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动向] 徐福东渡和中日友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2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福东渡和中日友好

默认分类   2009-02-24 10:48   阅读37   评论1  
字号:    

 

http://www.jiaodong.net 2008-01-14 09:21:13 烟台日报

      徐福,龙口市人,秦代方士,伟大的航海家,二千多年前东渡日本,为两国历史文化交流留下了千古佳话。位于龙口市西北的屺坶岛为其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在龙口市一直流传着一个中国古代帝王们的“不老梦”———在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著名方士徐福以入海求仙为名,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及百工东渡日本,开创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成为日本古代文明的开拓者。

      位于龙口市西北的屺坶岛为其东渡日本的启航地。长久以来,祖籍烟台龙口的徐福更是作为中日两国交往的开创者,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敬仰……

      寻药:开辟中日首条航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在今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村东设置黄县,隶属齐郡。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山东,在泰山举行完封禅大典后,率领群臣经历下(今山东济南)和齐故都临淄(今山东临淄),沿着渤海南岸东行至黄县(今山东龙口)。在黄县停留期间,徐福得到秦始皇的召见,奉命陪同秦始皇登莱山,祭月神。不久,秦始皇一行人离开黄县,到达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今山东荣成境内)。在返回的路上,秦始皇等人又登上了芝罘岛(今山东芝罘区境内);接着向南到达了琅琊山,在那里停留了3个月,并从别处迁来3万户人口到此地居住,免除他们12年的赋税。同时,秦始皇又命人修筑琅琊台,立石刻字,歌功颂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的心情。

      这时,为了迎合秦始皇长生不老、永做皇帝的梦想,徐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宫殿中住着许多仙人,还珍藏着一种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奇药,他愿意前去求取并献给皇帝。秦始皇正盼望有朝一日能服上这种仙药,永远统治中国,于是便欣然同意。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时,正赶上徐福出海未归。9年以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船队沿庙岛群岛航行至辽东半岛南海域,然后东行至朝鲜半岛西海岸继续南行至济州岛,在济州岛休整后,横渡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徐福船队所走的航线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可以保证沿途淡水供应。这是公元七世纪前中日之间惟一一条航路。

     躲祸:长居于日本北九洲

      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他为了躲避杀身之祸,便决定长居于此,不再复返。

      徐福东渡所率领的大批童男童女、百工、弓箭手等,主要是山东半岛人。他们把秦代山东半岛先进的文化和工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日本,主要包括种桑养蚕、手工纺织、采药制药、航海、捕鲸等技术,解决了当地人吃、穿、用等问题,使处于石器时代的日本列岛飞跃发展,进入以使用金属工具、种植水稻为特征的弥生文化时期。

      他们到达日本后,随行的农业水利技术人员,教会了日本人使用铁制农具开荒种地、选种耕种、浇水施肥、锄草松土,帮助他们兴修水利,以便抗旱排涝、灌溉农田、种植水稻。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日本原始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粮食也有了剩余。日本人开始从渔猎采集经济进入农耕经济,由高山森林向平原地区迁徙,由游牧生活发展为定居生活。

      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剩余,加快了日本原始社会的瓦解。随行的百工积极传授纺织、冶铁、木器加工等知识,使日本的手工业迅速兴起并得以发展。纺织、冶铁、木器加工等各行业的专业劳动者相继出现。这些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商品带到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商品经济最终导致了贫富的分化和阶级的出现,日本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时至今日,徐福仍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

     定居:风俗习惯相互交流

      徐福等人在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原有的风俗习惯带给了日本居民,二者逐渐形成相近的爱好和相近的习俗。

      龙口市徐福研究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的齐国是有名的茶国,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徐福把这一文化带到了日本,逐渐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深受中、日两国人民喜爱的兰花,就是由徐福带去的。先秦前后的中国人,有坐、立或跪的习惯,吃饭用矮腿桌,徐福把这些习惯带到日本后,日本人代代相传并沿袭至今。“在古代日本,人名、地名的起法都与烟台目前的地名及其相似。有的甚至连名称都一样,读音也相同,如富山又称蓬莱山,大黑岛又称蓬莱岛等。”

      作为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后,将方士的功能一显无余。久而久之,受其影响的日本人民,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认为山河海都有神,自然和祖先成为日本人民信仰的神灵。在古代中国,方士的杂说及思想意识在东汉末年一统为道教;而在日本,则逐渐归一为神道教。在许多方面,二者有相似之处,从这里可以看出徐福东渡对日本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

      徐福东渡,开创了中日交往的崭新篇章,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日本人民把给他们祖先传播华夏文明的徐福当做“神”来祭祀,称他为“弥生文化的旗手”。从14世纪起,日本文献开始记载徐福东渡的去向,很多日本人认为徐福到达了自己的国家,并带来了先进的文明。1339年出版的日本古籍《神皇正统记》,其孝灵天皇曾这样记述道:“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位。始皇好神仙,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日本,日本欲得彼国之五帝三王遗书,始皇乃悉送之。”此后,徐福逐渐成传奇人物,在日本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医药神、桑茧神而予以祠祀。如今,日本许多地方都存有徐福遗迹,其中年代较早的遗迹出现在熊野。在日本佐贺市北面的金立山,建有金立神社,社中以徐福为主祭神。在佐贺与福冈县交界的诸福町,存有“徐福登陆地”和“徐福洗手处”等遗迹。日本爱知县也分布着一些徐福旧迹,其中名古屋市有热田神宫,又称小蓬莱。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有尾崎神社,社中奉徐福为祖神。

      据了解,徐福东渡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篇章。徐福东渡比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早900多年,比郑和下西洋早1600多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1700多年。这一雄伟壮举虽然航程不长,但在秦朝那样遥远的古代,在航海物资、技术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徐福东渡无论是在时间、规模、目的、方式上,还是在航海、探险、胆识、精神上都是哥伦布所不能比拟的。徐福东渡,把中华民族认识海洋、驾驭海洋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十几个世纪,为世界文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徐福东渡虽然名为求仙,实际上则是一次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内陆文明向大海文明跨越的尝试。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已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悠源的象征,并被两国人民世代传颂。我们缅怀徐福,宣扬徐福文化,不仅是对中日两国传统友谊渊源的追溯,也是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寄予良好的祝愿。我们相信,在徐福精神的指引下,两国关系的发展能够继往开来,扬帆破浪,开拓创新!

      本报记者夏丹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08:59 , Processed in 0.17861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