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1

徐润:大清国的“烂尾”巨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润,大清国红极一时的富商。他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商、最大的房地产商、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创始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机器印刷厂,他还参与创建与经营了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的大型煤矿……但他的结局却有些悲凉。

    1882年,上海房地产业迎来了太平天国战乱之后的第二春。大量国际、国内资本,通过各种白色、灰色乃至黑色渠道,涌进上海房地产市场。这座东方大都市迅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棚户区”被大规模拆除,二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里弄房屋”次第而起。地价的飙升让中外地产企业以及上海地方政府欣喜不已。

    前卫买办投资房地产

    在浪奔浪流的上海滩地产大鳄中,有一条来自南方的“珠江鳄”,他的名字叫徐润,别号愚斋。徐润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4岁到上海,进英商宝顺洋行(Dent&Co,也称颠地洋行)当学徒,后升为买办(买办是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国际型人才。除了当买办外,徐润还涉足航运业、地产业、丝茶业、保险业、出版业等,多元化经营,搞得十分红火。徐润善于同西方人做生意的本领,受到清末洋务运动重臣李鸿章的赏识,被派往总部设在上海的轮船招商局,主管经营业务。

    年轻的徐总认为:“上海自泰西互市,百业振兴,万商咸集,富庶甲于东南,地价日益翔贵,以今视昔,利逾百倍。”他在上海所建的“愚园”寓所,以自己的别号命名,也是今日上海愚园路之名的由来。徐润不仅在上海,还在天津、塘沽、广州、镇江等口岸进行大手笔的房地产投资。

    徐润在上海的房地产项目多集中在其名下一家叫做“地亩房产”的公司。该公司名下房产的总成本为220万两白银,总市值为350万两白银,每年可收租金12万两,回报率约5%。在当时高利贷盛行的中国商界,这一投资回报率算不上丰厚,徐润所图无非是在“地价日益翔贵,以今视昔,利逾百倍”,看重的还是炒地皮。

    在当时,买办一般对不动产投资并不热衷,即使涉足,也无非是买农地,过过当大地主的瘾。汇丰银行的第一任买办王槐山,就在家乡浙江余姚购置了7000多亩土地,当了回大地主。徐润投资商业房地产,算是比较前卫的了,这多半也是因为他比较年轻,听进了宝顺洋行洋股东的建议。

    徐润与外商联系密切,总能事先了解到租界的规划,从而预先在规划中的CBD或交通要道两侧,以低价买进土地,囤积牟利。严格地说,他并不是经营房地产,而是倒卖土地及项目,靠内幕消息赚取巨额利润。

    三条融资渠道

    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要在上海滩与国际大资本同台游戏,徐润的实力还是太弱了些,他需要依靠金融杠杆进行融资。

    徐润最初的计划,是将名下的地产资产打包“上市”,折合为400万两白银,分为40万股,每股10两,先发行一半,融资200万两白银。

    上述做法是一个不错的融资方式,唯一的“坏处”,就是要和其他投资者一起分享收益。徐润是舍不得的,特别是在他发现了一条更为有利的融资渠道之后。他的一位名叫顾林的英国友人向他提出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方案:以房地产为担保,到英国筹集一笔200万两白银的低息贷款,二十年期。此路若通,既能融来资金,又可保有股权,自然是上上策。但意外的是,顾林回到英国后,因患脑病而致癫痫,徐润寄以厚望的融资计划也因此夭折。

[1] [2] [3] 下一页 
发表于 2009-4-1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情回帖,友情灌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7 11:11 , Processed in 0.15239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