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84|回复: 2

[动向] 徐迅雷:在最近的地方接触最远的天文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我认为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应该争取看一次日食。”为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英国天文专家罗伯特·梅西博士如是说。(新华社伦敦7月18日电)

7月22日,将发生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已引起世界性的、热烈的观测预期。太阳、月亮、地球排成一线时才发生日食,只有在月球本影掠过的地方才能看到日全食,日全食又常常只有一两分钟,这次日全食时间则达6分钟。许多国家的天文爱好者奔向中国——日全食带穿过长江流域的武汉、杭州、上海等地,这是绝好的观测地域。

“我坐在城头观天象……”这是如何的浪漫与惬意。杭州,上午9点半左右进入最佳观测时机。遥想童年,曾经在乡村看过一次日食——印象中是偏食而非全食,那时没有别的工具与手段,乡村老师教我们在一脸盆水里倒上墨水,就看那小小的、在涟漪中荡漾的倒影了。激动,那真是激动。

牛顿说:“大自然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康德则说:“大自然的秩序,证明了宇宙确有它的建筑家。”宇宙是神奇的,自然是美妙的。观测日食,这是我们在最近的地方用最简便的方式直接接触遥远的天文科学。物以稀为贵,天文现象何尝不是如此。一生遇到这么好的一次机会,怎么能轻轻放过。这是科普的好时机,别把看日全食仅仅当成一次娱乐活动。或许,今天观看日全食的孩子,由此激发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明天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在一些学校,天文科学的教育成就斐然。在杭州高级中学5月16日迎来110周年华诞前夕,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杭高星”。杭高天文社、天文台享誉全国;丁舒珊成为全球天文史上首位发现近地小行星的高中女生……杂文家金新写下一篇《“杭高星”,见证着一个中断的学统》,给我深刻印象,他说:时下全国应试山河一片红,杭高亦不能免俗;杭高老校长葛锦发,是位深具忧患意识的名校管理者,他发出了“在人文理想与功利原则之间,我选择忧伤”的世纪感叹,感人至深。

日全食的那一个片刻,“黑昼”出现——那仿佛是老天爷停电了;老天爷“停电”片刻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间科学文化的“停电”。日食、月食,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文的。我想起著名作家李国文的短篇小说《月食》,是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品,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看哪!天狗吃月亮啦,天狗吃月亮啦!……”附近山村,有敲锣的,有放炮的,在这偏僻的太行山区里,还保留着那些古老的,带有纯朴气质的风俗习惯。天上的月食很快过去,而经历过“月食”的人间,更期待“月亮又亮堂堂地照着我们”……

宇宙很博大,星空很深邃,地球上的一个个人,才是真正渺小的。远古的人类崇拜太阳,那是最有道理的。而今看一次日食,让我们对人类自己多一点领悟,这多少是件好事情。

发表于 2009-7-2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报纸报的2035年月还有,怎末500年一遇的日全食
发表于 2009-7-2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非常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16:50 , Processed in 0.19045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