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3

[评论] 徐云鹏:“国贫县”成“百强县”,谁人落泪谁人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与国务院扶贫办“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对照,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发现,在“中郡所”今年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据2011年10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共计有17个国家级贫困县摇身一变跃居富裕的“百强县”行列,堪称评比达标泛滥的标本。这难免会令人啼笑皆非,也再次将跑调变味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引人唾弃。
  教训再次告诫我们,必要的评比达标应该有的,否则工作和建设就没有标杆榜样,失去了先进导向。但是,过多过滥、没有多少效益的评比达标,则是绝对不可以有的,必须坚决叫停。该有的要限制,不该有的决不能有,否则后患无穷。实践反复验证,无论是什么样的评比达标活动,只要一沾染上铜臭味,成为创收的工具,成为地方官的政绩,就会迅速霉变腐烂,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国贫县”成“百强县”,有人欢喜有人落泪。比如,在“西部百强县”之一的开县,北部山区一些村民的土墙房在秋雨冲刷下,有的已经出现垮塌,有的积水、漏水严重。苦草湾村等几个大村的平均海拔都超1600米,村民吃水难,仍靠自掘水池积雨水过活。由于公路不通,学生只能走路或骑马上学。一边是相关领导不惜血本买得荣誉后的暗暗窃喜,一边是群众基本生活缺少资金保障所导致的触目惊心贫困,反差是何等的巨大。这怎么能不让开县统计局一位基层干部得知开县入选“西部百强县”的消息后,摇头直呼这是笑话:“开县现有112个市级贫困村,占总数的1/4,贫困人口14.2万人。”
  其实,单项考核检查评比成“蟥灾”,早已令基层不堪重负。9月下旬,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就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就此有媒体评论指出,表面上看,清理整顿的力度极大,但是剩下的4218个评比达标项目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仍然会把基层折腾个半昏。
  劳民伤财、不切实际、人人痛恨的评比达标活动,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有体制编制上的原因,有工作决策、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安排不科学等原因,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作风的因素,当然更与地方官员错误的政绩观相关。可以说,“百强县评比”之所以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根治评比达标活动泛滥,需要减项目、限活动、正作风、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也要严厉约束社会团体的招摇撞骗评比行为,凡是全国性评比达标都要上网公布,确保评比达标信息公开透明,防止某些社会团体以功利为目的的评比肆意行骗。事实上,“全国百强县评比”已于2007年叫停,“中郡所”的“百强县评比”不过是迎合某些地方官急于出政绩的企盼心理,而继续冒用其名而已,致使不少的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
发表于 2011-10-1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建友 于 2011-10-13 09:55 编辑

回复 徐卫 的帖子

丰城市97年,国务院上榜臭名县,现2年评全国前百强市,说明啥,丰城人自古就会赚钱呗。自古而有,丰城不富则国不富。之名言。
发表于 2011-10-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官僚主义、功利主义的必然产物。
发表于 2011-10-13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我是不是太肉麻了!徐氏宗亲网我来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19 04:53 , Processed in 0.17645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