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1

[地方] 徐百柯:深圳寄托中国新希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深圳这30年,演绎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城市故事。这个故事实质上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公民个体;一头连着旧的根基,一头连着新的观念;一头连着本土资源,一头连着外来文明。
而立之年,深圳呈现一番成熟风度。成熟的最显著标志在于,深圳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城市主张——公民社会与知识城市。
这座城市总是语出惊人。放眼当下中国城市发展格局,这样的主张,几乎如同当年的“特区”旗帜一样醒目,也如当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一样震撼。
**总理近日考察深圳,寄语它“敢为天下先”。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深圳是这样做的,并且做得漂亮。如今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过程中,深圳打算继续这样做,并且,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深圳过去是中国的试验场,它成功了,也标志着我们国家和民族选择的道路成功了。如今,深圳寄托着我们新的理想——以更大的勇气在深层次上推进改革,以更高的智慧对接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成就。
提出公民社会与知识城市的城市主张,表明深圳已经意识到,作为国家先锋,自己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以过去30年的累积为依托,城市需要全面发展,这样方能突破旧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开始分享一种认同:“这里不是我们的家乡,却是我们的主场”。在中国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种归属感弥足珍贵,能够塑造出这种归属感的城市环境,同样弥足珍贵。
凝聚人心的要诀在于使市民看到,这座城市始终“在路上”,在通往更良性社会的路上。
在深圳,公民社会不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也不是政府一厢情愿的主导。公民社会首先是权利社会。这个观念已经潜移默化进很多市民的内心。所以,一个普通市民才会有这样的期许:在一封“写给2040的深圳”的信里,他的愿望是再经30年努力,深圳能率先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等水平的公民社会。
深圳接下来的故事值得期待。这是因为,它提出的城市主张拓展了改革的空间和路径,也是因为,它提出的城市主张深化了开放的意义和内涵,既源出于中国现实,又吸纳了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30年前,深圳只是胚胎。高速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生长筋骨、生长肌肉。然后,它开始内省,锻炼自己的大脑,丰润自己的胸怀。如今,这座城市有一颗成熟的心,指示着未来的方向。
发表于 2010-8-2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为天下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09:17 , Processed in 0.28973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