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3

[评论] 徐扬生:学校不能培养天才但可能扼杀天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凤凰网财经讯 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11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4、25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以下为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发言实录:
徐扬生:首先我讲讲天才的问题,第二讲多元化问题,第一天才的问题,在我的脑子里面想,我所接触到任何一辈子接触到我认为天才的人也好,我看过的书认为天才的人也好,我认为没有一个天才是学校培养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天才,但是学校可能扼杀天才,搞不好把天才扼杀了,是可能的。去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很多教授和学生讨论的时候,也很多问题,包括一些小孩子他们离开,我还动员他们不要离开,他们就说例子出来,学校真的也可能会扼杀天才,我自己做老师做了一辈子自己知道,书读了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书读了太多有一件事情肯定不好,就是担子越来越小,以前我们中国人叫做大智大慧,现在所有集中在智,没有到勇那里,读书越多勇最差。
第二个说法斯坦福大学教授告诉我,人类智力到了28岁往下走,我们教育系统小学、中学十年,到最后是30岁左右,人类把最好的时间放在读书上,过了之后往下走了,所以20岁初期的时候是人的智力很好的时候。学校有可能扼杀天才,我跟中国有名的校长说过,我说你们学校博士生不如硕士生,硕士生不如大学生,大学生不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校长看着我不开心,我说你不要不开心,所有的大学差不多。你在学校里面有意无意扼杀很多天才,包括我很好朋友的小孩子,我都是路不一定是一条,不一定读好的大学,每个人成长之路不一样,学校真正把人心光辉的东西发挥出来,这才是好的学校。这个比较远的目标。
第二个问题谈谈多元化的问题,多元化非常重要,为什么愿意到香港来的原因是多元化或者国际化的原因在里面,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东西,校长提出一个逻辑,融合中国和西方,结合传统与现代,把中文大学立校100年,融合中国与西方,结合传统和现代,是多元化最好的问题,中文大学亚洲最早做书院制的学校,所以每个学生进来分到书院里面,学院和书院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是德智体群美,是智部分,比如书院里面一个宿舍三个人住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而不是一个学校,不像国内机械系大楼不是这样分的,不可能跟生物的人在一起工作,我们搞生物的人,一辈子搞多少生物的,还有别的东西在里面,多元在多元的过程中,才来提高自己,发现自己,这才是对的,所以中西方文化在那里都可以交融。而且在书院里面通识教育也很好,我做他们辅导员的时候,一个班级里面20几个人,那个时候每个报纸里面里面小问题提出,跟他们说昨天好象深圳有好几个人赌博抓起来,不知道他们怎么样?电子系的人我们应该搞智能电网等等,纺织系提出这个不对,人家是为了生活好一点,怎么抹煞,这个不对。各个学院各种人在讨论,我作为老师深受教育,我估计不到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就是社会,这就是教育,如果没有这套机制融入学生,我们机制出来,这个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专家而已。
发表于 2011-9-2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发表于 2011-9-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一语中的。
发表于 2011-9-2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一语中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11:38 , Processed in 0.20026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