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524|回复: 1

[体育] 徐济成 奥运从未远离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济成
徐济成


  经历丰富脱颖而出

  1986年起就在新华社体育部担任篮球记者的徐济成,1992年开始受央视体育频道之邀,兼任NBA赛事解说评论员,17年来,成为篮坛专家中的重量级人物。

  这些年,徐济成专注于自己的体育新闻业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徐济成暂别新华社,借调北京奥组委,出任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和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常务副主任,这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起来。

  “我曾经采访过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等五届奥运会,而且本身就做了近20年的体育记者,加上自己的专业学的是英语,这样,我的条件都超出了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被选入奥组委非常顺利。”

  主新闻中心是媒体运行的指挥部,下设四个分支机构:场馆运行中心、场馆运行调度室、场馆消防指挥室、场馆安保指挥室,徐济成所在的部门叫作媒体运行部,最初他报到时加上分管的经理在内一共才十几个人,之后这个团队不断扩充。到了奥运会时加上志愿者,整个媒体运行部达到了三千多人。

  徐济成的工作主要是向上对场馆主任负责,向下对九个部门负责,手下这九个大部门所辖又有20来个小部门。

  这个工作相当困难

  “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位前来报道奥运会的摄影、文字记者顺利工作,每个工作间都运行正常。这是一个庞大而琐碎的工作。北京奥运会注册媒体为21600人,但实际达到了24000多人,超出了3000多,此外还有一万多的非注册记者,这是奥运会史上一个空前的纪录,要满足这二万多记者吃、住、行、写稿要求,相当困难。”

  05年开始,徐济成的生活正式进入了“奥运时间”,每天,他至少工作8小时,07年之后,每天7点出门,8点到达办公室。那时每天的工作都要一直忙到晚上8点以后,几乎以办公室为家。

  2008年7月8号,北京奥组委主新闻中心媒体运行部提前一个月运行,MPC整个团队入住奥运村,徐济成的奥运之战正式打响了。

  每一天,徐济成过得很紧张,心里惦记得最多的就是:别出事就行。 跑过五届奥运会,他深知,奥运会实际上就是办给媒体的,如果没有媒体传播,这届奥运会等于就是白办。

  “我这里有一个非官方记载,从申奥成功开始,由奥组委处理的事件有7600多万件,很多事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可以说,我们这个部门是一届奥运会中最庞大、最复杂、运行周期最长,处置问题最多、需要其他业务口支持最多的部门。”

  不争才天下莫能争

  针对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工作方面的不足,徐济成和他的团队对媒体运行工作提出了一些专业性的理念,这些理念成为北京奥运会媒体服务创造的新纪录和新模式。比如:记者从媒体村出来,到各个场馆,只需一次安检,这改变了历届奥运会记者每到一个场馆都需经历一次安检的繁琐。这些人性化的服务以及对国外媒体来华采访提供的便利政策,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也被国际奥委会所推崇,沿用到下一届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曲终人散,那段不平常的日子留给徐济成的,却是波澜不惊。“每过一天我反倒是更平静一天!”徐济成这样描述现在的心情。然而,盛大的奥运会前,谁又能真的做到心如止水?

  徐济成清楚地记得,就在媒体运行部组建后的第一次工作会上,看到手下这些年轻的经理面对即将到来的艰苦准备不足,看着大家似乎是以一种“玩儿”,而不是以牺牲的心态去备战奥运会时,给大家上培训课的他说着说着竟哽咽起来,没有人理解他所承担的压力有多重。



  徐济成办公室的白板上,除了密密麻麻写着的体育部工作计划,几个用黑色水笔写的大字很是醒目——“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徐济成说,这是来自奥运的感悟,“争,是因为你还没有达到最高,当你觉得自己突然变大但能量却变小了的时候,你也由此知道一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干的,所以你会尊重所有人,不会因为别人的欠缺而瞧不起别人。”

 
发表于 2009-8-1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说NBA还可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10:03 , Processed in 0.19500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