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2

[地方] 徐军建的调味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3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7岁正式上灶,18岁创作的“醋椒鲢鱼”让左邻右舍拍手叫好,20岁在乡里已小有名气,这就是徐军建。徐军建,贵友大酒店行政总厨,鲁菜烹饪名师,国家高级烹饪技师,济南市烹饪协会常务理事等众多荣誉称号。
门里出身 外出学艺
20年前菏泽单县,徐军建还是一个初中学生,父亲徐新藏精于厨技,在镇上是远近闻名的厨子,每当四邻八亲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徐新藏当主厨,而每次徐新藏都会带上刚刚懂事的儿子,父亲上灶儿子打杂。每当父亲忙完,徐军建就会学着父亲的模样双手抱着大锅摇晃几下。后来徐新藏承包了镇政府的食堂,从此后厨就成了徐新藏父子施展厨技的平台,每当徐新藏有新菜推出,第一个先尝到的就是徐军建,这点让他对美食有了独特的认识。“当时我还小又是家中的独子,父亲非常宠我,每当有新菜推出就有我的一份,好吃挑剔的习惯就是当时养成的”,徐军建笑着对记者说。徐新藏为了儿子能够超越自己,初中毕业后把徐军建送到济南学习,本想是学完后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打理一切。徐军建在济南跟随李建国、崔伯成学习了一年返回家中,返回家中的当天徐新藏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请来,让徐军建招待大家,本意是检查儿子的技艺,徐军建当时的一道“醋椒鲢鱼”让大家刮目相看,从此父子两人声名远扬。
把爱好当职业
“我就是典型的把爱好当成职业,我喜欢吃,喜欢美食,所以就喜欢创造美食”,这是徐军建对记者说的一句话。1993年徐军建离开家乡来到了鲁能旗下的贵都大酒店,开始了一个更高实现厨技的平台。“学无止境,对一个厨师来说,对一个掌握着众多高端口味的人来说,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一定要走出去,走出酒店,深入更高层的酒店去学习,然后回来总结,不断的更新”,徐军建对记者说。在贵都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天不练赶不上徐军建,一天不学赶不上郭先学。(注:郭先学是徐军建的搭档)
这两句顺口溜可以说是对徐军建工作的肯定。两年后由于工作出色,徐军建被派到筹建完毕的贵友大酒店任主厨,通过不断刻苦的努力和勤奋工作,于1999年升任厨房部经理,由于当时菜品研发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徐军建提出“厨师前厅化,服务厨师化,菜品研发一代,储存一代,淘汰一代”的口号。“厨师一定要走到前厅了解客人的需求,迎合大部分人的口味。而前厅的人一定要走进厨房,了解每一道菜的工艺,只有自己明白了才能去给客人讲解,而菜品是酒店的灵魂,不断的创新才能留住客人”,徐军建对记者说。在徐军建的带领下,厨房部自主研发的“贵友第一缸、明湖三友、梦幻金秋、山珍葫芦鸭、水晶牡丹、富贵金菊”等菜品受到广大客户的喜爱。
从业16载 感恩为先
“从业、结婚、生子可以说每一步都是酒店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1999年酒店因我工作努力、业绩突出,把我的户口从老家迁到了济南,从此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徐军建无比自豪的说。这使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先后连续3年被集团评为技能标兵,连续14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称号。如今徐军建已经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6年。“当时从厨只是受父亲的影响,只想着做为一门技艺生存而已。是贵友大酒店给予我施展技艺的平台,是酒店领导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关怀,给了我发展的空间,我始终以‘雕琢厨艺,感恩为先’为工作信条,坚持以诚相待、求实工作、用心做事、精益求精的理念方针,带领厨房团队踏踏实实地进行实践,打造贵友餐饮美食文化,创造贵友餐饮美食品牌”,采访结束徐军建对记者说。
(本刊记者张同臣)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
发表于 2010-7-2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厨师高手
发表于 2010-7-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创意,才有生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8 01:38 , Processed in 0.15932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