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2

[评论] 徐立凡:根治调研“排演”需破除信息垄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上级部门领导调研时政情民意之所以容易失真,源于一些基层干部有意信息垄断。因此,要彻底根治“排演”现象,需要制度的反垄断建设:分散信息权,扩大党内、政内的参政议政权利,降低普通干部群众说真话的风险。
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刊文指出,基层一些地方党政机关部分干部乐于“安排性调研”,导致基层情况“失真”。在警车开道、层层陪同调研的状态下,领导干部很难看到实情、听到群众的真话。
上级调研是提高决策科学化、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传承已久曾反复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政方式。
然而,领导下得去,情况摸不清的形式主义式调研现象也非鲜见。有的地方为应对上级调研,干部扮“贫困户”、民警演“群众”、群众背“台词”,有的地方清理现场,不允许陌生群众在场,更有甚者,为防止领导突然改变调研路线不惜成本演练多套应变方案。
其结果是,上级领导的正常视察被排演成了“扰民”,正常调研被弄成了演戏,不仅拉大了基层民众与上级领导的心理距离,而且损害了政府公共形象。调研标本的失真,也大大提高了决策失误的概率。
一些基层干部为什么怕上级领导听到真话,看到真相?个中原因颇为复杂。一方面,是把接待领导调研视作接近领导、获取上升空间的机会,个人利益的诉求导致把揣测领导意图、投领导所好当作接待调研的主要达成目标,而如实汇报情况的应尽义务就此排到了次要位置,这属于主观故意主导的排演。
另一方面,基层作为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的主要聚集地,情况复杂,即使上级领导调研,因时间关系很难理清脉络,为免领导发生误会,采取“排演”方式,这属于客观主导的排演。
讲真话、做实事既是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之后应有的行为规范,也是优化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优化转型期社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活力、减少社会矛盾,离不开“真”字。没有真,政府职能转变就缺乏对政情民意的全面真实把握。在不能完整掌握真实信息的情况下,重管理而轻服务也就顺理成章———政府的服务需要建立在对公共产品需求和供应的清晰了解上。
减少基层调研中的“排演”现象,在技术层面上并不难。一方面需要上级部门领导对现有调研形式进行调整,以自主式调研替代一些基层掌控、安排的被动式调研;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多渠道的、完善的政情信息采集和报告系统,尽可能避免信息失真导致的决策失误。
说到底,真实的政情民意的上传下达应该是由制度保障的权利和义务分配。上级部门领导有权利获取最真实的信息,下级部门有义务告知真实的信息。
上级部门领导调研时政情民意之所以容易失真,源于一些基层干部有意信息垄断。因此,要彻底根治“排演”现象,需要制度的反垄断建设。分散信息权,扩大党内、政内的参政议政权利,降低普通干部群众说真话的风险成本,是保证信息不被垄断的必然途径。
□ 徐立凡(媒体人)
发表于 2011-2-2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风绝不可长。
发表于 2011-2-2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除信息垄断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7 09:23 , Processed in 0.16422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