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3

[人物] 杂家徐卫华:把自己放逐给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他有不少衔头:浙江省法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副秘书长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这位杂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笔耕不辍,至今已有22本专著出版,结集文字约1000多万。

此人就是徐卫华。

奥运诗歌闪耀诗坛

徐卫华写诗多年,曾在诗歌界弄出不小的动静。

“一个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她不断的文脉/珠峰就是她永恒的火炬……”北京奥运会前夕,徐卫华彻夜未眠写成诗歌《奥运来了》,用满腔的诗情抒发着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之情。随后,他还创作出开幕式组诗和《鸟巢》、《水立方》等诗作,为中国百名奥运奖牌获得者写的组诗也得到了诗歌界的好评。

用诗歌表现奥运,对徐卫华来说并非首次。此前徐卫华曾出版诗集《东方神韵》,展现雅典奥运会上32位中国奥运冠军的形象。在这本诗集中,徐卫华尝试着将新闻纪实融入诗歌,记录了每一位冠军获奖的瞬间,展示奥运健儿拼搏时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

全身心地拥抱散文

徐卫华那些编入集子的散文大部分出自于近几年。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几乎每月每周都有新作,有时连续几天每天一篇,也有一天完成两三篇的,他对散文简直是着迷了。

“有时候早上醒来抓起笔带着梦幻写超现实主义诗歌,上午写,下午写,整天都在写作或深浸在超现实的境界里。”徐卫华告诉记者,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自己被放逐在文学殿堂里,神采飞扬,专心致志,自由自主。

徐卫华的散文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一部分出自自己的生活记忆,一部分围绕着衣食住行兴趣爱好,都是些再普通不过的选题,可以说没有多少诗意。他的行文也不追求诗意,只是大白话地叙述,原原本本地呈现,看到了想到了,就写出来,没有多少顾忌和掩饰,其中一些感悟也是缘事抒理,顺理成章,从不故作深沉,强加于人。

掀起评论界的狂澜

去年,徐卫华的《中西笔墨之争》——“吴冠中、童中焘、高鸿画论批判兼西方大师名画品评”专集出版。说起这件事,徐卫华认为是无心插柳,无意而为之的。

这本评论集已经不是第一本。早几年,徐卫华就出过一本书画评论叫《雅韵集》,涉及国画、漫画、油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而且评的大多是书画界的鼎鼎大名家,如张仁芝先生和韩天衡先生等,也有十几位。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徐建融为其写序,韩天衡先生为该书题书名——“文坛雅韵”。在当时,掀起评论界的狂澜,社会反响很不错。

杂家是怎样炼成的

除了诗歌、散文以及评论文集,徐卫华还创造了其他领域的无数第一。如中国第一本在21世纪初批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国学、文化界大师的专著《与大家对话》(香港文汇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涉及费孝通、季羡林、吴良镛、蒙培元、成中英、余敦康等十位大师级大家;中国第一本批判世界顶级经济学家等的专著《金融危机下的世纪谬论》(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出版);批判涉及尤里·帕霍莫夫、沃伦·巴菲特、柯隆、迈克尔·佩蒂斯、保罗·克季洛夫斯基、杰弗里·萨克斯、伯格斯坦等数十位经济界大师名人;中国第一本研究《圣经箴言与中国儒道之精神》的专著(香港文汇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等等。这些著作,都是徐卫华在近几年来陆续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

徐卫华说,写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兴趣到热爱,直至是一种休闲,他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放在写作上了,没有特殊情况,双休日都关起门来写作。当他出版《<圣经>箴言与中国儒道之精神》一书时,著名作家王大卫在为他的书作序中“慨叹不已”,认为“徐卫华不仅完全放弃了休息、透支生命在做这些非功利性的事情”,“是位有精神高度的干部和作家”。

发表于 2011-3-1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卫华还创造了其他领域的无数第一。
发表于 2011-3-2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全才呀!
发表于 2011-3-20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诗歌闪耀诗坛-----人才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09:22 , Processed in 0.20739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