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61|回复: 2

[热点] 徐立凡:限制腐败成本比"力拓门"判决更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来源:

  力拓间谍案如同一根线头,牵出了钢铁业的一些乱麻。洁身自好的企业忙着澄清,更多的企业沉默不语。猜想像滚雪球一样悄然在扩大,与国外铁矿石巨头们的价格博弈悬念,开始被这场博弈是真刀实枪还是虚文假式的悬念替代。

  一定有许多钢铁企业是这团乱麻的意外受害者。他们没有参与价格谈判的资格,却被针对钢铁业的群体性质疑伤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劣币驱赶良币。但是,报道也确实证明有一些钢铁企业的相关官员涉嫌犯法。

  为什么是钢铁企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铁矿石谈判的旷日持久,让钢铁业备受关注,它的内部异变因此具有传播效应,特别是这种传播因为间谍案的神秘色彩而扩大化了。但在更深层面,是因为面对铁矿石,中国钢铁企业无论是长协矿还是贸易矿,无论是否具有对外谈判资质或规模大小,都处于天然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增加了铁矿石的价值,并因为中国钢铁企业内部协调整合的力度缺乏而变得更有价值。这价值大到对外谈判容易产生腐败冲动,对内套利腐败冲动或许更大。因此,个别有对外谈判权者面对对方的利益诱惑立场动摇,对内中小钢企倒卖铁矿石更是如此。抛开堕入深渊的相关人士的职业道德缺陷,这种局面的造成,与钢铁业的机制缺陷关联更大:如果按国外企业惯例谈判权集中在两三家企业手中,国外铁矿石巨头无所不用其极的各个击破招数就很难奏效;如果国内钢企的整合重组早见成效,高耗能低利润的中小钢企不再苦苦支撑,倒卖铁矿石以寻私利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

  寻租空间的产生,通常都是机制缺陷的培育结果。

  当司法介入力拓间谍门的同时,对于整个行业的制度重构不能忘却。力拓门事件的独立性质,不能掩盖这个行业存在着的普遍性缺陷。

  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力拓门”表露的缺陷是局部存在的一种群体性现象,还是运行已久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业潜规则?是仅仅局限于钢铁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症状?如果胡士泰牵扯出的这团乱麻只是冰山的一部分,那么力拓间谍案发出的警报就不再是关于钢铁企业的害群之马的,而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安全和微观经济建设缺失。

  在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欢呼中,常常能听到的是共赢,而很少听到利益区隔的提醒,仿佛形式上的合作性足以替代竞争的对立性。但是,利益毕竟是有属性的,合作可以全球性,但利益没有。企业有企业的利益,民族有民族的利益。这并不因为合作的存在就消失。缺乏这种认识很可能导致对外经济合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过程惊心动魄的力拓门事件警示中国企业的,是对外经济领域的战场性质。模糊了这个认识,就会对经济安全造成巨大破坏。

  企业处于这个战场的最前线。在政策面,长期以来为企业营造良好运行环境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并有效推动了中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但是,在企业自身的全方位建设上,力度要弱得多。力拓门事件鲜活地证明了企业的腐败成本足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形象甚至运转。腐败成本的累加,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额外成本。因此,强化微观经济管理,不仅事关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更关系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力拓门事件的另一个警示。

  力拓门事件发生后,加快制定经济安全法的呼声骤然响起。这当然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加快制度建设、限制企业的腐败成本同样重要。这是当前微观经济的重要课题。

  

  

发表于 2009-7-2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度不够
发表于 2009-7-2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非常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 14:34 , Processed in 0.24822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