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3

[人物] 75岁“徐叔”全心干着不来钱的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4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名下五家公司都交给他人打理,频繁穿梭港杭牵线搭桥
75岁“徐叔”全心干着不来钱的事
本报记者 章高航 褚睿雅 文/摄
从香港湾仔打车到太古广场,找到万豪酒店,一位高高瘦瘦、一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经在大堂咖啡厅等着我们了。
他很绅士,怕我们在香港人生地不熟,所以把采访地点约在了离我们酒店比较近的太古广场。徐起纲,香港杭州同乡会会长,大家亲切地称这位75岁的老人“徐叔”。
他41岁才开始创业,怀揣着30元港币从杭州到香港。摸爬滚打了 30年,生意涉及各个行业,产品远销大半个世界,如今他却把自己旗下的五家公司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只专心于香港杭州同乡会的工作。
70年代:从“跑街”开始
他出生在战乱年代,父亲解放前是高级官员。他年幼时颠沛流离,青年时期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航海学校任教,之后又辗转去了上海、江西等地。1963年调到杭州,在前进中学担任物理老师。
1976年,他揣着30元港币到了香港。“那时候最多只能带30元钱,第一份工作就是‘跑街’。”他说,“跑街”比较简单,就是每天帮金融公司送送文件,但也很辛苦,日晒雨淋、风雨无阻。“不过‘跑街’有一个好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香港。”
一年不到,他就已经熟悉了香港商业的运作模式,于是开始摩拳擦掌,跟朋友合作开公司,做纺织品进出口生意。“毛纺类的比较多,在香港比较有优势,主要是赚取差价。”
香港给了他挖第一桶金的机会。“香港的政策比较宽松,注册一家公司是没有经营范围的限制的,只要不犯法,做什么都可以。而且只需要交一种税,如果企业是亏本的,还可以不用交税。”公司创建后,每年的广交会,他都一定会去。
●香港杭州同乡会
在家乡,
处处都有他们善心
目前,香港杭州同乡会会员投资家乡的范围涉及纺织服装、化工、印染、玻璃、手表、花木交易市场、建筑、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徐起纲带领下的杭州香港同乡会成员们,多年在外打拼,安家立业,却从来不忘自己的家乡。他们十分关心家乡的帮扶事业,多次回乡解囊帮扶,倾注了一片浓浓的乡情。
2001年,同乡会原会长赵骥先生曾捐赠10万元,支持桐庐莪山希望小学建设;2004年,副会长白荻女士捐赠10万元,扶持莪山幼儿教育事业发展;2005年同乡会捐赠20万元,帮助莪山建设卫生院。当地现有中心小学设施陈旧,孩子们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食堂。当得知新建多功能楼面临资金困难时,同乡会又向畲族兄弟伸出了友爱援助之手,捐赠了30万元用于莪山乡中心小学建设。
2009年,在开展的“关注民生献爱心”活动中,杭州市政协港澳海外委员爱心基金和香港杭州同乡会分别筹集慰问金人民币5万元,共计10万元,捐献给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对于自己的创业历程,徐起纲告诉记者,对事对人都要真诚,做企业肯定要付出代价,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也会有收获。在一个地方赚了钱,就要回报这个地方。
徐起纲在同乡会里很有号召力,会员们一直认为徐会长很有长者风范,办事民主、宽容。“同乡会其实没有经济利益,甚至要付出经济成本,但是徐会长还是为此来回奔波,这需要奉献精神和公益心。做生意就是做人,徐会长平易近人,自然会和气生财。”一位会员说。
80年代:站稳脚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徐起纲又做起了建材进出口生意。那时的深圳因为一位老人迎来了一个春天,从一个只有3000人左右的小渔村渐渐发展起来。那里就是一个尘土飞扬的大工地,到处都在开工,急需大量建筑材料。
徐起纲于是每天从香港九龙坐一个多小时火车,到深圳去谈生意。“那时的火车没有门,要爬上去的。座椅是那种可以活动的木条椅,就像以前西湖边的木椅子。”徐起纲比划着。
到了深圳之后,全凭自己的双脚步行去跟人家洽谈、签合约。“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浆”,每次从那个“大工地”回来,他都要从头到脚洗一遍。
这样的日子过了3年,徐起纲终于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90年代:拓展蓝图
上世纪90年代,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开始风靡世界。徐起纲瞅准机会,在东欧、俄罗斯等地做纺织品等中国产品的出口生意,还为此在欧洲住了6年。
在一些国家做生意风险比较大,如在东欧经商的中国人大多是“胆大包天”的温州人,从香港过去的很少。徐起纲却敢于“深入虎穴”,1993年,他和海南省政府合作一个项目,带着10多人的考察团到俄罗斯去。一行人从捷克坐火车出发,到了边境,后半夜来了4拨检查的人。最后一拨人说了一通他们听不懂的外国话,就把他们赶下火车,关到一个小房子里。
黑咕隆冬的房子,连张椅子都没有,一群人胆战心惊地待到天亮。第二天早上,终于重新坐上了火车。但大家上车一看,傻了眼,方向不对,是回捷克的火车。捷克边防人员的理由是他们没有签证,而实际上考察团持有的是公务护照,当时不需要签证。
这类担惊受怕的事情那时经常发生。如今名下拥有5家公司的徐起纲说起来,却是云淡风轻。
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徐起纲回内地投资。“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但是信心不足,担心游戏规则有变化,现在想来那时候是多虑了。”
现在:全心为港杭搭桥
财富对于古稀之年的徐起纲来说,已如过眼云烟。如今,他在香港的企业已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香港杭州同乡会上。一年里的大多数时间,徐起纲都待在杭州。他把望湖宾馆当成自己在杭州的家,一年有200天时间待在这里。
香港杭州同乡会已有34年历史,从不足100个会员发展到目前的1200人。徐起纲是同乡会的第四届会长,由于众望所归,这一当就是20多年,成了任期最长的会长。香港杭州同乡会是非盈利的民间组织,会员每人缴纳50元的象征性会费,活动费主要靠同乡会的几位企业负责人捐款。这样“不来钱”的差事,徐起纲仍然不遗余力地干着,在香港和杭州之间飞来飞去。
徐起纲说:“香港和杭州在理念、市场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互补。香港的经济正在转型,目前到内地来投资的香港人很多,但(有些人)对杭州的投资环境不熟悉,我们同乡会可以牵线搭桥。”
乡音未改的徐起纲在杭州有多项投资,在桐庐兴建的杭州晖创综合性项目集商贸、酒店、文化设施和房地产等为一体,总投资为3000万美元;在杭州黄龙商务区投资1亿多元建设聚龙大厦。
作者:章高航 褚睿雅
发表于 2011-1-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人的最后选择——轻松做善事。
发表于 2011-1-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者风范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9 00:26 , Processed in 0.19904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