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1

[纪实] 让岁月用梦想作伴——记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徐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百度徐波的资料,会让人失望的。

 

  徐波,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

 

  在网络上空白的日子,并非不值得记录。那些别样的岁月,是一个在财会行业不断奋斗和前行的印记。

 

  即使已经过去20年,时光却似乎重现眼前,伸手便可触摸。这一切,只因言语,讲述了一段光阴的故事。而因为网络上的空白,这段故事更显得珍贵,值得聆听。。。。。。

 

作受人尊重的专业人士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可以看作徐波走上财会行业的真实写照。

 

  作为1990年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的他来说,至今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调剂到西方财务会计专业。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金融、管理等是高考热门专业,徐波在填写报考志愿上也是秉承这样的原则。“没有想过会读会计专业。因为对会计根本没有什么印象,唯一形象是《渡江侦察记》里面的账房先生,这让我固执地认为,会计就是那个样子。”

 

  虽说如此,徐波还是迅速地被西方财务会计专业的教课模式所吸引。

 

  “学得很有意思”。在当时,这是一个专业超前的班级。很多院校都有会计专业,但是“西方财务会计”却是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门涉外专业,中央财经大学采取原版教材授课。所以,学生拿到手里的都是影印版的教材。

 

  “在这里,我们很有体系地学习了会计理论知识,包括西方相对健全的会计准则等。”

 

  “在校园里面,我们听到了很多大师级的课程,包括西方财务会计专业的开山之人?--李爽大师。”

 

  此外,老师们经常向学生描述西方会计人的工作情形。“那时候,我们常常想,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专业人士--正直、有操守,这是感觉很棒的事情。”徐波回想着挥斥方遒的当年。

 

  很快,徐波就品尝到了象牙塔内外的差异。“落差还是有的。”徐波坦率地讲。

 

  那时候,我国的会计事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机关还是国企,会计人的待遇和地位都不高。

 

  电子部下属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本来可以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但是,我不喜欢机关环境,总是觉得体制框住了很多人的发展。”热爱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他飞向了自由的城市--深圳。

 

  事务所的日子是徐波快乐的日子,“事务所的工作强度是相对比较大的,但是那时候的我年轻,无所谓加班不加班。接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才是我看重的。”

 

  从事务所到企业的路,徐波用了四年。

 

  徐波去的是一家知名企业--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是由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美籍华人靳羽西于1992年亲自创办的独资公司。当时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事务所的客户。

 

  坐在财务总监职位的徐波,当时只是20出头的年轻人。

 

  “这是我工作的第一家企业,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处理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和销售总监、董事会成员等打交道。”

 

  徐波来羽西的首要任务就是搭建一个财务平台。化妆品零售是件很琐碎的事情,一天卖了多少个产品,每一个的价钱是多少,从柜台到财务部的道路漫长,导致账目严重滞后。无论会计账还是税收都是如此,但是仅仅一年后,这家化妆品公司已经可以做日报表了。

 

  这是公司的进步,更是徐波努力的见证。

 

  那时财务部门是一个20多人的团队,招了很多靠得住也管得住的老会计,但是大家相处愉快。“我不喜欢也不习惯那种家长式的命令式的关系”,徐波更愿意“用温柔的方式去做严厉的事。”

 

七个WHY的动力

 

  1996年,徐波转战到了一个美国家族性上市公司--MOLEX,虽然属于中小跨国企业,却是全球第二大电子连接器供应商。徐波是上海区的财务总监。

 

  “在羽西,全靠自己摸索建立出一个财务平台。在MOLEX,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财务系统”。徐波说,“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老板的要求很严,对于财务报表和分析看得很仔细。他对成本的要求也是很高,因为如何控制成本就在财务。”

 

  因此,如何降低成本也就成为徐波的重要功课。在徐波看来,在企业里面,“财务要想做得好,就要下车间”,“财务系统框架好,但没有人告诉你如何改善和进步。因此,所有的一切还都要靠自己。”徐波秉承着创造力要靠自己的宗旨。

 

  要学会思考。

 

  从那个时候起,徐波开始学会问“7个WHY?”

 

  实际上,就是5W2H法,即 Why: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What: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Who:何人--谁去做?How:如何--如何做?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

 

  任何事情,只要有了这个答案,就探求到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整个过程是细致入微的,需要不厌其烦的不断尝试。”徐波始终坚信这一点。

 

  有时候,财务工作是比较琐碎和单调的。正因为如此,在日常工作中,更不要被工作框死。“审核付款、对发票、这是你的框,但是,要知道为什么做这些,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要付这笔钱,每个供应商不同,所付费用也不尽同,理由何在呢?扩大思维,超越本身的工作职责,那么老板才会觉得应该给你升职。”

 

  徐波的语气真挚而诚恳。“在相对公平透明的环境中,永远想得多一点,做得多一点,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财务人,仅仅将专业知识弄懂是不够的,还要懂得生产、懂得业务。销售情况应该是财务人员了然于心的数字。

 

  在MOLEX,电子零部件行业的收款一直是个“挠头”的难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徐波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和销售部门一起去和客户开会。

 

  “前几年的时间很辛苦。”徐波笑着说,“我的头发就是那时候开始掉的。”

 

  即便这样,也没有想过要跳槽要离开。“因为收获了太多的东西。信用管理、现金外汇管理、调期保值等等这些概念都是那时进入到头脑的”。直到今天,谈起这家公司,徐波的感觉仍是“良好”。

 

  或许是太累了,徐波选择给自己放一个假期。2003年,徐波离职。然后,处于半退休的状态。这期间,他拾起了心中的一个牵挂--报考ACCA。

 

  说道ACCA,一直是他未完成的梦想。

 

  “大学毕业我就听说了ACCA。那是在深圳,由于和香港离得近,所以知道的早。我是属于知道得早,却迟迟没有起步的考生。”徐波有些自嘲地笑。13年的时间过去,这成了徐波的一个心事。“当时有时间,觉得该给自己一个交代。”2004年开始报考,2007年结束“战斗”。

 

  当心事了却,徐波重新开始上路。

 

  2005年,徐波的身份成为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众所周知,大公司架构复杂,分工精细。这对于适应能力超强的徐波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说起徐波的适应能力,他不断变化的工作城市就能略知一二。来看他的行走轨迹:上海人--北京读书--深圳工作--之后上海--回到北京。辗转在三个城市之中,“没有什么不适应。”徐波很享受,或许自由的生活本就是他热爱和追求的。

 

成功,取决于态度

 

  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对财务的执着。

 

  近20年的财务生涯,徐波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将整个公司比喻成足球队的话,财务总监是类似于守门员的角色。他不是明星,也不是领导者。尤其当这个队很优秀时,守门员是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在足球赛场上,前锋是明星,中场是全队的核心领导。但是,在足球场上,没有守门员是绝对不行的,一下子就输球了。守门员做得好,可以帮助进攻,可以参与到整个进攻中去,使得整个队伍的表现更出色” 徐波说,事实上,财务也是可以起谋策作用的。

 

  在他眼中,真正的财务总监是要帮助企业制定目标和策略的。这有个小前提,就是要了解销售和市场,才能制定正确的策略。

 

  “以前,守门员做得还不错。”徐波笑着评价自己。

 

  徐波的职业生涯很顺畅,几乎没有挫折和弯路。一路前行至今,有什么心得呢?

 

  “对于成功,我从来不想刻意做到什么标准和高度。我只是比较喜欢接触新的东西,让自己时刻保持充实感。”

 

  “成功,取决于工作认真的程度。”

 

  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一个梦想和目标。或许这个梦想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定要有。因为这将是你前进的动力和支持。

 

  这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同样适用。

 

  刚毕业的几年,是打好事业基础的时机。急于求成是大忌,财会工作要从最基础的锻炼干起,如果有一个严格的经理能够手把手教你,那当然是最好的了。

 

  如果毕业生选择做财务工作,从会计师事务所起步是有很大益处的。因为在事务所能够看到和接触到很多类别的行业和企业。这其中,企业有优劣大小之分,在工作过程中,能触摸到问题,学习到知识,也能有机会接触到各个行业的不同人群,积累一定的人际交往经验。如果说,事务所是一个宏观的面,那么进入企业工作,就是触碰到点。在企业里可以深入了解财务知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成长会很快。

 

  同时,诚实正直的品行是重要的。要知道自己的底线是什么,不要轻易地挑战这条底线。

 

  “我之前的梦想,就是做个合伙人。至少做一个正直的、拥有独立精神的、审慎的、具有职业操守的财会人。”有着四个名词的前缀,足见徐波对此的重视。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和坚持的。

 

写给未来的话

 

  遥远有多远,未来有多长?对于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徐波只是微笑着说:“要对公司有一定贡献,有一定影响力。”因为在一个好的环境,看到成长、变化,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回首2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以及做事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习惯于找一个金饭碗,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现在,选择多了,也必须改变做事模式,在商业社会里面,做事要有竞争力。

 

  “20年前,找到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主动、不认真、不积极是最大弊端,永远不会想多做一点点。但是,现在,主动积极认真已经成为财务人员的标签。”

 

  走出微软公司,落日余晖给高楼大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生活始终会有很多美景,值得流连,慢慢欣赏。就好像刚刚结束的采访,话语不多的徐波,用不疾不徐的语调,娓娓道来这20年的岁月一样。

发表于 2009-4-1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情回帖,友情灌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9 01:30 , Processed in 0.18449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