簿 清光绪十九年(1893)抄本 一册 台湾保存 ,应为敦翰所主修。

从十三世以后一百多年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再无续谱,家族也进入一段相对发展的低谷。

二零零四年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再次续谱,除十三、十四世因资料短缺,线条模糊外,十五世以后脉络清晰。十五世世儒,传说为官(可能为陕南一带州同知),其余不详,现有官墓存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张村镇友爱村徐沟祖坟。至此,以后这支徐氏再没有高官出现。

                 (二)、

新塘徐氏距今已五百六十年,传二十三世,许多事实都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许许多多疑问和联想,难以拨云见日,这就需要留待后人去研究,去探索,去完善。

1、        始祖徐昂“身份”说

1)、有载:新塘村自古以来文化教育发达。明朝初期创建永宁书院。明、清两代都有私塾。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办起初级小学。新塘官宦、良吏、乡贤之多,闻名全县。显著者有梁天监年间(502519)沈悦;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举人孙聪,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徐昂(绍滨)及其子孙徐尚勋、徐尚介、徐倬、徐元正、徐以升、徐开,以及清乾隆年间(17361795)“榜眼”徐天柱等。旧志有新塘徐氏“六世清声冠凤池”,“宇内荣之”的记载。

谱载:迁徙:我祖绍滨公始明成化间自余姚负笈而来,入赘郁氏遂家于新塘,惟以济人利物为事。

综述,徐昂十五、六岁负笈入赘郁氏遂家于新塘,以后考取功名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在何地担任何职查无记载。

2)、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殿試金榜,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共200名有徐昂的名字,如果是此徐昂应为46岁,是否成立。

3)、史载,明武宗时期,韩文被赶出朝廷时,给事中徐昂也上疏请求皇帝明断。武宗受八虎蛊惑,以徐昂维护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为由,将其除名。

给事中徐昂的出生地史载有三:一为江苏扬州维扬,一为江苏泰兴,再为出生地不详,唯独没有浙江德清,难道徐昂的出生地后面还有更复杂的故事吗?是此徐昂还是彼徐昂。

2、       六世祖徐尚纶、徐元臣父子“迁居宁波为商”说

1)、谱载:六世尚纶(蔗菴)公继配沈太君坟图乾山巽向坐落中界山。八世志丙(冠声)公坟图乾山巽向坐落中界山。中界山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区东海边,故此,六世祖尚纶、七世祖元臣始迁宁波可能是事实

再十世祖徐端故居现存于浙江省宁波市,为这一事实又增添了佐证。

2)、明清时期宁波市是外国列强首先打开的港口城市之一,深处浙江省内陆的德清县蚕桑业十分发达,必然借交通方便,资源丰富的优势,出外经商,首选港口城市当然就是宁波市,可见当时宁波商业的繁荣。徐尚纶父子可能就是这支商业队伍中的一员。

3)、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世代高官,大都是以捐官形式署任,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的。

3、新塘徐氏后人有“波斯血统”说(摘自《江南》2007年第1期)

  半个德清人200698午后,北京的阳光依然如夏花般热烈,当我敲开夏衍的儿子沈旦华先生城东寓所的门时,迎来的是他和妻子热情的笑脸。拜访沈旦华先生,是为深入了解夏衍与德清的关系。

我对夏衍的了解仅局限于教科书和文学史所记载的一鳞半爪。近年来,我在搜集、整理德清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过程中惊人地发现,“德清”这个名字,对于夏衍,竟同“杭州”一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沈旦华先生的寓所,我们一起聊他父亲和祖上的往事。沈旦华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从事电子科学工作,从北京工业大学退休。他性格爽快,非常健谈。回忆起父亲和母亲的人生经历,他不无自豪和钦佩;说到父亲 “文革”时所受磨难,又感慨万千。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说父亲有古波斯人的血统,因为夏衍生前的眼珠是灰蓝色的,具有波斯人的特征。关于这事,沈旦华先生几次询问过父亲。夏衍一直保持沉默,不肯定,也不否定。在血统论盛行的年代,沈家有西方人的血统,或许会带来预想不到的灾难。到了“文革”后,儿子再问起父亲眼睛的事,他的回答是明确的:这件事,早就知道了。沈家的祖先从来没有与海外通过婚,所以,沈旦华先生推测父亲的外婆家——德清徐家或许有与外族通婚的历史,只是经过长时间的血统融合,徐家后代中难以找到像夏衍那样具有明显波斯人体征的人了。

  夏衍的母亲徐绣笙,出生于德清城关镇(现浙江德清县乾元镇)的名门望族徐家。在明清之际,徐家与胡、谈、蔡家合称德清四大家族,他们或在朝廷做官,或经商,卓有成效,都拥有大量的财产和很高的声望。

  徐家与波斯人,或许他们在生意场上曾经是商业伙伴,进而通婚。到夏衍舅舅徐士骏的手里,徐家还家庭殷实。在夏衍开始懂事的时候,沈家穷困到了要靠典当和借贷度日的程度。除了每年养蚕有一点收入之外,还得靠舅舅徐士骏和两个姑母的周济。

…………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7年01月2621:36  杨振华

据上资料提及,这支徐氏先祖有波斯血统的问题,家谱根本没有记载,但从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后人的个别现象分析还是值得商榷,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毛发卷缩,是不是一种返祖现象还值得专家去分析。

4、十五世祖徐世儒“为官”说

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中断续谱一百多年,只能以民间传说为依据。

     徐世儒为官地在商州区‘南部’,大约在陕西省的安康、汉中或湖北省北部一带。

‘比县官大,比州官小’,可能为州同知一级。

     ‘徐家过事待客淘米水能流到董涧(十多里不变色)’,足以说明徐家当时的气势。

      从现存的徐世儒坟墓看应为官墓,虽经“文革”损毁,但仍白灰青砖,不失气派,当地同一个时期用青砖修墓很少见到。至于徐家后来是怎么走向衰落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三)、

      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现有人口55户,男丁88人。

1、世系结构:始迁祖徐;十二世3人;十三世5人;十四世不详;十五世不详;十六世不详;十七世17人;十八世34人;十九世49人;二十世40人;二十一世44人;二十二世28人;二十三世5人。

2、文化结构:大学本科5人;大专8人;高中(中专)12人;初中45人;小学18人。

/    3、职业结构:干部6人;工人3人;实业家22人;艺能人物18人;其他39人。

/    4、职务结构:副处级1人;科级5人;村级干部4人;组级干部8人。

总之,新塘徐氏历经五百六十年,传二十三世,曾在历

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一段辉煌,留下美好的记忆。东海徐氏(德

清·长安)一支是新塘徐氏的一个分支,祖居浙江省德清县

士林乡东南徐家墩(新塘村),先后商迁浙江省宁波市,再官迁陕西省长安区(西安市大雁塔西南木塔寨),于民国初年定居陕西省商州区沙河子镇一带,已有一百多年,人口发展五十多户,近二百多人,已成为当地望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兴旺做出了贡献。

 

 

                                   二十一世:徐刚民


路过

雷人
3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回归徐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5 11:13 , Processed in 0.11053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