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评论] 徐明棋:上海更需要战略型金融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明棋:上海更需要战略型金融人才

www.stockstar.com 2009-5-14 11:15:27 新民网
[字体: ] [分享给 qq msn 上的朋友] [收藏]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证券之星RSS订阅
    不久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金融办组织沪上金融机构赴英美招聘上海市紧缺中高端金融人才,在伦敦、芝加哥、纽约举办了三场招聘会,提供了170个岗位,据说有840人签订了意向,用媒体的话说是“满载而归”。

  此举让我联想起2008年5月份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众多领导与专家在发言中异口同声地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共识。此次上海趁美国金融危机到华尔街抄“人才”的底,是这一共识顺理成章后续举措。我不知道这170个岗位如果引来了华尔街的高级人才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否能够得到向前推进一大步的结果,也不知道这840个签署了意向的人都引进后,构建中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欠缺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方面有否明显的进展。

  人才是关键在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人才不仅仅是技术性的人才。就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而言,当前技术性的人才并不是关键。风险管理、产品研发和金融工程等各类技术性的人才尽管紧缺,但是只要我们的金融市场发展了,海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我们这儿有业务,有钱赚,他们自然会以高薪在全球招聘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政府要做的事只是让这些金融机构招聘来的人才有一个国际化的工作和生活空间。问题的关键是市场本身要发达,如果没有市场,金融机构无业务,无钱可赚,政府出面吸引人才一定事倍功半。即便现在趁华尔街萧条之际将人才引进到了上海,也无法保证,等到海外金融市场复苏后,这些人才不会重新流出。

  我个人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广义上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在华尔街供职的各类金融技术人才外,当前更加需要的是金融战略型人才,即能够在中国现存金融体制下与中央各个部门沟通,掌握国际金融发展的方向,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运筹和谋划,推进各种政策措施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是无法从华尔街引进的,也无法从伦敦城觅得。这样的人才必须靠我们自己培养和塑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四个中心中的一个中心,上海同时要成为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这四个中心叠加在一起体现的是,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功能需要从现在的生产型和制造业型的经济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中心,其中金融、贸易和航运正是最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

  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些避税地的金融运作模式,也不可能仅靠技术性的人才集聚,通过推出各种创新金融产品来吸引资金的集散,成为一个中转型的离岸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为中国经济服务,并且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中心。联系到中央对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就不难发现,四个中心建设是为“四个率先”服务的。因此,我所说的战略型人才在这个背景下可能就更加重要。

  我个人理解,“四个率先”最基础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率先转变,而这个是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方向的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上海经过3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人均GDP已经达到9000美元以上,迈过了后工业化的门槛。上海已经很难继续依靠原有的模式和途径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作为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经济在全国经济中需要发挥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在当前最关键的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经济学意义上的“熊彼特创新”,在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突破。而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不是靠简单的增加投资以及引进一些技术性的人才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靠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人才,具有战略意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市场意识的科技人才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是关键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市场,世界经济进入衰退状况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部需求锐减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放缓。为了应对危机的冲击,中央政府加大了基础建设投资和其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货币政策也由紧缩转向扩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也需要通过增加投资来避免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但是,上海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结构性调整的需要,政府的投资应该考虑如何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要增加改善与民生相关的项目投资,比如交通、公共卫生、公用事业等,也要增加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投资,还应该增加能够改善上海都市旅游潜力的投资,在上海的环保、再生能源等领域也需要增加投资规模。

  这些领域的投资将有利于上海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所有这些领域的投资只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和鼓励民间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可能这些领域的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回报的期限较长。因此,政府需要对这些领域的民间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收和信贷的支持,而对于各类人才进入这些行业也需要给予配套的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这样,各类人才,包括金融创新人才和战略型人才集聚上海的局面才会形成,上海通过引进各类人才来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徐明棋)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8 22:40 , Processed in 0.18646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