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2

[骄傲] 大将徐海东“光荣流血” 为革命牺牲66位亲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月27日,湘鄂赣“红色三山行”青年记者参观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记者 范远志 摄
      一路向北,终于来到此次湘鄂赣“红色三山行”活动的最后一站——大悟。这个处在大别山西脉的小县城,曾创造过“二十八年红旗不倒、二十二年武装斗争不断”的革命传奇。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创建于1933年的“大悟县”原名为礼山县,为了纪念大悟山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1952年更名为大悟县。在一路看过“红色三山”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再守望今天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心情有一种“大彻大悟”的酣畅。■记者 黄京
  他家为革命牺牲66位亲人
  大悟县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将军山”,这个县走出了37位开国将军,最著名的当属徐海东大将。
  6月27日,当记者驱车赶到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采访时,遇到了徐海东的外孙女高翠珍。年过六旬的高翠珍老人说,外公打仗时被称为“徐老虎”,但在生活中却很温和。
  高翠珍的母亲叫徐文金,是徐海东的大女儿。1958年,徐海东曾秘密回过一次老家,那时,高翠珍只有8岁,也是她记忆中唯一一次见到外公。对外公的印象,高翠珍更多的是从母亲徐文金那里知道的。
  1925年,25岁的徐海东生下大女儿徐文金。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遭到国民党通缉的徐海东离开家乡,身为地下党的妻子田得斋被关进大牢。当时,蒋介石下令杀绝徐家,逮到姓徐的就杀,以至于当地百姓都不敢姓徐。
  面对家破人亡的惨景,徐文金被三伯父用箩筐挑着连夜逃走。为避免被杀害,徐文金隐姓埋名,成为一户乡村人家的“童养媳”。
  从大悟县城区到徐海东故居的路上,需经过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陵园里10米多高的墓碑上刻着徐向前元帅手书的四个大字“光荣流血”。在徐海东的亲属中有66位为革命壮烈牺牲。
  高翠珍告诉记者,母亲很小的时候,外公就离开了家乡。直到1951年,母亲才在大连见到徐海东。那一年,徐文金与徐海东一起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随后,徐文金就回到了老家,2007年3月去世。“母亲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不要因为是大将的后代就搞特殊化。”在高翠珍看来,比起那些逝去的亲人,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幸福,应该好好珍惜。
  司令部情报处设在他家
  大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里起飞;举世闻名的中原突围在这里打响,从而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对于“大别山上红旗飘,大悟人民永不倒”的革命传奇,一直有人在寻找原因。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处长董文生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筑牢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
  6月27日下午,在大悟县白果树湾村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附近,我们遇到了74岁的村民严家华。在他的家门口,挂着“司令部情报处旧址”的门牌,严家华和老伴就住在这里。
  据严家华回忆,“1942年,家里来了几位新四军军官,搬来一个像柜子一样的收音机,父母腾出最大的一间房给他们住,一住就是好几年。”严家华至今记得,住在他们家的情报处处长吴若岩,是北方人,十分和善,常常亲切地摸着严家华的头,叫他“娃子”。“我们吃喝不分家,娘抢着帮他们洗衣服,他们抢着帮我爹下地干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将原新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7个师,以李先念率领的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1942年5月,第五师司令部迁驻大悟山下白果树湾。“当时,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就借住在村民家里,同吃住,同劳动,白果树湾当时相当于一个小延安。”大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陈义万介绍,白果树湾附近,家家都住过新四军。新四军分散在各家各户,有的与老百姓住在一起,有的老百姓为新四军专门腾出一间房,给他们办公和居住。
发表于 2011-6-2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元帅致敬!
发表于 2011-6-2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铭记。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4 01:18 , Processed in 0.27586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