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2

[评论] 徐云鹏:老板村官是市场经济繁荣的产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目前全省2/3以上的村由企业家、工商户、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不乏资产过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者,被称作“老板村官。”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官”上任后,为村里出钱出力,带动村民致富,可这一现象也引发争议。(据2009年9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争议无可厚非,争议本身意味关注,也是好事。何况,富人跃上农村政治舞台,自然难逃贿选与谋私诟病。事实上,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送钱送礼拉选票的事情并不鲜见。以浙江为例,2008年浙江省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后,各地查出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90多起,其中以贿选居多。义乌市就查处了37起破坏选举和贿选案件,10名党员受到党纪处分,90人被行政拘留。

  其实,“老板村官”的现象出现,一方面体现了财富力量对选举的作用或渗透,诚如一些村民所说:“有钱了,富人想当官很自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村人才和资金空心化的突出矛盾,村官队伍青黄不接,农村经济发展乏力。

  诚然,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如何发展壮大村民自治组织,需大胆探索。对于“老板村官”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坏评说,更不可一概否定。既然目前浙江全省2/3以上的村由企业家、工商户、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既成事实,“老板村官”已占居大多数,这说明,“老板村官”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成果。“老板村官”现象出现在先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村地区,它预示着农村市场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人们必须直面它。

  解读“老板村官”现象,必须要首先弄清一些富人为什么如此垂青村官?浙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陈建义认为,不论这些人用什么形式担任村干部,背后动因无非两种:一是自己的主动诉求,期望实现人生价值,回馈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等。二是村民认同,村民认为“老板村官”就是“能人村官”。富人往往是当地的能人,他们思路开阔、组织能力和创富能力强,有在长期企业经营中形成的现代市场理念,当村干部后可以带领大家致富。比如,天台县平桥镇西张村村民张和法当选村委会主任后,自掏腰包数十万元为村里修筑公路,并转让他在一家商场的部分股份给当地百余户村民;东阳市城东街道斯村党支部书记斯文斌,承担了村里所有办公家具与办公用品的费用,还带头撰文论述如何成为新型农民。

  由此可见,“老板村官”不仅是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回流人才和资金的一种好形式,也与政府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奋斗目标相一致,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可以预见,未来的村官,可能就是富人和老板。

  当然,利弊总相行。在这些由富人群体组成的村官队伍中,自然会存在着利用手中权力进入更高平台、发展更好人脉、进一步谋求或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做法,甚至不排除在村集体经济中做手脚、捞好处、发展壮大自己家族势力的行为。必须承认,伴随“老板治村”的某些不良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能否真正发挥“老板村官”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民主政治的一股重要力量,关键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用公开、透明的规章制度管理“老板村官”,将其“从政”行为置于阳光之下。确保民主选举、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村民罢免、责任追究等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有效落到实处,“老板治村”这种人才和资金回流的好方式,就会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动力,最终得实惠的还是农民兄弟,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于 2009-9-1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兄弟真正能得实惠吗
发表于 2009-9-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国度,哈哈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9 05:45 , Processed in 0.16582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