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徐氏 登录
徐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徐红星山东的个人空间 http://www.xu-shi.com/?1343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文 登 市 介 绍

热度 1已有 295 次阅读2010-5-27 11:49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个人心情

       

 

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一、“文登市”语源简析

 “文登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Wén dēng  Shì”。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北纬36°52′~37°22′,东经120°43′~122°19′。东邻荣成市,西北与烟台市牟平区相连,西南与乳山市相望,南濒黄海,北靠威海市环翠区。面积1780平方公里。人口64.3万。市人民政府驻地文登城(简称文城),在省会济南东北方向450公里处。为威海市辖县级市。

文登市一词源于文登山。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经过此地,召集文人登上城东小山,吟诗作赋,为其统一大业歌功颂德。从此,取“文人登山”之义,此山称“文登山”,简称“文山”。记载“文山召士”的典籍有《隋书·地理志》,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北宋《太平寰宇记》,元代《齐乘》等。“文登山”不仅是文登县的名称来源,也是登州(又称文登郡)、文登专区等政区名称的渊源,受到历代县政府的保护。

二、文登市政区沿革简况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析牟平、观阳地置文登县,治于文登山西侧,故名文登。此说主要依据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金邑人郭长倩《文登县学记》和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等。另说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建文登县,其主要根据为顾炎武《读史方舆纪要》,但该书中未作论证;次为清末《文登县志》,所据仅为“《后帝记》中,无更置郡县之诏。”

从建县至今,文登治所未变,文登之名未变。19881024日,国务院批准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至今。至2005年,建县已1437年,中间从未撤销。

隶属演变复杂。唐虞,文登为夷地。夏、商,为青州地。春秋,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战国,为齐地。秦,为齐郡县地。西汉,为青州东莱郡东牟、不夜、昌阳三县地。东汉,为昌阳县地。三国,为魏国青州长广郡昌阳县地。晋与刘宋,为青州长广昌阳、东莱国牟平二县地。后魏,属光州东牟郡观阳、牟平二县地。北齐天统四年建文登县属光州长广郡。周因之。隋,属青州东莱郡。唐武德元年(618年),隋文登守将淳于难降唐,遂在文登置“登州”,以难为刺使,文登县遂属河南道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文登县属莱州。如意元年(692年),于牟平复置登州,神龙三年(707年),移登州治于蓬莱,文登县均为其属。天宝元年(742年)改登州为东牟郡,文登县为其属;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登州,文登县仍为其属。五代因之。宋,属京东东路登州。金,属山东东路宁海州。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至元九年(1272年),直隶都省山东宁海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大将毛贵攻占莱州,据山东三年,文登县为其属。明,先后属山东省登州、登州府(洪武九年升登州为登州府)宁海州。清,属山东省登莱青道登州府。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341月,属山东省鲁东区;19361月,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

1940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胶东区东海专区。194112月,为适应抗日需要,析文登西部和牟平东部置文西县;1945年春,改文西县为昆嵛县;195061日,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文登、昆嵛二县为其属。19563月,文、昆二县合并称文登县;同时,文登专区并入莱阳专区,文登县遂为其属。195811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文登县为其属。19672月,烟台专区改为烟台地区,文登县为其属。198311月,以市管县,文登县属于山东省烟台市。1987615日,地级威海市成立,文登县遂为其属。19881024日,国务院批准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由威海市代管至今。

辖境逐步缩小。初置文登县,辖境最大,今烟台市福山区以东均属文登,是现有面积的8倍多。唐麟德二年至清雍正十二年(6651734年),昆嵛山以东属文登县,是现有面积的3倍,这一格局持续时间最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析县东境置荣成县,文登县面积减少五分之二。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30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划为威海卫行政区,直属行政院,文登县面积再减662平方公里。至2005年末,文登市总面积为1779.84平方公里,海岸线155.88公里。

三、文登市地名语词特征

以地方山川地形,或结合方位、姓氏命名的村庄423个,占村庄总数的51%。境内大小山峰2785座,大小河流1234条,地形复杂多样。以山水地形命名村庄为主,是文登地名语词的一大特点。如:文山村、崮山后村、岔河村、前岛村、紫草泊村、拔草夼村、大高坎村、西藕湾村、七里汤村、桃花岘村、泽头村、滩西村等。文登城区的大街小巷也有很多以山水命名。如昆嵛()路、天福()路、香山路、文山路、龙山路、横山路、棋山路、米山路、豹山路等等;以河流、汤泉命名的,如抱龙河街、秀水街、温泉路、香水路等等。

以古建筑设施、历史事件命名,有纪念意义的村名、地名较多,反映了文登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登地名语词的另一特点。如:纪念上古“羲仲宅夷”“寅宾日出”的谷,留下里等三村村名和里山的名字;因秦始皇东巡路过,留下“辇道山”“辇道口”“文登山”“驾山”等山名。以古寺观命名的村名,有六度寺村、寺前村、开真观村、慈口观等26村;唐景龙元年(707年),登州刺使毕元恺于文登城北20公里山上获白鹿以为吉祥,献于朝廷(见历代《文登县志》)。此山遂名白鹿山,附近4村也以“白鹿”为名,至今未变;以古官道、递铺、峰火台、古兵营兵寨等命名的村庄,如二十里铺、三十里铺,东官道、官道北,礼格庄(唐时单里设一堠,双里设二堠,土夯,方柱形,俗称“里隔桩”,演作“礼格庄”,详见19868月上海古籍社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文登营、营前、营南、教场东、西堡头、寨前杨家、孙家寨等;南宋岳飞遇害,其子岳霆之后隐姓埋名,逃难他乡,将“岳”字倒写(“丘”字上加“山”,音Yƒ )(详见岳力主编第五册《岳飞家史考》),时代改换,他们多数恢复岳姓,但周围群众仍习称岳家为Yƒ家。文登境的泊岳家、岳家口,“岳”字仍读“Yƒ”,可知当年岳姓避祸迁徙的悲惨史。

崇尚龙文化,是文登地名语词又一特点。明、清时,境内诞生秃尾李龙的神话,旧有近百处寺、观内,均设李龙和李龙母的供奉大殿。境内山有回龙山、二龙山、卧龙山、黄龙岘、转龙山等;水有青龙河、抱龙河、滚龙河、五龙湾和坤龙水库等,村有卧龙村、西龙格村、黑龙洼村、古龙屯等十余村。城内有龙山路、抱龙桥、双龙桥和抱龙女石雕。龙在人们心目中,不仅能兴云降雨,威力无穷,而且能体察民情,扶正祛邪。反映了文登人民的向往和追求。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上古时代,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址。《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夷,曰谷。”清雍正本《文登县志·卷一》载:“谷,在县西北六十里,尧命羲仲宾日处。”此处在昆嵛山东北麓里口东南,有西北——东南向10公里长的山间谷地。自西而东,有里店、里、里后三村。里在民国以前为文登五大镇之一,有古驿站和烽火台遗址。里店村北,小天山之南,山谷平原北侧,有一圆形山包,古名“谷山”,今俗称里店北山。疑此即羲仲宾日处。“里”之名,亦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其地名字也是他处地名字所没有的。

秦始皇东巡,有“文山召士”之举;城北苘山镇有秦权出土;境内汉墓群分布广泛,又有昌阳古城遗址和东汉大经学家郑玄讲堂遗址。这证明秦汉时期,境内经济文化相当发达。

自元代起,倭寇频繁入侵,文登遂成国防前哨,军事要冲。沿海、沿主官道,每5公里设烽火台,俗称“烟墩”,至今大多完好。屯兵住防的古寨多处:城南20公里、寨前杨家村东北1公里,有“长会寨”,边长300米,为正方形土寨,夯土墙底宽10米,高7米,土墙上间隔筑了望台,与西1公里外的烽火台相呼应。南门外有炮台,寨内设露天大堂,土筑,砖石护面,有瓦房兵舍。20世纪80年代后,填海、修路,土寨遭破坏,今仅存北墙50米。胡家寨,位于泽库镇寨里村,以胡姓居此而得名。面积近20万平方米。正方形,有南北两门,周设壕沟宽3米。寨墙基和北墙东段及东南城角尚存。该寨隔海与沙子寨相望,规模格局相同。另有颜家寨、于家寨、万家寨、保驾寨等,尚存遗址。

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因倭患日重,朝廷遂于县北海建威海卫,东建成山卫,南建靖海卫;卫下又建“所”。为节制三卫,于宣德二年(1427年)在县城内西门里建文登营。宣德十年(1435年),东迁5公里建文登营,夯土墙,高3米,周1500米,设东、西、南三门。清末,仅存南门,门额内刻“齐东重镇”,刻石高42厘米,宽95厘米;外刻“东方名藩”,石高46厘米,宽104厘米。落款:“文登营总镇□□沿海军把总成山卫□……”此二石及碑刻尚存。原营东1500米处设教练场和分阅厅、旗纛庙,周1500米。清代沿用了这些营、卫、所。民国和新中国也在境内多处驻军。大量驻军对文登社会生活带来深远影响。一,军、政互不统属,军队统帅职级高于县官,给地方执法带来影响。明清时某些罪犯(如赌犯)常躲身于军队驻地;但士兵哗变,却都由县令出面安抚处理。这使地方行政复杂、艰难。二,军人家属大多就地落户,使居民来源、方言、民俗多元化,特别是尚武学拳、悍勇好斗之风盛。

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文登地方组织成立,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人民革命和武装斗争,彻底改变了文登人民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命运。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等共产党人率领部分暴动队员隐蔽于昆嵛山中,组成山东唯一的一支红军游击队,昼伏夜出,坚持革命武装斗争。1936年初,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刘振民在昆嵛山老蜂窝(一天然山洞,洞内坦荡,面积20余平方米,洞口西向,极为隐蔽)带领游击队指战员在此学习游击战争战略战术(1980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1224日,中共胶东特委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举行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旧址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是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7年,国民党军及还乡团重点进攻胶东,文登是中共领导的东海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1947年秘密建立的“东海司令部弹药库”(在葛家镇池水头村)至今完好。

(二)文物古迹

境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6处、地级3处,县级12处。

1、古遗址

1)多处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遗址  19551989年,境内发现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遗址多处。比较典型的是沙里店遗址。1974年发现。面积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3米,下层多为夹沙红陶,中层红黑陶间杂,上层以黑陶为主,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叠压。遗址保护完好,197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发现的大宋家遗址,面积2.6万平方米,199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发现的东黄埠和西水道遗址,面积各2万余平方米,属龙山文化类型;同年发现的寨颜家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属大汶口文化类型;1989年发现的徐埠头、西山张家、魏家庄、脉田和北申格庄遗址,面积分别为1.81.21.3101.5万平方米,均属大汶口文化类型;同年发现的马家汤后遗址,面积3.9万平方米,属龙山文化类型。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充分证明早在原始社会后期,文登地区已有众多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

2)战国与秦汉时的遗址  境内战国与秦汉时的遗址和文物很多。主要有新权遗址,位于苘山镇新权村地下及西南丘陵上,1973年发现,面积2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采集的遗物以秦汉时期较多,有特别珍贵的秦代铁权,上嵌有李斯小篆的铜板,作为“标准砝码”在这里出土,证明这里是秦时的工商重镇。昌阳古城遗址,位于宋村、石羊、城东三村之间。北依昌山,南临昌水,面积17.5万平方米。1957年文物普查认定为汉代昌阳古城遗址。故城西南的“寨角子”、西北的“城角子”及部分夯土城垣时尚清晰可见,1958年辟为耕地。城北内外出土的文物有汉砖汉瓦、陶罐陶壶、铜车饰、石臼石柱、陶井和窑址等。光绪本《文登县志》载:“昌阳故城,汉县。莽曰‘夙敬亭’。”在昆嵛山东北有“系马山”,俗称“小孤石”,《太平寰宇记》谓“秦皇系马于此,今山草多结。”此山附近有“小孤顶”,古称“辇道山”,相传为秦始皇东巡而在山下修建的辇道,由此到成山(今在荣成市)。至隋朝,此“辇道”废弃,官道改在北2公里的里口入牟平境。但旧日辇道形迹、巨大的人工砌石等,还清晰可见。因地处文登与牟平交界处,旧时显官达宦每临文、牟二县,必登此地游览辇道旧迹,观赏山草缠绕之奇。

3)秦召文台遗址  建于宋代,历代修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文登知县王家栋颁布《培植文脉禁令》,刻于文登山召文台东南角文星石上。文曰:“文山乃文邑、祖龙、民命、文运攸关。如有在此取土取石者,罚土千担,树千株。”这是迄今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文物保护的县政府规定。19925月至19949月,市委、市政府在召文台旧址重建召文台,由赵朴初题额。台上设秦始皇召文蜡像馆,台下设文登学人陈列馆。前有锺楼和文星石亭,再前有“秦代遗踪”石坊。召文台成为文登标志性的建筑。

2、古建筑

1)康成讲堂  是东汉大经学家郑玄“客耕东莱”十余年的“讲堂遗址”,在米山镇“长学山”阳。现在半山腰尚存讲堂石房墙基,(详见附件《郑玄“客耕东莱”考》)。

2)六度寺  隋开皇三年(583年),昆嵛山东南麓的六度寺落成,遗址、碑碣尚存。文登、牟平多处古刹是六度寺僧开建的,如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度寺僧法平创建凤山寺(原在牟平境,今属文登市小观镇)。碑文存于《牟平县志》,遗址仅存残碑。20053月,出土古墓宋代石刻浮雕壁画多幅。内容有对弈、喝茶等生活画面,还有鸾凤、夔龙等图案,至为珍贵。唐光化四年(901年)在六度寺西2公里建无染禅院。山门、碑碣尚在。碑记首位“功德施主”竟是“两浙定乱安国功臣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彭城郡王钱”,还记:“鸡林金清押衙,家别扶桑,身来青社,货游鄞水,心向金田,舍青凫择郢匠之工,凿白石树竺乾之塔。”这为研究唐末中国史和中外关系史及文登的经济文化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宋代于城东10公里万佛山前建嘉会院,金代改建洪教寺。院山门前一对石狮尚存;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七真人之首马丹阳于城西25公里建东华宫,今尚存石阙、东华洞及马丹阳命名的九阳池:玉华、金莲、龙吟、虎啸、化生、婴姹、王母、洞天、彩云。金元之际,全真道人在圣经山摩崖上刻《太上老子道德经》全文1465千余字,53章以前字迹70%可辨;54章以下30%可辨。山由此而得名“圣经山”。1987年公布为地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境内寺庙多毁于日寇侵入时,唯东华宫景区得以恢复和发展。

3、古墓葬

境内汉墓群众多,大都完好,证明当时此地人文之盛。

1)石羊墓群  位于宋村、石羊、小泽头、城东和台上村之间。面积60万平方米,该墓群以昌阳故城为中心,分南北两个墓区,南墓区出土汉画像石、石墓门及铜镜、铜洗、铜剑、铜壶、陶壶、盘等多种,时代自战国至汉。现存大墓5座;北墓区在宋村之北山丘上下,有较大墓冢6座,1980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新权墓群  位于苘山镇新权村和道头村之间,有秦汉墓9座。1987年列为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崮头墓群  位于界石镇崮头集东南、开真观村南。墓群散落在珠山周围,汉代墓冢较多。此外,还有二马墓群,榛子崖墓群,均为汉墓。

4、古石刻

汉司马长元石门刻石,位于界石镇崮头集东南珠山前。石门是立于汉墓前两幢似剑的巨石,面南而立,相距5米,石高2.95米,宽0.46米,厚0.22米。两石内侧有刻字,西石上端刻字已不清晰,下部刻“武威西狄道司马长元石门”,东石刻“建初六年十月三日成”。字系汉隶,书法质朴。1960年建米山水库,将二石移于珠山之上;1989年,市文物组再迁于文物馆院内。

5、革命纪念地

天福山革命遗址  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列为省和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见“一、(一)历史渊源”及下文(“历史事件”3

(三)历史事件

1、日本高僧圆仁一行入唐求法巡礼滞留文登  日本高僧圆仁一行于唐开成三年(838年)至大中元年(847年),入唐求法巡礼10年。归国后,圆仁用汉语写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行记》)一书,提到文登县17次,提到赤山12次,赤山法华院(包括赤山寺、赤山寺院、赤山院、赤山新罗院)共22次,赤山浦6次,提到境内其它村名、馆名多处。若从时间上准确地说,此次求法巡礼在华共93个月,前后两次出入文登境,在境内逗留2年零9个月,占入唐总时间的30% 。《行记》共写日记四卷601则,其中在文登境记有110余则,占总数近20%。经过境内主要地点为:赤山法华院—勾当新罗押衙所—望海—文登县驻地—招贤馆,然后由里口出境,经牟平到登州。

1)勾当新罗押衙所  在“城南七十里”、埠口湾上游千八港东岸,元代的黄华关处,即今蔡河口北岸,文登与荣成二市交界处。

2)望海  今有望海4村,按旧官道走向,唐代的望海村应是今望海初家。

3)文登县驻地  仍是今文登城,旧县衙在今文山路东段北侧“中国银行”处。

4)招贤馆  即三十里堡,又称管山堡。从文城到里口的旧官道遗迹尚存,从十里堡到四十里堡,均能看到古代留下的烽火台。20022004年,日本学者多次来此考察圆仁行迹,成为古代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2、中日甲午威海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日本蓄谋发动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第三阶段,从18941122日至1895217日,日军发动了侵犯威海卫之战。期间28日至17日,日军侵占文登城。221日,清廷下令,将临阵脱逃的文登知县倪观澜和城防千总王殿选革职,准其留营效力赎罪。现在刘公岛上建有甲午海战博物馆,列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天福山抗日起义  1937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按中共中央指示,制定了发动游击战争和分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会后,省委派林一山、张加洛、理琪、宋澄、宋竹庭、邹恒禄等共产党员回胶东。1215日,理琪在文登沟于家村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山东省委10月中旬紧急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分区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在胶东以文登、牟平、莱阳一带的抗日武装为基础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决定1224日在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24日日出时,起义仪式在玉皇庙前广场举行。于得水鸣枪三响,红旗升起,理琪首先代表胶东特委作起义动员,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

此后,胶东特委领导的威海起义取得成功,1938213日取得雷神庙战斗的胜利,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毙、伤日军5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4月底,“三军”主力西上蓬、黄、掖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多次整编,这支抗日武装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55团、61团和63团。在这一基础上,先后建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2731324个野战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历史人物

郑玄(127200年),东汉北海高密人,字康成,东汉经学家。入太学受业,从京兆人第五元习今文京房《易》《公羊春秋》《三统历》及《九章算术》,又从东郡人张恭祖受古文《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丛兰14561523年)  字廷秀,文登城内北宫村人。明代南京工部尚书。明弘治庚戌进士,官户科给事中。正德初进左通政,出理延绥屯田,奏陈边务十事,刘瑾大恶之。瑾诛,擢户部右侍郎,历迁南京工部尚书。谥赠太子少保。为官以直言敢谏而著称,上奏380余篇,选110篇成《丰山奏议》6卷,《文登县志》有选录,是研究明代边务和朝政得失极有价值的文献。其晚年所居“敬老堂”于清时改建“丛氏家祠”,至今完好。

徐士林16841741年)  字式儒,号雨峰,文城西南25公里徐家村人。清代江苏巡抚。幼家贫,随母讨饭至昆嵛山晒字村,在村塾外听讲,被黄老师收留,母讨饭供给。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由教习授内阁中书,迁刑部主事,改礼部主事,晋员外郎,出守安庆府,历升江苏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江南巡抚。病归,逝于淮安舟中。为人正直忠厚,简朴勤政。讣闻,乾隆帝“切切含悲不能自已”,命破例祀于京师贤良祠。文登图书馆存其手稿《守皖谳词》243篇、《巡漳谳词》232篇,是研究清代社会和司法的珍贵资料。

(五)历史典故

1、天下丛氏宗文登  《丛氏族谱·序》:“天下丛氏宗文登。”“丛氏世居文登,其先业辽远……溯穷其自,始姓金。柳林先茔碑,刻有讳永者,乃汉左相金文靖公日四十五代孙也。魏曹丕僭号,黄初元年(220年),吾姓始祖以汉旧勋苗裔避乱,自京兆万年,东迁浮居。晋泰始初(约265年)至不夜丛家岘,改为丛姓,以名岘焉……文登有丛姓自此始。厥后,生齿日繁 。宋大观元年(1107年),永乃别籍分茔,卜邑北著旗山乾地名柳林者而环葬焉。”清人《池北偶谈》:“相传,汉金日之后,迁山东省文登县之丛家岘,遂以为姓。”光绪本《文登县志》亦有类似的记载。丛氏现有人口40多万,分布在本市50余村,全国140多个县(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印度、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俄罗斯、美国、墨西哥、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有丛氏后裔(见《丛氏源谭》第一部)。

2、文登学  文登自古“士好经术,俗尚礼仪,班班有典型在。”(见金代邑人郭长倩《文登县学记》)秦始皇有“文山召士”之举。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此著书讲学,“学徒相随已百千人”。唐宋间,境内佛寺道观林立。金元时期,昆嵛山区成为风靡全国的全真派道教的发祥地。明清两朝,共录取文登进士61人,是当时全国各县平均录取数的2倍多。清末《文登县志》举人表载清顺治乙酉(1645年)、戊子(1648年)榜文登各4人,其中于鹏、于鹏翥为兄弟同榜;康熙乙酉(1705年)榜5人,甲午(1714年)4人,丁酉(1717年)刘重选、刘重殷兄弟同榜;雍正壬子(1732年)4人;乾隆丙辰(1736年)5人;嘉庆戊午(1798年)、庚申(1800年)各4人;同治壬戌(1862年)4人。清顺治乙未(1655年)殿试文登中进士6人,其中于鹏翰、于涟父子同榜,全国闻名。当时榜上姓名下皆标明各自县学(邑庠)之简称,文登县学之考生名下皆标“文登学”三字。因为文登考中者特多,榜上“文登学”之名频频出现,人们盛赞文登人学问好。“文登学”之誉称遂广为流传。所以,“文登学”之誉,起于清初。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文登中学、文登乡师都是民国初年山东省早期的知名学校。新中国建立后,文登高考升入大学的比率多次名列山东榜首,闻名全国。据不完全的统计,现有文登籍副省、副军以上干部150多人,高级知识分子2000余人。如今,“文登学”已成为文登人民崇尚文化、尊师重教、读书明理、文明守信的淳厚民风。

3、道教全真派创立于昆嵛山  金代道士王重阳自陕西终南山东游海上,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在昆嵛山烟霞洞、讲经庵和文登姜氏庵创立“全真道”,先后收马钰、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为徒,号称“海上七真人”。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仰和金、元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和保护。王重阳和弟子在文登建立三教七宝会,在文登山西建七宝宫,后改称天宝宫,宣讲教义,发展道徒。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王重阳的大弟子马丹阳(马钰)在紫金峰之阴建契遇庵,开九阳池;又在紫金峰之阳建东华宫,创立“遇仙派”。这些遗址现均在。七真之一王玉阳(王处一)居槎山云光洞,创立“嵛山派”。后居圣水岩,晚年被文登县令温迪罕龟寿接到文城内天宝宫(旧址今有北宫街),并羽化于此(见闵智亭《道教全真派五祖七真金元高道传》。元代,七真以丘处机最著名,创“龙门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赴西域,力劝太祖止杀,备受优遇,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详记其事。时,全真教盛极一时。

4、秃尾巴李龙王  古代文登三面临海,海洋文化氛围浓郁,龙的神话甚多。《金史·地理志》:“文登县有昌山,一名巨神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山有巨神龙,自汉已著灵异,建祠山上。”康熙本《文登县志》已记载秃尾巴李龙王的主要情节。“皆有明以来,里俗之谈”(见光绪本《文登县志》)。雍正本《文登县志》载:“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孕,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免[],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除专建的李龙、龙母庙数处外,境内近百处寺、观大都增建“李龙王和龙母大殿”。每年李龙母和李龙生日,是全县民众的祭祀大典。道光本《文登县志》所记情节同上,唯改郭姓妻为“李姓妻郭氏”。因“自明祀神龙于柘阳山,山之后多郭姓,山之前多李姓也”(见光绪本《文登县志》)。乾隆间袁枚著《子不语·秃尾龙》,记为“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采而食焉……十四月产一小龙……”其余情节同上。旧时,因为胶东人“闯关东”的特别多,秃尾龙的故事早就传到东北三省,人们又创造了李龙跟黑龙江中的白龙战斗、李龙佑护山东人的情节。“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龙见于宋村之北山,一时合邑闹阗,立庙山巅,(昌山)改名曰‘回龙山’。……每岁三月初二,俗传为龙母诞辰,妆演杂剧,为龙母上寿。乡火之盛,甲于东方。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山东巡抚徐,奏请敕加神龙封号。奉旨封‘溥惠佑民’四字,神龙遂列祀典。”(见光绪本《文登县志》)至今,柘阳山与回龙山上的“龙母坟”仍在,每年三月初二的两处庙会,于1941年日寇侵扰停办,但三月初二到龙母坟祭奠,六月初八日“李龙爷的生日”,家家蒸饽饽纪念的风俗,延续至今。

秃尾龙的神话,是文登和祖国北方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两家的传统理念,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劳动人民在天灾人祸、求告无门的情况下,渴望驾驭自然、掌握命运的伟大理想。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论坛》19895月号载王太捷《秃尾巴老李传说的演变》一文,对各地流传的秃尾龙故事的起源和流变作了深入的考察,认为文登县的有关记载最早、最详、最系统,从而认定,文登是秃尾龙神话的发祥地。

5、郑玄“客耕东莱”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乱。郑玄不求仕进,却无端遭禁锢,隐身于东莱郡昌阳县(今文登市)长学山阳近20年,耕读授徒,遍注群经,为华夏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遗产。碑记、县志、遗址等有具体的记载和佐证,《四库全书》中《山东通志》《大清一统志》有“长学山康成讲堂”的记载。    

《后汉书·郑玄传》(以下简称“本传”)载:“玄自游学十馀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馀人具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东汉时的“东莱郡”领黄、昌阳、不其等10县和掖、嵫(“山”旁应为“巾”旁)2 国, 1800多年过去了,尽管注家蜂起,“郑学”代不乏人。

郑玄“客耕东莱”的时间为公元167——184年。郑珍《郑学录》、陈檀(“木”旁应为“鱼”旁,下同)《郑君纪年》、侯登岸《汉大司农康成郑公年谱》、沈可培《郑康成年谱》、王利器《郑康成年谱》等著作的观点,即汉永康元年(167 ),主要依据有二:一是本传“戒子书”明曰:“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二是本传谓“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之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为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马融逝于汉延熹九年(166)(见上海辞书出版社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即郑玄辞融的当年。时,郑40岁。翌年—167年初到家,正是41岁。

 “客耕东莱”的具体地点为长学山。证据有四:滋(水旁改“金”字旁)长学山怀古诗中描写的杂草丛中有“石房”和“黉舍”,散落在房基周围的巨石,“石花”斑斑。山岩上有“长学书院”的刻字。由此向西南方行200米下山,越过山涧,便是元代招讨使刁通儿孙三代的陵园,占地40亩,围墙尚在。再向西南约150米,即长山村西北百余米的果园,就是古郑家庄遗址。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有郑氏最后一幢住房的墙基。清末民初,这里曾出土一陶缸,内有“王莽钱”。1957年,村民在房基东南约30米处挖出一石碑,约高70、宽50厘米,正面刻五六字,近八分体。头二字是“郑家”。次年,又在房基附近中翻出一磨秃了的生铁铸的犁头,足有2公斤重,比现在的犁头笨重得多。从这里隔着山谷向南西看,有一小岭挡住视线。小岭北半坡,就是“郑家岚子”。1958年前,那里有一座郑氏坟茔。20世纪50年代初,一位郑姓男子专程从外地来此上坟。至于长学山之东,现有南、北郑家二村,《村志》谓建村于明末,是为纪念郑玄曾寓居长学山阳而命名的。

二、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1、地质

文登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区的东部,文、荣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长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代—中生代侏罗纪地层。总的特征是:地层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

文城西南小山前出露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为灰色凝灰岩、杂色安山岩、紫红色—灰绿色安山质熔岩角砾岩和角砾熔岩,与下伏的胶东岩群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厚度700米。这里的撇穗山(又名特秀山),海拔173米,火山口椭圆,是一座美丽的死火山。

文登市北部受蓬莱—威海断裂和牟平—即墨断裂的影响,界石镇、汪疃镇、苘山镇北部为地震六度烈度区,其余均为五度烈度区。有史以来的记载,证明破坏性地震震中都不在现文登境。

2、地形

境内地形复杂,群山连绵,丘岭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分布。山地与泊地各占总面积的18.3%,丘陵占56%,滨海滩地占7.4%。地形总的趋势是北部与东西两面高,南部低,象一口向南的簸箕。因三面有分水岭,成为单独的水系。西北的昆嵛山脉是胶东屋脊,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

3、水文

年均降水量813.5毫米,比同纬度地区明显偏多。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冬季最少,仅占全年的5.7%,春季占13.9%,秋季占21%,夏季最多,占59.4%。大小河道1234条,全长2169公里。木渚河最长,干流长65公里,流域面积1115平方公里。次有青龙河、昌阳河、黄垒河。全市平均径流深288.7毫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1900万立方米。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15800万立方米。

已开发利用的温泉有七里汤、汤村汤、呼雷汤、大英汤4处。数量之多,居全省之首。城内的七里汤每小时出水41.4立方米,水温65.8℃,出露于燕山期花岗岩,PH7.8,总硬度57.5毫克/升,是著名的疗养胜地。

(二)经济概况

文登市地处温带,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总面积1779.84平方公里,耕地61599.913公顷。境内有威海机场、文登火车站、国家二级港口埠口港,柏油路遍达全市各村,可谓陆海空齐备,交通发达。改革开放25年,一改传统的自然经济旧格局,以渔业、果业、畜牧业、蔬菜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已成规模。“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家纺制革产业集群以及机械工具、电子通信、食品医药三大优势产业;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利群购物中心等众多商贸设施相继投入使用,“购物到文登”的口号已悄然传开。至2005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1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05亿元、191.26亿元和91.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289元。地方财政收入13.0368亿元,综合势力列全国百强县第18位。城乡人均储蓄余额1442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17元。

(三)地理景观

文登风景名胜区  有昆嵛山、文山、天福山、南海银滩及4处温泉。

昆嵛山。位于文登、牟平、乳山三市交界处,方圆百里。峰峦耸翠,清泉长流。《齐乘》云:“昆嵛山秀拔为群山之冠。”北魏史学家崔鸿谓之“海上诸山之祖”。清代学者王渔洋著《池北偶谈·卷二十六》载:“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遥望之,山化为海,唯露一岛。岛外悉波涛弥漫,舟船往来,山下人但觉在雾气中。”昆嵛叠翠、泰礴云海、龙池喷雪、云霞洞天、无染玉兰、东华紫府、摩崖圣经、天造圣像、三瓣莲花、王母浴盆,是著名的昆嵛十景。秀美的山光水色,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绘画和影视工作者,《苦菜花》《布谷催春》《花开花落》《生命的故事》《婶子》等20多部电影、电视片在这里拍摄外景;奇异的怪石灵水,引出许多动人的神话。太古河上的一泓清泉,面积数亩,以岩石为底,水清似空无所有,相传为“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山崖峭壁上印着张果老坐骑—神驴的蹄印,东南麓一山顶上有麻姑的镇山之宝三瓣莲花石,其下有天然岩洞直通山脚;东北麓有麻姑梳妆阁;南麓无染院内有500年树龄的白玉兰,有大自然刻画的宏伟的老子石像;有似帝王紫金冠的紫金峰,“康熙九年(1671年),紫金崮崩”,形成一条深数十米、宽1米左右的“天沟”,将山体“一分为二”的自然奇观。现已开发了无染寺和圣经山等景区,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四)名特土产

文登多山临海,自古得山海之利,土特产品丰富。

1、姚米  木渚河入海处、姚山头村南所产海米称“姚米”,明清两代定额为朝廷进贡。

2、桑蛎  昌阳河入海口,有桑岛。这里产的牡蛎“味清而腴”,史称“桑蛎”,为宋代贡品。

3、文登奶山羊  只羊年均产奶595公斤。

4、文登黑鸭  年产蛋期10个月,只鸭年均产蛋300个。

5、文芩  文登产的中药材—黄芩,因质地优良,至今蜚声中外,号称“文芩”。

6、云龙牌机绣品  云龙针技术发明于1982年,有手工绣品的特点,享誉国内外。

7、花岗石板材  文登花岗岩储量丰富,质地优良,花色齐全。1958年被选送到北京建人民大会堂。20世纪80年代形成现代化、大批量加工能力,多出口日本。

10年创造的山东省级工业名牌产品有:山东万得集团有限公司创造的“万得牌”机绣品;山东艺达有限公司创造的“艺达牌”服装、抽纱。另有知名品牌“东安黑豹”汽车、“天润”曲轴、“同大”服装抽纱、“花鹿”皮革、“宏安”光纤光缆、“文隆”电池、“威达”机械、“威力”工具、“铃兰”味精、“鹏程”冷饮、“恒大”电机等。

三、乡土文化

(一)民俗风情

光绪本《文登县志》载:境内“近海早寒,商贾不通”,“男耕读,女纺织,人罕逐末,俗尚幽贞,质掩其文”。在长期封闭自然经济的艰苦劳动中,文登人形成勤劳自奉、常甘淡泊、崇实黜华、朴鲁淳直的民风。经过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战争洗礼和土地改革运动的锻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登人民破除封建迷信,提高思想觉悟,特别是改革开放25年来,增强市场观念,重视工商业;同时,勤劳俭朴、见义勇为、诚实守信、重教求学的习尚,得到保持和发扬。

(二)民间艺术

文登较突出的民间工艺有刺绣、机绣,柳编,锡镶,烟花制作等。明代《金瓶梅》一书中所提到的“架花”—一种高级烟花,境内汪疃镇三家庄有工艺传承。

架花  又称“架子花”,有大小之分,六担斗以上为大型,五担斗以下为小型。其“架子”是竖在广场上一根高数丈的独木杆子,上扎横杆,每根横杆两端挂着“斗”。一条横杆、两只斗为“一担斗”。“斗”为2尺的方型纸箱,内装连接好的火药、银粉和剪贴好的人物造型。其造型已折叠,放开可高数尺。每担斗上下均有火药引芯相连。燃放时,由下而上,斗中爆响喷花,托出各种人物造型,有的旋转,有的飞舞。一担斗燃放完,另一担斗接上,但各担色彩、内容不同,有的是猪八戒背媳妇,有的是陈香劈山救母……一副六担斗的架花,可燃放2小时。

(三)传统文艺体育  

解放前,文登民间文艺活动,除部分村庄有业余京剧班在节日演出外,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高抬阁等民间文艺,主要是参加各地庙会演出交流,娱神娱人。体育活动主要是练武术,下象棋。全县民间夜余“武术房”近百处,考中武举的文登人,明代10人,清代12人。文登早期的共产党员于得水、于同芝等都作过武术房拳师。解放后,村村建“俱乐部”,“活动室”,文体活动更加广泛,象棋、乒乓球、篮球是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串黄河”  是文登传统的大型文艺活动。因为其规模大,只有大型村庄才能组织,且三年一次,或三年一停。时间多在正月十五晚上,也有在“二月二”的。“黄河阵”有3种:九曲黄河阵,规模最大;八卦黄河阵,六城黄河阵,后者规模最小。以六城阵为例:在广场或冬闲地上,埋设19x19根桩,每桩顶端按灯(昔时为油灯,今为电灯)一盏,桩距5尺或7尺,等距离竖立,用绳子系桩,界出甬道,左三城,右三城,共12361盏灯,阵阵相通。阵前扎彩坊,坊上插旗悬灯。“串黄河”开始,鸣三眼枪,放鞭炮,鼓乐齐鸣。各村、各单位参赛的秧歌队、高跷队、跑旱船、耍狮子等表演队开始串阵。左进右出,需两个小时。如果不沿甬道行进而“钻狗洞”,或走回头(重复)路,“司令”要判罚。届时,场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串阵队伍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屈曲回环,川流不息,有条不紊,场面壮观。境内形容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就用“象串黄河一样”的俗语。这是古老的华夏黄河文化的珍贵遗存。

(四)饮食文化

文城庆和栈的包子,久富盛名,主要是拌馅配料有独到之处,陈全伦的小说《包子铺》以此为背景。文城育生栈的手拉面,柔软而中空,远近闻名。高村、汪疃的“杠子头火烧”,硬面慢烤而成,无油无糖,深受欢迎,至今不衰。千层饼,俗称“油饼”,和面轧平涂料,卷起再轧平涂料,反复多次成型,烙酥。境内家家会做。喜饼,原为境内女子出嫁,带给男方分发亲友的圆饼,直径约10厘米,厚2-3厘米。调料考究,多请人精制。脉田村糖瓜(麦芽糖),从明末始,冬闲时制作。甘甜脆酥,闻名胶东。蜢子虾酱,用海产磷虾,拌盐暴晒,装罐发酵而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五)居住文化

文登依山临海,解放前,海边居民多住海草苫盖的房子,就地取材,冬暖夏凉,经久不坏。山村住房,石砌墙,木屋架,茅草顶,简单易行。平民较富裕的住四合院,正房、两厢、倒房齐全;豪门贵族,如万家梁氏庄园,青砖砌墙,青瓦盖顶,翘角凌空,凹腰卷檐,山墙高耸,起鼓丢堂,山花脊、顺山脊,脊脊相别,庄重典雅。设义门、角门,每份房五进四院,旁设甬道相连。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家家盖新房,砖、石砌墙,红瓦盖顶,一般正房4间,南盖平顶房。城镇和部分村居,建多层楼房。文登火炕,历史久远。原为泥、草和水制成“板块”,用土坯砌炕墙和“垛”,“板块”覆面,一面与烟囱相接,一面与锅灶相通。做饭的同时,利用余热暖炕,经济实惠。每年拆旧砌新,炕土是极好的肥料。就是新盖的楼居,大多仍盘火炕,只是砖砌炕墙炕垛,炕面改为水泥预制板,双层回龙,使热气更集中热炕,深受老人们的欢迎。

历史跨入21世纪,文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加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视“三农”工作,振兴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弘扬文登学传统,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申报评定“中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活动,挖掘和弘扬全市优秀地名文化,使“千年古县”的文化遗产,成为文登扩大改革开放的知名品牌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无形资产,从而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回归徐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9 05:00 , Processed in 0.135504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