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2

[地方]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书写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青岛港有个徐万年,他当装卸班长时,带领全班创出 17 分14 秒安全优质装完一火车车厢的全国海区纪录;他干副队长时,创出“啤酒装船亿瓶不碎”的服务品牌;他任分公司分管生产和安全的副经理时,用一个码头干出 10 个码头的活……他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青岛港中层干部、201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
    “是勤学和苦干成就了徐万年。”在青岛港采访时,港口领导和工友都这样说。
    1990
年,徐万年从沂南来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一个多月后,港口组织生产大会战,徐万年一个班下来,装卸水泥1600 吨,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96年,他被提拔为港口第一个农民工班长。2006年5月,集团把徐万年等首批12 名农民工副队长召集起来进行培训。一起参加培训的刘忠诚说:“大伙文化程度都不高,但课堂上徐万年每次都积极发言,说得也好。我觉得奇怪,后来才发现,原来老徐一有空就读报纸和各类书籍,雷打不动”。担任分管安全和生产的副队长时,徐万年又挤时间参加了企业管理学培训班。在港口工作,经常和老外打交道,不会英语难以交流。徐万年就让当时上初中的儿子当自己的英语老师。但毕竟是年纪稍大了,一句简单的英语问候语,有时要学几天时间。
    徐万年告诉记者,考虑到自己是初中学历,20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要求自己“每天学一句外语、写一个思想总结和一个当天工作记录”。如今,徐万年已能熟练运用100 多句关于港口装卸的英语短句,能和外国船东轻松对话。他的每日总结,已经有数万字。他从中总结发明的“并垛堆码”、“钟摆式作业”等工作法,成为码头工人安全高效的操作宝典。
    2007年4 月,集团任命徐万年为西港分公司副经理。每天,他不到六点就起床,一天要主持四个生产会、参加一个分公司领导班子碰头会。每天三四次徒步到港口生产一线,夜里不定时到现场巡查,发现问题,随时用步话机调度指挥,一天下来,工作时间至少十三四个小时,但是他依旧每天坚持读书看报。4月15 日,记者在青岛港采访,见他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他从报刊上摘抄的名人名言、政策理论、管理经验等。看着他黑黑的眼圈,记者问他是不是很疲劳,他脱口而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美美睡上一觉。”
发表于 2010-5-1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打工了
发表于 2010-5-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谓是学海无涯,只要有恒久之心,总会觅到一叶方舟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09:23 , Processed in 0.25731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