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宋庆龄抄徐迟讲稿
1978年5月4日,宋庆龄写信给廖梦醒:“接读你的来信和徐迟同志的报告,使我十分欣慰。自然,我为总理保证我难忘的旅行所作的种种安排而深深地感动。从报告中,我还学到了‘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要是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足够年轻的话,我都想去上这样的课,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1978年,著名作家徐迟在国内记者业务训练班上作辅导报告,讲怎样写报道。这个报告分了六个部分:理论、生活、语言、构思、细节和造句。在第五部分中,徐迟说:“我再讲几个细节,是很感动我的事迹。现在写毛主席、写周恩来总理、写老帅的文章很多,写了很多动人的细节,看了很感动。但是,我还有一个感觉,很多细节还写得不够细。如果能在这些文章中间更加注意细节,把那些细节写出来,那会是非常动人的。比如讲,总理这个人细,细到极点了:“1949年8月,应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宋庆龄从上海来到北平,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抵达北平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和其他各党派、团体的领导人,都到前门火车站去迎接。
“周恩来是个十分细心的人。在去火车站接宋庆龄之前,他亲自到安排宋庆龄居住的地方去检查接待工作。周恩来走进房间,楼上楼下四处查看。在检查了居住的安排情况后,周恩来突然向陪同检查的人发问:‘你们给孙夫人准备了什么样的餐具?’
“周恩来知道,宋庆龄在美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生活上有些外国人的习惯。在国外,西餐的刀叉等餐具是很考究的,都是用大盒子装好的成套餐具。他说:‘这些餐具孙夫人请客时是要拿出来用的,不能马虎。’
“饭店的工作人员把餐具拿来摆到周恩来面前,打开请他查看。
“周恩来说:‘不行,不行。还有好的没有?你们打听一下北平哪儿还有更好的?把最好的餐具拿来。’
“于是,饭店的接待人员紧急出动,找来了最好的餐具。
“当时,正是金秋,屋内摆放着一盆菊花。周恩来端详着这盆菊花,说:‘拿把剪刀给我。’工作人员把剪刀递给他。周恩来把花修剪了一下。确信花摆得很好了,他才放下剪刀,出门登车去前门火车站。
“政协大会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会议结束后,宋庆龄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并出席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10月14日,宋庆龄准备乘专车返回上海。周总理到前门火车站去为她送行。
“周总理恭恭敬敬地把宋副主席送上火车,然后站立在正对车窗的月台上。火车开动了,周总理就跟着车子走;车开得快了点儿,周总理就急步走;再快一点儿,周总理就小跑。火车越开越快,周总理一直跑到月台的尽头,仍在向宋副主席挥手。直到看不到了,周总理才离开车站。”
徐迟讲了上面这三个细节,来说明周总理的“细”。在叙述了第一、二个细节以后,徐迟道:“这表达了周总理对宋副主席这样一个党的最亲密的战友,一种爱护、关怀、尊重的复杂的心情,所以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他希望那个盆里的花也是修得好好的。”在讲完第三个细节以后,徐迟道:“从小步、急步、小跑、快跑到送走,这都是表现周总理的感情的。细节能够反映伟大人物的特性,要抓住关键的、能够反映特性的一些细节。这样来写报道,会受到读者欢迎……细节也是要下功夫的。”
徐迟这篇报告的记录稿,辗转传到了廖梦醒的手里。1949年,正是她与邓颖超陪同宋庆龄从上海到北平来参加政协会议的。廖梦醒立即将这份记录稿寄给宋庆龄。这时的宋庆龄已是85岁的老人。看到徐迟叙述的这三个细节,宋庆龄十分激动。她竟然亲自拿起黑色水笔,抄写了相关的段落,共7页纸。
今天,宋庆龄亲笔书写的这7页纸,还保存在北京宋庆龄故居的文物库里。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深情,也使我们对宋庆龄和周恩来更加充满敬意。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6-2 15:3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